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中国制造”应从日本地震中反思什么

  两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在4月11日拉开帷幕,“世界制造”企业会聚北京新国展。来自全球的顶尖机床制造商,都把最拿手的机器不远万里地搬过来。他们要分享中国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增长最快的市场。

  不过,中国机床企业似乎一点都不乐观。大家都在纷纷谈论还没消停的日本地震。

  有些厂商担心,持续的灾情,很可能影响来自日本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对国内不少中高档数控机床生产企业来说,数控机床的核心零部件——数控系统,主要由日本发那科公司供货。南京一家机床厂的负责人说,日本地震一度引发东京地区限电和物流困难,发那科的产品出现临时短缺,可他们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替代厂家,因此非常担心后期销售业绩。不少国内机床厂家都有同样的担心。

  众所周知,工业化以来的人类文明是机器大生产创造的。而机床,就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俗称“工业母机”。中国是实体经济大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机床的需求量自然巨大。过去10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机床消费大国,2009年机床生产产值荣升“世界第一”。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制造”正面临升级换代的历史性门槛。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进军的征途,必然伴随着工厂车间里需要应用更多、更高端的机器设备。海外媒体也看好中国,鼓励机床生产商们“用机器人武装中国龙”。

  可是,表面的市场繁荣背后深藏隐忧。业内人士称,2010年我国全年进口机床工具157.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金属加工机床(金切、成形,主要是中高档机床)占94.2亿元,同比增长59.8%。但国产的金属加工机床仅增长35.1%。这说明国产机床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中高档机床市场竞争力也没上去。

  从出口情况看,去年中国全年机床出口70.3亿美元,其中金属加工机床仅仅出口18.5亿美元,而且大多数是低档产品,高档的很少。进出口逆差仍有大幅增加的趋势。

  机床行业的老专家们最担忧的,不仅仅是几十亿美元的逆差,而是机床的“大脑”和“四肢”,即数控系统和主要功能部件主轴、刀具等,国内的研发和自主创新仍严重滞后,对外依赖严重。而这部分核心部件的成本,占机床整机成本的60%~80%以上,这本身又摊薄了国内机床企业的利润。

  多年前,中国一位家电企业老总参观完德国的机床厂后感慨:中国制造如同“食草动物”,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仅仅靠廉价的产品补贴世界;那些“制造工厂”的国家却是“食肉动物”,吃进去钢铁,吐出来机器,人家是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设备占领世界。

  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4万亿元刺激经济,这使汽车、军工、能源铁路和轨道交通等相关领域对中高级机床的需求“如饥似渴”,而此时中国机床工业依赖德、日等国进口的发展短板显露出来。这次日本地震,在某种情况下凸显了这种供需矛盾。

  其实,国家在2009年启动了“高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作设备重大专项”,打算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作所需要的高级数控机床和设备,实现70%~80%国内制造,摆脱对于“洋”系统的依赖。

  不过从实际进程看,很多业内人士反映,在“产学研用”的体系中,要害是“用”,而我们的重大专项科研目标与机床行业的“产业化”有些脱节,尤其在高级数控机床的要害部件上“工夫没下足”。而早有专家认为,突破这个技术瓶颈,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光靠“市场化运作”已经不够了。

  机床工业不比做裤子缝衬衫,技术积累和开发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尤其在高端核心部件的研发上,前期投入巨大,通常是单一企业无法承受的。而机械设备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开放市场,只要在机床展览会上看一眼就知道,国外最好的机床企业都整装待发,把“集团军”和“特种兵”全部带来了,这种竞争是多么激烈!也许不能埋怨中国企业的不争气和短视。短期利润的生存压力过于强大了,他们面对强大对手的贴身紧逼式对抗时,只靠“单兵作战”,压根儿没想法也没能力,去走那条血拼科研、技术创新的“悬崖之路”。

  日本问题专家白益民一直在呼吁,“中国制造”要学习日本制造企业的“军团模式”。他把日本企业比喻成“海陆空三位一体”协同作战。如果把日本制造企业看作攻城略地的“陆军”,其背后的综合商社、金融机构就是“海军”和“空军”,他们形成整体化的现代企业“军团”。

  在这个“军团”中,综合商社对贸易、物流、信息和人才等拥有综合协调能力,就像军队的“参谋部”和“后勤部”;银行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就是军队的“弹药库”和“给养库”;众多的大型制造企业则如同各兵种的“野战军”和“特种兵”。综合商社负责调研、规划、人员组织和信息反馈等复杂而琐碎的工作,制定总体“战略部署”,银行体系提供强大的“弹药补给”,一线的制造企业才能在随后的“战争”中勇往直前,所向无敌。

  也就是说,日本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形成的强大优势,是一种完整的“体系竞争优势”的体现。他们相互之间能够消化彼此的不足,承担巨大的科研投入风险,从市场的不同环节一同分享利润。

  相比来说,中国的机床行业大大小小有几千家企业,他们被誉为“十八罗汉”和各路“神仙”。可是,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就显得相当缺乏。

  中国企业并不缺少劲头儿。这些机床行业的新兵老将们经常心念一句话:“机床工业强,则国家强,反之亦然。”行业的管理者也不断强调,未来机床行业转型的“原则性要求”是“培育强的,淘汰弱的”。但是,仅仅靠精神和意志,而找不到有效的竞争路径和办法,恐怕很难在你死我活的商战中求生。

  有人总在估算日本地震的财富损失多么巨大,估算需要多少年才能挽回。但他们没看到,中国在技术和设备引进的热潮中,日本一直是最重要的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国。单就机床这种制造业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而言,中国就给日本提供了最丰厚的利润。2010年,日本机床业出口已重返世界第二地位,有人预测2011年日本有可能登上世界第一机床生产大国的宝座。

  据统计,2010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出口增长了27.9%,贸易金额达到了13万亿日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汽车出口增长70.9%,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出口增长23.1%,这两个行业也是日本制造的专注领域。2010年上半年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纯利润累计约达4050亿日元,接近2005年全年的纯利润(4330亿日元),5年内翻了一番,与2009年(7590亿日元)相比也有大幅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在给日本企业输血,而在“硬币的另一面”,就是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仍受制于人。

  白益民一直提醒人们关注“海外日本”。这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在GDP(国内生产总值)上已超越日本,是世界老二了。但是,在另一个重要指标GNP(国民生产总值)上,却落后日本老远呢。商务部研究院日本问题专家唐淳风有个很好的比喻:“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光看GDP,海外企业的收益和海外资产的收益也是重要指标。就像一户农民,你不能光看他田里种粮的收获,还得看他儿子在外打工、经商、办企业的收入。不能光看他乡下的土砖房,还得看他在城里买的小洋房、门面房和工厂厂房。” 

  据统计,日本在2009年持有海外净资产(海外总资产减去外债)达到2.958万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日本已经连续19年在海外净资产排名上居全球第一。当年,日本的GDP为5.07万亿美元,日本的海外净资产高达国内GDP的58%!而且,这些海外资产中,一半以上都是直接投资于制造业和不动产等实实在在的实体产业,都是真金白银。

  有人感慨:“全球哪个地方经济火热,哪个行业销售旺盛,哪个地方就有日本资金在运作,新能源、水资源、高速铁路、粮食基地等项目旺盛,更是日本新时期经济增长战略的必争前沿。” 

  由于有着庞大的海外布局,日本制造产业的许多产值,其实被统计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GDP中。就是说,本来是日本企业挣的钱,留在日本企业口袋里的,可数字却算在了中国的账本上。日本人很低调,不怎么宣传,可一个由日本制造撑起的“海外日本”,却是他们“永不沉没的航母”。 

  日本地震了,除了同情和遗憾,中国企业还要学习很多。这个国家从前一直把中国当作老师,而今天,“中国制造”在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时,它却是我们必须尊重,也必须超越的对手。学习一下日本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布局和精耕细作吧,这太重要了!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全国各省市铸造协会代表参访力劲集团深汕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 24-12-20
  • 魏因加特纳2025年新年寄语
  • 24-12-19
  • 成功案例 | 坚持打造首屈一指的机器人车间
  • 24-12-19
  • Rollomatic:以创新驱动,筑辉煌未来
  • 24-12-19
  • Mazak客户成功故事 | 国内头部刀具制造商为什么热衷车铣复合加工?
  • 24-12-19
  • 【客户案例】高速、高质与高效,埃马克助力一鑫齿轮夯实精密齿轮制造之路
  • 24-12-18
  • 力劲集团:驱动中国工业母机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 24-12-18
  • 标准引领,创新驱动 | 力劲集团入选“深圳标准创新基地”名录
  • 24-12-17
  • 哈斯DC-1切削演示
  • 24-12-16
  • 从宁波制造到全球制造:优势产业集群赋能25年3月宁波机床展
  • 24-12-16
  • OPEN MIND 2025新年寄语: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发展
  • 24-12-16
  • 客户案例 | ETALON LASERTRACER-NG,为德国兹默曼机床质量保驾护航
  • 24-12-16
  • 公开课预告 | 桁架形式自动化应用
  • 24-12-13
  • “在工作中,最令我开心的时刻是那些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团队共同目标以及获得客户和公司认可和赞赏的时刻。”
  • 24-12-13
  • 定制化专家 | 小于100mm至大于1000mm的各类轴承套圈和滚子精密加工干货分享
  • 24-12-12
  • 百超中国2025新年寄语:稳步前行,引领智造新篇章
  • 24-12-11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累计增长7.2%
  • 24-12-11
  • 力劲集团荣获“半固态技术应用卓越贡献奖”
  • 24-12-11
  • 中国机床出口订单高增,行业有望持续复苏
  • 24-12-11
  • 新年开局,机床装备行业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 24-12-10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