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们有的机床企业在技术上已经有突破,能参与国际竞争了,比如济南二机床的汽车冲压生产线,通过自己的研发和创新,把产品做的很好,在国内外有几十条生产线,美国本土的福特汽车已经采购应用,这是相当不容易的,这才是国际竞争的样子,从而也可以避免国际反倾销。总体而言,我们的机床企业可以参与国际竞争,但在高端市场竞争还不主动,需要加强。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机床进口依然保持主导地位,中国机床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和路径也迫切需要瞄准这一巨大市场,才能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的目标,那么如何走才是最合适的路径?中国机床企业要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做哪些努力呢?未来中国机床企业“由大到强”的战略如何走?这些问题都一直在困扰我们,特别是目前我国机床进口近50%,进口替代这个大市场确实不能忽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先生认为,这两年中国机床进口占比很高,增速也还在提高,花钱不少,我们在产业链高端一直很被动,这跟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和发展路径密切相关,我们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中低端为主的路线,过去我们主要靠技术引进包括购买工厂来获得技术,这种做法已经很难有显著效果,现在的竞争大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已经成为国际机床企业的有力竞争对手,我们机床规模的庞大让国外机床企业也担心,对技术封锁比较严格。
所以,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自我创新能力的增强,其一,就是要扎扎实实把基础性研究工作做好,拥有自己的实验平台和先进的研究中心,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二,一定要对用户工艺需求深入了解,否则无法在高端市场解决用户的高难问题,我们现在的产品应用窘况是,不少国产设备只用来做粗加工,国外设备用来做精加工。问题在于我们对用户产品加工的材料、形面、精度要求,包括刀具和卡具都研究不够,现在的用户更需要的是,在高端加工上有“一条龙”加工解决方案的交钥匙服务;其三,就是可靠性问题,这是国产设备在用户中的最大信任危机,没有一定的可靠性保证会耽误用户生产,造成在用户中的信誉度不高;其四,在某些领域,设备成套及工艺研究不足需要加强,特别是在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中,如汽车工业领域进入的太少,不能成熟应用,国外汽车在下线之前就与装备结合,形成批量生产能力,而且不能只是主机,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刀具、卡具的配套,只有全面满足用户需求,才能减少进口;其五,要在精密机床的精度上加强,保持长时间的高精度加工,比如我国的高精度磨床就不如德国和瑞士;其六,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力度,鼓励国产设备应用,对用户需求特别是关键环节有充分的了解和长久的研究,因为今后要进口国外高档设备的难度已越来越大甚至不可能,必须鼓励国内研制和首台套应用;其七,在软件开发上,用户特别需要专用的工艺智能软件,机床厂必须拥有自己的计算机数控系统应用专家,直接面对用户开发,如日本、德国著名机床企业都有自己的数控系统或专用软件。
近几年我国机床行业的进步举世瞩目,那么现在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可否满足和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今后如何国际化?特别是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也有不少企业待价而沽,这对中国机床企业是否是个机会?谈及这个话题,杨会长指出,“走出去”要慎重,不能轻易收购,真正成功的还是很少,对国内行业促进作用还不大。欧债危机只是金融的危机,并不是产品的危机,其本身的法律法规和生产模式及管理都没有变化,只是体现在市场上会有萎缩。
那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兼并国外机床企业呢,杨会长说,那要看你对他的企业了解如何?第一,必须在管理能力上熟悉国外的做法,要么提高或适应之,如果对国外的法律法规都过不去,那是很难的;第二,在技术上对收购方有所了解,技术差距也不能太大,不能指望只是出资以期望换技术,一旦市场不好,风险很大;第三,对国外法律法规体系的研究要透彻,否则投资收不回来,只能是失败;第四,现在收购的真正机会在人才上,这个很重要,我们要从目前在中低端的奋斗直接跳跃至高端的掌控,很难适应的,驾驭难度太大!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