(1)扩大设计队伍,多种方式培养提高设计人员。发展品种关键是设计队伍质与量。让设计人员在国内外多看看(如展览会、工厂等)给机会在职"充电"学习,寻找机会参加国外合作设计。
(2)多种方式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仍是发展品种的捷径,应参考前些前的成功经验,少花钱,办成事。
a.单纯的花钱买图纸。这种方式在上世纪50年代就买苏联图纸发展了一大批品种,似较成功。但80年代引进西方图纸成者较多,但败者亦不少。如北京机电院引进Cincinati公司的立式加工中心、北京第一机床厂引进Coburg公司的龙门镗铣及济南第二机床厂引进的Verson公司压力机,效果较好。但北京第二机床厂引进丰田公司的卧式加工中心,济南第一机床厂引进Mahon公司的工具铣型加工中心均不成功。这两个失败有多方面原因,但前者(丰田机)得用很多国外配套件,成本很高,没有市场;而后者为Mahon公司即将淘汰的产品,刚性似较差,没有市场前景。
b.合作生产式引进。如济南第二机床厂"技改"需一批龙门和柱式镗铣床,该厂与法国Forest公司协议,购买其产品并带进技术,现已制出多种产品,似较有竞争力。
c.买欧美破产厂的图纸。国内似有企业花了不多钱买了一些图纸。这种情况较复杂,机会虽然难得、但所买图纸可以马上应用。
d.委托外方(合作)设计。现在欧、日似有这样的设计机构,但价格不菲。
e.引进国外人才,在国内(外)主持指导设计。
(3)样机测绘改进创新,发展品种。我认为这仍是较经济快捷的方式。企业对样机经充分检测试验、分析后,不侵犯其专利,在吃透专利内涵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创新。这种做法并不违反专利权的规定。机床的结构自蒸气机时代的天轴皮带驱动,到电机齿轮箱传动,进而至伺服数控,不同的阶段有较大的变化,但同一阶段机床结构的变化大都是渐进的。我们生产的C620车床,X63铣床原型来自苏联,而1935年德国Schlesinger的教课书上,就能找到类似德国厂家生产的机床结构。
国内这些年进口了很多先进机床,设计类似机床时可多去现场看看,并收集有关资料,既可触类旁通,又可类比创新。
(4)大胆创新,试验求证。随着数控、伺服、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床技术近年来有较大的进展,如多坐标联动,双丝杠驱动,直线和回转力矩电机,高速电机等。创新要大胆,分析要细致,应用要通过试验求证。为此,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机床试验室。
企业吸收新东西既要敏感,但不能盲目跟风或不经试验而应用,应避免以前曾用普通塑料作动力蜗杆,水泥作床身等作法。
(5)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功能、速度、软件有飞速的进展,积极利用极有助益。前十年CAD基本上是二维,现在三维很普遍,机床强度、刚度、振动的计算也少复杂些,仿真造型也快一些。通过网络,可以收集到海量的有关信息,如同类产品的样本、专利、配套件的资料等等。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