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沈阳机床提前三年世界第一

  检验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其装备制造业发达与否是重要的参照系数。沈阳市外经贸局最新发布的一组有关“沈阳制造”的数据显示,“沈阳制造”今年出口方面呈现强劲势头。其中5月份,“沈阳制造”创造出多项历史新高,比如机电产品出口2.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6亿美元,同比增长71.31%;农产品出口增长8.7倍,服装类出口增长66.3%。

  阅读提示

  2008年12月13日,胡锦涛到沈阳机床集团,留了一句希望:“树雄心、立壮志,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

  2009年12月21日,胡锦涛到了珠海,“中国制造”第一次以中央的名义转向为“中国创造”。

  这一词汇在2010年成为舆论思辨的高频词,而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基地,沈阳承载着一个共和国的梦想。

  2011年5月30日,沈阳机床集团销售规模达到同行业世界第一,剖析沈阳机床集团的整体复兴之路,其意义已然不仅仅是企业本身……

  6月14日7时45分,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与平时的景象相同,在远离沈阳市中心的这里,车流同样拥挤。

  与沈阳城区内的拥挤不同,在这个时间段里,这里是一侧堵车,一侧没车。

  堵车的方向为:由沈阳市区进入开发区;没车的方向则是:由开发区进入沈阳市区。

  这一有趣的现象缘于这里密集的企业布局,以及几乎为零的居民住宅。

  沈阳机床集团便位于这里,在一条叫开发大路的马路一侧,标有“SYMG”标识的沈阳机床集团庞大的工业园区分流着车流,也验证着一座企业的复兴。

  提前三年的世界第一

  “我一直对‘国企’两个字充满感情,但‘国企’被误读了。”

  “现在预计可以提前三年完成世界第一的目标。”也许是觉得“预计”有些模棱两可,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伸出了食指,“可以肯定地说,销售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不需要怀疑。”

  5月30日,关锡友向社会公布了这一消息,由此,深入了解了沈阳机床集团的崛起之路。

  “我一直对‘国企’两个字充满感情,但‘国企’被误读了。”关锡友拒绝一切可能给企业带来怀疑色彩的质疑。

  之所以有这种感慨,是因为一直在“国企”体制内成长的关锡友深知员工对于企业的复杂心态。

  一件一直堵在关锡友心里的“小事”可以诠释这种复杂的情结。

  就在关锡友刚当上董事长不久,他临时去了一趟销售部,因为没有预先通知,一脚踏进办公室的关锡友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销售人员正拿着电话对电话另一端的客户说,“就晚一个月交货,这在‘国企’已经算快的了……”

  关锡友当时很生气,还没等这位销售人员把话说完便抢走电话并马上挂断。

  “我当时声音很大,直接问他,‘你有什么权力这样说?’”关锡友说,“交货期延期,除了对客户说对不起以外,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理由,但我们的员工在当时没有这种意识,市场是不允许商量的,企业信誉不好就等于自杀。”

  “难道‘国企’就意味着拖沓?”这件“小事”后来成为关锡友对于沈阳机床集团所有员工的一项自律课题,他曾不止一次问过自己的员工这个问题,随后,一系列人事干部制度改革开始在沈阳机床集团内部推行。

  重新制定企业薪酬工资

  “不改革不行,改的话又没钱提高老员工薪酬水平,我当时就像走进了死胡同。”

  其实在担任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之前,关锡友便在这家老牌的国有企业内部推行过改革,那一次改革发生在1998年,那一次改革让关锡友三天没敢上班,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改革的决心与信心。

  促使改革的因素十分简单:企业人员流失严重,且无法进行社会招聘。

  对于那段历史,关锡友苦涩难言,他一直不能说服自己的是:为什么一个拥有无数个共和国第一的企业竟然在社会上招聘不到人才,哪怕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工资太低,福利太差,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关锡友说,“当时企业没钱,产品没市场,新员工不爱来,老员工留不住。”

  根深蒂固的体制性约束在当时集中以工资断层的方式体现了出来,据关锡友回忆,当时在沈阳机床工作的老技术工人平均月薪只有800元,而当时的大学生工资如果不达到1000元,几乎无法在社会上进行招聘。

  “刚进厂就开1000元,这让干了将近一辈子的老工人怎么想?”关锡友说,“但不改革又不行,可改的话又没钱提高老员工薪酬水平,我当时就像走进了死胡同。”

  尽管如此,关锡友还是向当时的沈阳机床领导班子提出了改革建议,这个建议后来成了沈阳市政府的专门议题,关锡友直到今天还记忆犹新的是,沈阳市政府通过会议决定:在沈阳机床率先实现国有企业面向市场的薪酬制定体系。

  “从这开始,我们根据当时人才市场提供的市场工资定位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企业薪酬工资,并进行全员公示。”关锡友说,“这个公示做完,我三天没敢上班。”

  关锡友没敢上班的原因是“担心挨员工骂”。但出乎关锡友意料的是,这一改革推行得非常平稳,员工非常支持,这让当时的关锡友觉得,“只要公平、透明、科学,改革便可以推行。”

  29万奖金激活老机床

  “其实一线员工距市场最近,要让他们觉得工作有意义,这是沈阳机床努力改革的方向所在。”

  有了薪酬改革的经验,深知国有企业传统的关锡友将下一轮改革盯在了企业的奖惩机制上。

  “国有企业的奖惩标准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约束缺点。”关锡友说,“这种管理体现的细节在于,上班迟到罚款多少,不按规定工作罚款多少等等。”

  其实从当一线工人时开始,关锡友便对这种根植于国有企业内部的奖惩制度存在着怀疑。“我一直不明白,难道企业是看重一个人的缺点用人,而不是看重一个人的优点用人?”关锡友说,“这在我看来是必须改革的,因为企业需要尊重员工的个性和价值,激发员工的优点。”

  也正是如此,关锡友推行了“重奖轻罚”的奖惩制度改革,对于员工的奖励金额有的甚至达到了近20万。

  已经在沈阳机床集团工作了7年的外协室技术员吴海龙便是这种“重奖轻罚”制度的受益者之一。

  吴海龙说:“2009年初,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当时机床市场整体不景气,这使得机床上游产业的原料供货商资金也相对紧张。因为机床零部件的供货商一般都是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更强烈,所以我当时向办公室建议可以整合这些供货商的资源,降低购进成本,通过价格预付的形式降低供货商的资金压力,同时争取到利润返点。”

  吴海龙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建议被办公室汇报到关锡友那,得到了集团董事会的高度重视,也因为吴海龙的建议,沈阳机床集团当年节省了相当可观的原料购进资金。

  “集团领导还是说话算话的。”吴海龙说,“当年集团奖励给我们办公室29万,大家分了这笔奖励,我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可。”

  关锡友说:“其实一线员工距市场最近,要让他们觉得工作有意义,愿意全身心投入,这是沈阳机床努力改革的方向所在。”

  10亿投入与0收益

  新产品的研发带来了沈阳机床集团质的飞跃,“我们等于三年再造了一个沈阳机床”。

  其实,沈阳机床集团的改革“并不是一直都在赞美声中进行,质疑的声音更多也更强烈”,而让关锡友感觉最没底、压力最大的,便是产品研发的改革。

  “在2009年以前,平均每年2亿,用了5年时间,花掉了10个亿去培育新产品,而收益是0”。关锡友说,“当时争议非常大,因为我们的产品并不是卖不出去,因为我们的日子要比以前好过了很多,用这么多钱去弄产品研发,且是0收益,很多人不理解。”

  让关锡友下定决心进行新产品研发的诱因除了市场需要以外,还有一件令人难以忘记的历史插曲,这在沈阳机床人的心里永远是一根刺。

  关锡友仍然记得,当初在美国参加国际机床展,因为自身产品的国际水平不够,无法引起注意,最后沈阳机床的展位被主办方安排在了地下室,而当他向当时最大的机床制造商德马吉提出拜访请求后,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我们当时的机床销量还主要集中在国内,产品也大多是普通机床。”关锡友说,“这在国际社会上根本无法形成竞争力。”

  随后,关锡友在沈阳机床集团内部开始了卧薪尝胆式的产品研发改革。“我们用了2个多亿专门派员工到欧洲培训,我们也试图与欧盟的企业合作,以便学习更先进的技术,但遭到了拒绝。”关锡友说,“在国外的路走不通,我们只好与国内的大学合作,搞我们自主品牌的技术研发。”

  2009年,沈阳机床在南京进行了新产品推介,其自主研发的数控机床产品一时间成为行业内的爆炸性新闻,当初拒绝关锡友拜访的德马吉董事会主席Kapitza说:“沈阳机床已是值得尊敬的对手”。

  也正是新产品的研发带来了沈阳机床集团质的飞跃。根据统计,2011年1月~4月,沈阳机床集团已实现销售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33%,相当于2006年沈阳机床全年水平。预计2011年全年可完成180亿元,比2008年净增67亿元。

  “其实我们等于三年再造了一个沈阳机床。”关锡友说,“从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自主品牌已经成型,我们前4个月一共生产数控机床1.1万台,同比增长51%,预计全年完成3.5万台,与2010年相比净增近万台,数控机床已成为沈阳机床集团的主导产品。”

  新的世界机床制造枢纽

  “两大巨头和我们合资建厂将改变世界机床行业的格局,沈阳将成为新的世界机床制造核心区。”

  “改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关锡友说,“具体进行工作的是我,但实质上推动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是沈阳市委。”

  关锡友的话并不是“体制内的给领导献礼”,其实从中共沈阳市委的会议纪要可以发现,就在5月15日,也就是沈阳机床集团宣布其销售规模达到行业世界第一前的15天,沈阳市委、市政府还曾召开过一次专题会议,会议的主题便是“围绕建设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就着力推动沈阳机床集团做大做强进行深入研究。”

  会议最后决定:举全市之力支持沈阳机床集团做大做强,努力实现体量规模与质量效益、品牌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同步提升。

  “这次会议后,包括用人权、激励权和资本运营权都下放给了企业自身。”关锡友说,“而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锡友不能忘记的是,早在200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便到过沈阳机床集团,当时留了一句希望:“树雄心、立壮志,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

  “我当时思考的问题就是,什么算世界一流。”关锡友说,“后来国家提出了‘中国创造’,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让我逐步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所在。”

  时至今日,关锡友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与教科书式的调研报告有着明显的差别。“以往我们追求过技术,认为只要技术领先便是核心竞争力,但我发现,技术永远在更新,我们的软件技术达标了,但信息技术又落伍了,信息技术达标了,但集成技术又落伍了。”关锡友说,“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综合竞争力,不是单一的技术革命,是衔接各个生产链条的系统性革命。”

  脱胎换骨的沈阳机床集团的象征性意义在于,一个世界第一的装备制造企业在共和国的工业摇篮涅槃重生,这对于沈阳的经济软环境打造影响深远,来自可靠渠道的消息透露,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决定向沈阳机床集团提供100亿信用额度担保,而世界机床两大巨头的德马吉与森精机也已经决定在沈阳建造机床产业基地。

  关锡友说:“两大巨头和我们合资建厂将改变世界机床行业的格局,沈阳也将成为继德国斯图加特、日本名古屋之后,新的世界机床制造核心区。”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全国各省市铸造协会代表参访力劲集团深汕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 24-12-20
  • 魏因加特纳2025年新年寄语
  • 24-12-19
  • 成功案例 | 坚持打造首屈一指的机器人车间
  • 24-12-19
  • Rollomatic:以创新驱动,筑辉煌未来
  • 24-12-19
  • Mazak客户成功故事 | 国内头部刀具制造商为什么热衷车铣复合加工?
  • 24-12-19
  • 【客户案例】高速、高质与高效,埃马克助力一鑫齿轮夯实精密齿轮制造之路
  • 24-12-18
  • 力劲集团:驱动中国工业母机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 24-12-18
  • 标准引领,创新驱动 | 力劲集团入选“深圳标准创新基地”名录
  • 24-12-17
  • 哈斯DC-1切削演示
  • 24-12-16
  • 从宁波制造到全球制造:优势产业集群赋能25年3月宁波机床展
  • 24-12-16
  • OPEN MIND 2025新年寄语: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发展
  • 24-12-16
  • 客户案例 | ETALON LASERTRACER-NG,为德国兹默曼机床质量保驾护航
  • 24-12-16
  • 公开课预告 | 桁架形式自动化应用
  • 24-12-13
  • “在工作中,最令我开心的时刻是那些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团队共同目标以及获得客户和公司认可和赞赏的时刻。”
  • 24-12-13
  • 定制化专家 | 小于100mm至大于1000mm的各类轴承套圈和滚子精密加工干货分享
  • 24-12-12
  • 百超中国2025新年寄语:稳步前行,引领智造新篇章
  • 24-12-11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累计增长7.2%
  • 24-12-11
  • 力劲集团荣获“半固态技术应用卓越贡献奖”
  • 24-12-11
  • 中国机床出口订单高增,行业有望持续复苏
  • 24-12-11
  • 新年开局,机床装备行业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 24-12-10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