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浅谈“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坦克大炮寸步难行”

  最近网络上又流传起日本所谓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的文章,称:“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坦克大炮寸步难行”。该文其实发表于去年的 9月左右,这个日本作者是个不懂机床设计的所谓“国际经济学家”,完全是日本人妄自尊大在自作多情!该文可能只关注于经济数据,根本没有考虑其中的因素。其实文章也没有确切的理由,完全是在牵强附会。

  事实上,中国在没有改革开放前已经开始生产坦克大炮了,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日本机床。而且就是现在,西方对中国的军事技术是完全封锁的,中国的坦克大炮生产只能靠自力更生。文章中也看不出日本的机床对中国的坦克大炮制造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纯粹是在胡说八道!

  日本的机床是不是一定就比中国的先进呢?我看未必。大家可能不知道,中国是随瑞士之后,在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镜面磨削技术的国家,只有当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达到“镜面”的程度,零件的精度才能达到亚微米级,也就是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掌握亚微米级加工精度的国家。去年我去了上海宝钢旗下的宁波中日合资宝新钢铁公司,他们的轧辊磨床是进口日本东芝的,加工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只有Ra0.32μm,再要提高表面粗糙度,必须通过研磨的方法才能达到。可在上世纪70年代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精度轧辊磨床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已经达到Ra0.04μm,比它高了近10倍,一般不需要研磨。

  我再举个例子,中日合资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制造的电梯驱动蜗轮,过去他们采用日本陈旧的技术,用两台卧式车床调头加工,效率低、精度差。90年代末上海三菱电梯公司想技术改造,提高零件加工的精度和效率,找遍全世界没有合适的机床,结果只能请上海某高校和某机床厂产学研合作,研制成功了数控正倒置双主轴立式车削中心,零件可以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自动完成各工序的加工任务,连夹紧定位完全自动化,工人只需管上下料即可,极大的提高了零件的生产效率和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现在连日本三菱公司的驱动蜗轮全都拿到中国来加工,他们并没有这样的机床。事实上,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可以自主设计制造诸如高精度外圆磨床、高精度丝杆磨床、齿轮磨床、坐标镗床等高精度机床,并不比日本逊色。

  在中国汽车生产行业中大量采用日本机床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不能设计制造这些机床。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已经研制成功了汽车行业急需的H165、H173等数控曲轴磨床、数控曲轴主轴颈磨床系列,并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当时的机床行业技术引进风潮,把自己自主研制的技术扔了,引进了同类的美国Landis公司的机床,就像当年把运十飞机扔掉一样。但引进技术生产的机床销路并不怎么样,中国汽车生产行业还是照样进口国外的机床。我去各汽车生产厂及零部件生产厂看了一下,他们的进口机床中国人完全可以自己设计制造,没什么希奇的。但是许多汽车生产厂,或其他的生产厂迷信进口机床,造成了中国依赖进口机床的假象。比如上面提到的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他们的数控车间完全都是进口机床,那种数控正倒置双主轴立式车削中心实在是没有地方可以进口,才采用了国产机床,也是他们车间里唯一的两台国产机床。许多去那里参观的外国人还经常会问:“这台机床是哪里进口的?”

  是不是中国汽车生产行业中大量采用的日本机床中国无法自主生产呢?其实不然。在中国汽车生产行业中广泛采用的日本马扎克大隈等公司制造的各类车削中心、铣削中心等,不用说像沈阳机床、上机、北一等这样的大型骨干企业,就是像上海第二机床厂(原上海民精机床厂)这样的企业就完全能生产这类车削中心,而且已经自主设计制造出各类与日本马扎克公司同类的车削中心。现在由于上海市静安区改造,把上海第二机床厂搬迁至闵行,造成大量人员流失,目前只有十来人在为日本冈本公司生产车削中心,中国的企业不制造自己的产品在为日本制造产品,又成为依赖日本机床的证据。其实现在的机床大量采用功能部件,结构简化了,对制造能力的要求也降低了。像日本马扎克公司制造的各类车削中心,连中国的乡镇企业也能够制造,精度、寿命决不比它的差,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日本机床是不是像文章吹嘘的那么“优秀”呢?根据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机床的设计要求,两班制工作的机床,每年工作时数为4800余小时(《机床设计手册》第二册上,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年8月出版,第17页注1),显然,日本机床的年均工作时间3500小时,则低于中国的机床制造要求,属不合格产品。只不过长谷川庆太郎根本不懂机床设计要求,在自吹自擂罢了。

  再说说材料问题。文章中提到的汽车用钢板,现在上海宝钢完全可以自主生产,而且中国制造的汽车均采用宝钢生产的钢板,没有什么希奇的。事实上,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运十飞机时,中国自主研发了航空铝材、超高强度合金钢等各种特种材料,像文章中提到的“建筑用H钢”,其实只是种类似中国低合金结构钢的钢材,比一般的普通碳素钢强度高,韧性好。这样的钢材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早就有了,比如大家可能熟悉的过去的凤凰13型、永久14型自行车,就是采用类似的钢材,用这样的材料生产出来的自行车的重量比一般的自行车要轻,深受民众的欢迎。中国现在主要是诸如航空发动机里的高温合金的生产还有些困难,其它的材料都能生产,比如我国坦克采用的复合装甲、反应装甲,隐形飞机的隐形材料等,都是自己研制的,西方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是不可能得到的。

  关于上面的这个问题,过去也有人反驳我,说他是搞模具的,他们制造的模具都采用进口钢材,说相比国产钢材,进口钢材热处理变形小,而且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中国对钢材的热处理性能研究少,钢铁厂只管炼钢,不管使用,用户不清楚最佳的热处理工艺,造成了国产材料热处理变形大、硬度低,耐磨性差;或者是进口的材料已经经过了预热处理,而用户采用国产材料时没有进行预热处理,结果造成了热处理时变形大、硬度低的情况。其实现在对材料的成分可以进行精确分析,除了高温合金那样十分特殊的材料外,没有什么造不出来的。如果日本对中国进行封锁,中国真的就无法活下去了吗?肯定不会!中国的航天、军工等西方对中国实行封锁的行业就是证明。

  日本人喜欢自吹。像2003年伊拉克战争,小布什说过,赢得那场战争主要靠美国的机械和日本的芯片,日本人沾沾自喜,引以自豪。但是,美国不能制造那些芯片吗?不是,美国完全能够制造那些芯片,只不过是采用了日本芯片而已。

  我在两年前写过一个帖子,叫“驳‘日本文化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并用亲身经历的例子说明中日两国产品的质量问题。如我第一台冰箱是苏州“香雪海”的,购于80年代初,20年从来没有检修过照常正常运转,实在太老了,就扔了;我邻居用的浙江产的“益友”牌冰箱,也是使用了十多年不需要维修。可我第二台冰箱是台湾亲戚从香港带进来的原装日本松下产品,可用了5年就坏了,内漏,无法使用了;我第三台冰箱是杭州LG的,也是用了5年就坏了,那么是过去中国的技术好呢,还是日本的技术好呢?

  大家可能不会忘记,2000年12月25日,在长沙市小吴门地段,一辆三菱帕杰罗V31越野车由于刹车油管破裂导致制动失效造成一起严重交通事故,受害者郑慧严重脑挫伤,生命垂危,而三菱汽车公司对该事件处理扯皮推委,直接影响到使用者人身财产损害用户的赔偿,受到广大用户和舆论的一致谴责,也大大影响了日货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信誉。2000年6月,日本政府查出三菱汽车公司故意隐瞒不报的缺陷车共计81万辆,2001年2月三菱汽车再次宣布将收回全球150万辆有潜在问题的汽车。无独有偶,著名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发生多起严重车祸气囊不打开事件,2009年2月,一辆顶级丰田皇冠轿车与大货车碰撞后连续翻滚而导致外观严重破损,而八个安全气囊在事故中竟毫无反应。2005年10月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决定召回2005款贵士(QUEST)MPV共计370辆。2000年9月,三菱电气公司承认掩盖有缺陷的电视机可能起火的投诉,并召回将近10万台电视机。2005年因索尼CCD感光元件导致数码相机出现故障,涉及近70款数码相机产品。还有日本雪印乳品的中毒事件、凡世通的轮胎事件、索尼电视、东芝笔记本电脑、索尼电池等等,这一切都已说明“日本制造”的神话已被打破,“日货”风光昔日不在。现在日本经常在全世界召回他们的汽车,惟独不包括中国生产的日本品牌汽车,难道中国生产的汽车质量超过了日本?那日本还有什么可自吹自擂的呢?

  关于所谓的专利问题,像我上面所提到的,上世纪80年代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已经能够制造数控曲轴磨床、数控曲轴主轴颈磨床系列,后来技术引进,买了美国Landis公司的技术专利,但实际上没有美国专利中国照样能够制造出同类机床,其它的问题也一样。现在在中国,采用外国设备、外国专利成为了一种时髦,并不是一定必须的,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公开课预告 | 轴类零件加工介绍及其自动化应用
  • 24-11-21
  • 卓越“新乡” 质量先行 | 埃马克中国第七届质量月圆满举行
  • 24-11-21
  • 3轴加工新标杆DMV 60 | DMV 110
  • 24-11-21
  • 新款自走式托盘搬运系统PH-AMR 750/1500
  • 24-11-21
  • 2024印尼塑料和橡胶展 | 力劲高能精密及电动高速薄壁包装注塑解决方案亮相
  • 24-11-21
  • 2024年三季度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 24-11-21
  • 哈斯客户故事——无与伦比的五轴机床
  • 24-11-20
  • 2025武汉自动化邀请函
  • 24-11-19
  • SW 中国公司十周年庆典盛大举行
  • 24-11-19
  • 马扎克技术中心开放日 | 2024年第三站,大连!
  • 24-11-19
  • 美国、日本、意大利三季度机床工具经济运行分析
  • 24-11-18
  • 2024年马扎克上海技术中心开放日活动圆满举行
  • 24-11-18
  • 定制化专家 | 主轴行业细分领域专家即将亮相2024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 24-11-15
  • 力劲集团携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解决方案亮相2024日本压铸展
  • 24-11-15
  • 借助TapX的最新修整系统与声学发射监控系统(AEMS),实现丝锥品质的卓越飞跃
  • 24-11-14
  • 开拓“镁经济”与一体化压铸新篇 | 力劲TPI镁合金半固态成型方案、超万吨双压射技术亮相2024华南压铸产业会议
  • 24-11-13
  • 埃马克高效加工与服务方案,助力电动汽车定子外壳高品质生产
  • 24-11-13
  • 马扎克技术中心开放日 | 2024年第二站,上海!
  • 24-11-12
  • 重磅升级!雅卓·宁波机床展25年焕新亮相
  • 24-11-11
  • 公开课预告 | 车床柔性自动化单元
  • 24-11-08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