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在继2010年高速增长后,仍然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但其势头已逐步放缓,并开始呈现出缓慢回落的趋势。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部分重型机床和低档机床市场出现下滑,中高档机床、专用设备市场依然旺盛,特别是进口继续维持在高位增长。企业月度新增合同同比呈逐月走低趋势。出口到国际新兴市场的大型及数控机床呈上升态势。
一、1~9月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自2011年起,国家统计局定义规模以上企业由年度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调整为2000万元以上,统计范围发生了一些变化,比2010年年末减少2000多家。本文所涉及2011年数据均在销售收入2000万以上的4351家企业范围内。
1~9月,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721.7亿元,同比增长33.5%。累计完成产品销售产值4580.1亿元,同比增长33.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0%,比去年同期降低0.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0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8%;产值利润率为6.4%,与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
其中,金切机床行业工业总产值为1104.6亿元,同比增长26.5%。实现利润65.6亿元,同比增长21.6%;产值利润率为5.9%,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成形机床行业工业总产值425.3亿,同比增长40.1%。实现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38.1%;产值利润率为6.4%,同比降低0.1个百分点。
1~9月,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152.7亿美元,同比增长38.5%。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99.1亿美元,同比增长51.4%。机床工具产品出口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17.4亿美元,同比增长31.7%。
二、行业经济运行特点及分析
1. 产销增速平稳回落,市场需求不再强劲
今年1~9月,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产值继续维持在较高增长水平,但从5月份开始月度产值同比增速连续4个月出现单边下滑态势。
1~9月金属加工机床产值同比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不同类型机床的生产企业情况有所不同。以重点联系企业为例,近四分之一的金切和成形机床企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出现负增长,主要是以重型机床、普通金切机床以及普通压力机为主打产品的企业。
2. 企业资金紧张,存货占用、应收账款逐月递增
由于市场需求减少,且有相当一部分用户缓提或要求延期交货,企业存货资金占用增加。国家银行贷款的紧缩,使得全社会的流动资金,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异常紧张,企业间的债务也有所增加。从行业利息支出看,9月份利息支出同比增加38%,反映出企业自有资金已经严重不足,需要大量的外来资金支持。统计资料显示,机床工具行业今年1-9月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53.9%,在本年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资金占比达到86%,也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
可以看出,机床工具行业企业的资金已经趋紧,特别是现金流更为紧张,控制资金使用,减少存货占用,及时回收货款,适当压缩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的当务之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产品开发和调整产品结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对于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3. 进口增速强劲,日本、德国进口位列前两名。
1~9月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增速迅猛,同比增长38.5%,月度进口额依然处于高位,但总体增速逐步趋缓。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数控装置、机床零部件是机床工具行业进口额最多的产品,同比增长分别为 51.7%、50.4%、13.0%和40.8%。金属成形机床增长较快,超过数控装置进口额,上升到第二位。
1~9月我国从日本进口机床继续迅猛增长,增幅高达68.9%,位居我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口来源第一位,占我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口总额的40.3%。位居其后的机床进口来源地依次是:德国、中国台湾、韩国、意大利、瑞士、美国、奥地利、新加坡、西班牙。
进口机床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对我国发展数控机床产业将产生较大冲击。我行业企业应密切跟踪进口产品品种,及时调整产品发展战略。
4. 出口继续稳定增长,新兴市场势头良好
1~9月机床工具产品继续保持稳定增速,出口额达到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出口额为多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印度等新兴市场增长势头良好,欧美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多。切削刀具和磨料磨具出口额列机床工具10类产品出口额前两位。
从出口企业性质看,私人企业出口占比较大,国企出口增幅较小。机床附件、机床夹具和机床零部件的出口主力军是外商独资企业。
1~9月,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市场中,无论是美、日、德等传统市场还是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金属切削机床出口目的地排名前10位的是:美国、印度、巴西、日本、德国、俄罗斯、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
三、值得关注的趋势
2011年前9个月,机床工具行业经济业绩良好,处于高速运行状态,但一些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充分关注。
1. 市场需求呈现缓慢下行状态
由于我国前期4万亿拉动内需产生的一定提前消费,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一些国家出现的政治动荡,美国为解决债务问题而采取的货币政策使全球通胀压力的增大,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初见成效等诸因素影响,使得我国机床工具市场经过近两年的高速增长后,在今年二季度开始出现增速趋缓的迹象。
虽然总产值的累计增幅仍处高位,产销率也保持相对高位,但市场需求呈缓慢下行已成定局。
2. 产品结构尚未得到有效改善
从以下两点分析,我们认为机床行业的产品结构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1)从进口额分析
机床工具进口额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其增速远高于国内机床工具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进口额的增长,反映出市场需求结构不断变化,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也反映出国产中高端产品在技术水平上、在产业化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在产品质量、技术指标、用户服务等方面尚不能全部满足用户的要求。
(2)从功能部件产值和进口额分析
1~9月机床附件行业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2.9%,高于金属加工机床同比增长12.9个百分点。1~9月机床零件、部件(税号8466.90)进口额同比增长40.8%,基本与国内机床附件产值同比增速近似。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期生产的中高档金属加工机床大部分仍然配置的是进口功能部件,而普通机床和低档数控机床配置的多为国产功能部件。机床功能部件原有的瓶颈状态没发生根本性变化,产品结构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3. 企业经济效益面临新的挑战
今年1~9月全行业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是下一步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企业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都已经或将有所提高,主要表现为:(1)原材料价格上涨;(2)劳动力成本上升;(3)人民币升值速度仍在加快;(4)企业财务费用增加;(5)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大。希望各企业抓紧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防止呆账、死账的现象发生,注意资金的安全。
4、出口产品结构亟待调整
从机床工具产品出口占比中可以看到,目前列出口第一位的是切削刀具,列第二位的是磨具磨料。而金切机床,在金融危机前占比一直位列第一,现位列第三。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已经形成大幅顺差的情况下,出口创汇显然不是机床工具行业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出口贸易的目的不仅是多余生产能力的释放,更重要的是通过进入国际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参与国际化经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由大变强”重大战略转变的关键转折期,机床工具产品出口同样要改变观念,要逐步从低档产品转向中高档产品出口,通过国际市场较为苛刻的考验,形成提高机床工具的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的 “倒逼机制”,从而促进我国中、高档机床的产业化进程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并在国际市场逐步形成完善的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最终跻身于国际主流产品市场,为全行业“由大变强”做出贡献。
四、2011年全年预测
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得出以下预测结论:
经济运行趋势:
(1)后三个月总体趋势仍然是缓慢回落;
(2)增速发生剧烈下滑的概率不大,而且在11、12月会有一个微量反弹;
(3)全年主要经济指标较上年有较快增长;
(4)进出口都将保持较高速增长。
主要指标预测:
(1)产值指标:实际增速可达25%以上;
(2)利润总额指标:增速可达30%左右;
(3)进口指标:增速约为30%;
(4)出口指标:增速约为24%。
五、2012年预测
2012年机床工具行业虽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是在机床工具行业的多年努力下,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高速发展,行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市场适销的新产品,部分高档数控机床开始进入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并得到初步应用。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04专项)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已经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机床工具行业的产品结构水平持续提升,行业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国产中档数控机床批量投放市场。“十二五”规划及“工作要点”已为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突破口,确定了行业“十二五”的发展方向,坚定了机床行业“由大变强”的信心。
对2012年有以下两点估计:
第一,行业经济运行速度与2011年相比将呈明显下降趋势.考虑到2011年产值较快增长,基数已经很高,故2012年产值增幅将回落到10%左右,利润总额降幅将更为显著。
第二,在经济运行速度正常回落的同时,机床工具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有望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的企业兼并重组将更趋活跃,中高端产品的创新和产业化将取得新的进展,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将向着“做强”的方向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