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召开的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第六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吴柏林常务副理事长作了题为《实施战略转变,为推动行业由大变强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工作报告”),会议还通过了《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期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工作报告和工作要点共同的基本点是:“动员全行业实施战略转变和工作重心转移,推动中国机床工具产业由大变强”。下面,围绕如何推动机床工具产业由大变强,谈几点思考,供讨论。
1、关于由大变强的行业工作主旋律
由大变强已经在行业内外形成广泛共识,并不同程度地成为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的自觉行动。事实上由大变强已经成为行业工作的主旋律。我们还注意到,在装备制造业这个更大的范围内,不少领域也都面临着由大变强的问题,并先后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要求,这对于机床工具行业的由大变强而言,既是新的发展机遇,又是更为紧迫的市场要求。
由大变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能总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嘴上高喊由大变强的口号,实际上还是按照过去的老路子走路。现在行业已经到了采取扎实具体行动的时候了。很显然,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这次召开的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就是要在这个问题上进一步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协调意志,团结全行业采取扎实行动,共同奏响行业由大变强的工作主旋律。
那么,如何实现由大变强?这是我们需要首先回答的课题。
2、关于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的主题
本次会议的主题,暨工作报告的主题是:实施战略转变和工作重心转移,推动行业由大变强。这是会议对如何实现行业由大变强这一课题的明确回答。
如何理解会议的主题?
之所以提出实施战略转变和工作重心转移这样的主题,其前提就是指我们过去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心已经不能适应或不能完全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环境变化,我们必须适时做出重大战略调整。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首先是对行业发展现状特征的认识。过去十年,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行业变化是全面而深刻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过去的发展我们更多地依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增长因素(或称发展优势):即,持续强劲的国内市场需求拉动、企业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和激发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持。比较而言,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所发挥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客观上讲,持续旺盛的国内中低端市场需求,也在某种意义上延缓了行业的技术进步进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就行业总体而言,我们仍然没有根本摆脱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而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当我们所习惯依赖的主要发展优势弱化时,我们的发展就会陷入停滞。所以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做出改变。
其次是对行业现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工作报告指出:“现阶段行业的主要矛盾是国内市场需求结构的加速升级与行业供给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一判断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过去十年,行业最突出的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规模持续迅猛增长,产销两旺,全线飘红,行业整体规模一路高歌,直至2009年借助全球金融危机一举跃升至世界第一;另一方面,中高档机床工具产品进口规模和增长速度始终保持高位,贸易逆差高启。大家已经注意到,近两年进口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行业自身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以上表现反映的是行业供给能力问题,确切地讲是供给能力结构的问题。即,通用型的低档产品供给能力过剩,而中高档尤其是面向高端细分市场的产品供给能力则严重不足(这里所说的能力,当然不是简单指制造能力,而是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这样的行业供给能力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加速升级的要求,在近期国内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必须下决心通过发展战略转变和工作重心转移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最后是对发展环境变化及变化趋势的认识。从目前情况看,我们过去所依赖的那些主要增长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并且还将继续发生变化。这里主要谈一下市场变化。在市场持续旺盛的时候,清醒的业内人士都知道,这种情况不可能总是这样持续下去,狼总有一天会来的,现在狼真的来了。自去年国内大、重型机床市场热度降温之后,今年二季度以来国内机床工具市场明显整体回落。从行业统计数据看,尽管由于惯性原因,行业整体产出规模和增长水平仍然处于高位,但已表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最突出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产成品库存上升幅度较大(至8月末,全行业产成品库存增加21%,其中金切机床增加24%,锻压成形机床增加34%);二是企业新增订单显着下降(8月份同比下降51%,环比下降35%)。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市场需求下降的同时,我们还要面对国外竞争对手新的市场策略的挑战。在刚刚结束的EMO展会上,德国的DMG和日本的Mori Seiki联合高调展出了其精心准备的ECOLINE系列产品,其突出特点就是高性能和低价格,不难看出,其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即主要针对中国市场和中国的竞争对手,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关注。至于其他方面的因素变化这里就不做具体分析了,大家都应该有切身的感受。因此,无论目前情况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过去依赖的主要发展优势都将逐步消失和弱化,这种情况将逼迫我们必须下决心做出战略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的发展环境变化,也为机床工具行业提供了实施重大战略转变的合适切入点,对于行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工作报告和工作要点都指出:“机床工具行业正处于实现重大战略转变的关键转折期”,实施战略转变和工作重心转移,推动行业由大变强是“市场和发展环境变化对行业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国家战略赋予机床工具行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近年来行业企业的发展进步已经为全行业实施由大变强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关于“三个标志性目标”
工作报告和工作要点都强调指出,要“采取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总体策略”,就是要专注主要目标,集中行业资源,解决主要矛盾。这是工作报告和工作要点提出的最鲜明,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指导原则。
主要目标是什么?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哪里?答案就是“三个标志性目标”。
三个标志性目标是工作报告和工作要点的核心内容,它抓住了行业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而且表述简洁鲜明,工作报告提出的行业“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和措施意见都是围绕这“三个标志性目标”提出来的。
第一个目标,在为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提供装备和服务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和发电设备制造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点行业,也是机床工具行业最重要的服务领域,这些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对所需机床装备有着很高的综合性能要求,是典型的高端细分市场,为这些领域提供装备和服务的能力,代表着机床工具制造业的最高水平,是机床工具行业战略基础地位的价值体现。
这是一个最具标志意义的目标,也是目前差距最大,因此难度也最高的目标。这个目标如不能突破,就谈不上“机床工具行业的战略基础地位”,谈不上行业的由大变强。从行业在四大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的表现情况看,船舶制造和能源装备制造这两个领域,相对讲有了比较好的基础,而在航空航天和汽车的核心制造领域,我们的基础则相当薄弱。在这些服务领域中,我们现阶段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对用户工艺的深入研究,因而对用户的装备需求特点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不能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目前看,这是主要症结所在。要在上述核心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根本解决这个症结。
第二个目标,是关于两个国内市场占用率的目标。即中高档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显着提高,中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显着提高。这也是一个极具标志性意义的目标,是全行业“十二五”期间的主攻方向。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行业统计数据,2010年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57%,预计今年这个数值还会有所提高,有可能达到或超过60%。有人会说,这个数值已经不低了。但是我们大家都清楚,这个占有率数据构成的大部分是低档数控机床,其中属于中高端的部分则较低。至于中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则更低了,基本是被国外厂商垄断。这是长期以来行业最突出的结构性问题。这些目标不突破,行业的由大变强也无从谈起。
第三个目标,形成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
这个目标是机床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其对行业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若干个世界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本身,而在于它会带动全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竞争力的提高。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世界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不是评选出来的,而是市场公认的。大家都清楚,评选出来的所谓名牌未必有什么市场价值。
以上三个标志性目标还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如果说第一个目标是点上的目标,第二个目标则是面上的目标,如果前两个目标实现了,则第三个目标就是必然的结果。
上述三个标志性目标,抓住了现阶段行业中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只要在这三个方向上取得了突破,则必然带动行业整体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4、值得注意的若干倾向性问题
工作报告和工作要点在明确行业由大变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行业的三大重点任务和若干措施意见。应该说,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都是针对行业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若干倾向性问题而提出来的。这里择其重点与大家讨论。
(1)“两大一全”的倾向
近十年来,伴随着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绝大部分的行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显着的发展成就,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经营规模持续迅猛扩张,并且已经形成一种“发展惯性”,一种“路径依赖”,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持续快速增长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行业企业愈加突出地表现出“两大一全”的倾向,即,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产品规格越做越大和产品品种越做越全。每当我们在做规划、谋发展时,总是习惯性地首先考虑上述这些方向和路径。必须承认,正是上述路径推动了行业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或者说上述路径在过去十年的发展阶段中是合适的选择。这也和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大环境密切相关且与之完全合拍。但是现在这种发展的路径依赖肯定不行了,至少是不够了,因为环境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做出调整和改变,否则我们将止步于大,不可能变强,或者连大的地位也保不住。行业由大变强不仅需要中国自己的MAZAK、DMG和AMADA,更需要众多中小规模但具有独特优势的专精特企业。所以我们必须正确把握规模与结构、外延与内涵、全与专的关系,转移工作重心,调整资源投向,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发展新阶段要求的正确选择。为此,工作报告和工作要点特别指出:要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升级的新特点和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加速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坚定不移地走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发展道路;走以技术进步驱动为主的发展道路;走持续提升企业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道路。
(2)“重硬轻软”的倾向
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在行业企业中客观上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资源瓶颈,很多企业经营者都普遍感受到企业内部人才、技术、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资源都已经跟不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此相关的是,在为数不少的行业企业内部积累了一些不良倾向,其中有一类倾向我们称之为“重硬轻软”的倾向。所谓重硬轻软的倾向,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片面重视制造能力等硬实力的扩张,而在相当程度上忽视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品牌建设能力、管理能力和文化能力等软实力的建设,表现为企业既大又全,但是却缺乏企业内涵。在微观层面上则有诸多方面的表现:在产品开发上,重有形的功能和规格指标的实现,忽视无形的技术附加值在产品研发中的体现,忽视深层次技术对设计研发的支持;在产品制造上,重有形的厂房、装备能力的武装,忽视know-how的不断积累、工艺系统的整体提升和稳定的质量保障能力建设;在市场开发上,片面地重销售业绩的实现,忽视用户服务水平的提升;即使在服务方面,也仅仅是局限于商品本身的服务,忽视(或现在还根本不具备意识和能力)为用户提供扩展的增值服务等等。所有这些倾向都是与行业由大变强的方向完全相悖的,都是制约行业实现三个标志性目标的重要因素,是行业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所以工作报告和工作要点特别提出,“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尤其要在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质量可靠性上下功夫;在产业化环节下功夫;在制约中高档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深层次技术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形似神不似”的问题。
(3)急于求成的倾向
必须客观地承认,尽管我们这些年进步很大,但那是相对于自己的过去而言。事实上我们和机床制造强国的差距还很大,需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才能缩小差距。尤其需要我们静下心,沉住气,甘于寂寞,卧薪尝胆,做大量扎实的底层基础工作。而目前在行业内外不同程度存在的急于求成甚至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情绪是十分有害的。尤其是在行业内部存在的这种倾向则更为有害。所谓急于求成的倾向,现阶段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满足于“能做”,二是想“包打天下”。
首先说第一种表现。一方面我们承认,和过去相比,我们现在确实能做许多过去做不了的东西,这里主要指一些高端产品,比如一些大规格/大吨位的产品,一些多轴联动的产品,一些多工序复合的产品。但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承认,我们做的这些高端产品,真正在用户中取得良好应用效果的还不是很多,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占有率)的则更是很少,有相当部分的产品还仅仅停留在“能做”这个初级阶段上,离“做好”和“做出特色”差距甚大。这种情况本身并不是问题,因为这是我们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问题在于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个阶段,甚至长期止步于这个阶段。行业过去在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现在这些表现仍然不少。做了一台样机(往往这些样机仅仅是实现了一些基本功能和规格指标,因而仅是初步成果),就不切实际地大肆宣传,什么打破垄断、突破封锁、达到当代国际领先水平等等。结果是鉴定获奖,大功告成,将初步成果束之高阁,又急着把注意力和资源投向新的更“时髦”的项目上。如此循环往复,不仅造成研发资源的巨大浪费,更重要的是我们长期不能实现产业化技术和市场应用的突破。鉴于此,工作报告和工作要点中特别指出,要实现由“能做”到“做好”的本质跨跃。事实上“能做”和“做好”之间,绝不是量的差距,而是本质区别。我们必须这样认识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足够的注意力和资源,才能实现这个跨跃。
再说第二种表现,即“包打天下”的倾向。随着行业企业的高速发展,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极大地增强了行业企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于是“什么都想做,什么都能做”这种“包打天下”的倾向有了不同程度的表现。尤其是过去五年时间,这种表现相对突出。在这种思想倾向指导下,一些行业企业采取四面出击的打法,结果造成资源分散,不但新的方向没有成功实现,而且原有的优势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应该说,这本来是一种积极发展的倾向,是好事,但问题在于要把握好扩张的度,把握好扩张的范围和速度,要遵循规律,重视基础,扬长避短,不能脱离实际。我们必须清楚,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自身的优势也是有局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用于有限的目标,而且应该是自身具有相对优势的目标。为此工作报告和工作要点中专门指出,“要克服心浮气躁的情绪,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借鉴行业内企业已经创造的成功经验,在理性分析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选准重点突破的市场方向,集中资源,专注目标,深耕细作,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真正做出自身的品牌和特色。面临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尤其要重视这个问题。
(4)对高端细分市场的认识和态度
在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也即国内的高端细分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工作报告和工作要点提出的突出目标。面对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行业首先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并选择合适的突破路径。
对于高端细分市场的认识和态度,目前在行业中大致有如下几种表现。一是不重视,认为该市场领域规模不大,且投入大、见效慢,特别是投入风险较大,因此不能作为企业市场战略的重点;二是畏难,缺乏信心和勇气,认为该领域对机床设备的要求太高,我们差距太远,这是长期的目标,现阶段还不能作为企业经营的重点方向;三是对该市场的难度和困难估计和准备不足,仓促上阵,结果屡战屡败;四是对该市场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认识不足,以经营中低端产品和市场的传统模式,用通用型的产品去应对该市场等等。所有这些表现都是不正确的认识、态度和方法,是我们成功进入高端细分市场的主要障碍,是制约我们在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表现,工作报告和工作要点都明确倡议,行业企业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要“自觉地把企业目标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主动承担国家责任和行业责任”;“要特别重视与用户紧密结合,深入研究和掌握用户工艺特点,努力成为用户工艺专家”;要“加速提升面向中高端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完成由简单的“商品提供者”到“用户工艺师“的角色转变。这里已经把在这个方向上的突破提高到企业履行“国家责任和行业责任”的高度。
以上谈了行业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我们认为,这些倾向性问题与行业由大变强的工作主旋律,与本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的主题都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相信只要全行业协同意志,集中资源,专注目标,攻坚克难,我们一定能够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行业由大变强的阶段性目标。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