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机床:新产品产值比重落后 聚焦新兴产业

    数据显示,机床工具行业产销已经企稳看好,但有专家表示,有两项数据我们要充分重视。这两项数据显示出行业的创新力度还不能适应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衰退至今年4月份触底,5月份开始缓慢回升。截止到9月末累计,全行业规模以上近6500家企业前三季度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085.81亿元,同比增长9.78%,实现销售产值3004.50亿元,同比增长10.46%,销售的增速首次升上了两位数,产销率97.37%,也呈现了今年以来各月的最高值,反映出行业的发展态势也开始回暖。

新产品产值比重落后

下面是专家的解读:

    一是逐月累计的新产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所占比重,由于新产品的产值增速始终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速,因而其所占比重也长期徘徊在10%左右。而观察同期 1~9月全国机械工业总产值增速为10.99%,其中新产品产值增速竟高达14.89%,新产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已高达18.55%,这说明机床工具行业的新产品创新升级远远落后于整个机械工业。

    二是出口交货值在销售产值中的所占比重,不单出口交货值的同比增速仍在继续下滑,而且出口交货值在销售产值中的占比也在不断下降,2004年行业的这一占比曾高达13.62%,2008年已降至10.48%,今年以来更降至10%以下,这反映出行业的经济增长短期内难以寄托在国际贸易环境的好转,扩大出口不单是加大传统产品的市场开拓,更要寄希望于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数据再次提醒我们,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虽然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明显提高,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但是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我国国产装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不到60%,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这一比率更低。

    目前,我国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高端制造设备和技术大都依靠进口,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微细加工设备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装备中技术含量高的相关配套产品也大量依靠国外供给,这已成为我国装备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

聚焦新兴产业

    事实上,自主创新一直是行业的热点话题,几乎每个企业都把自主创新当作一个目标,那么自主创新的标准又如何呢?要如何衡量?

    杭州机床集团今年4月被评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自主创新十佳企业。杭机总经理孙益民是这样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是有较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商品化;二是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产品和技术;三是参与制定国内和行业产品标准。

    正是在这种标准的指引下,目前杭州机床不仅拥有20多项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并且已经成为卧轴矩台、立轴矩台、强力成形、龙门式等四大类磨床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自主创新使杭州机床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大的冲击,据悉,杭州机床新开发的轨道板磨床已经为杭机带来2亿元的订单。

    另外,在2009年的EMO展上,与2008年相比,尽管各国机床工业订单普遍减少了60%~70%,但是很多展商都表示,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抵御危机的冲击。

    创新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充分的得以体现,新兴产业也正在成为新的商机而倍受关注。像今年以来,行业的产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的市场消费。秦川机床董事长龙兴元表示,新兴战略行业将能够成为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指出,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要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他所重点提到的要大力发展的新兴战略行业有:新能源产业,传感网、物联网产业,微电子和光电子的新材料行业,生物医药产业海洋产业等五大行业。这五大行业都具有“创新密集、产业关联性强、产业规模相对大”的特点,是中国跻身于世界空间大国、海洋大国、能源大国行列必须直面竞争的领域。

    龙兴元认为,这些行业的兴起,扩大了对机械产品的应用范围,从而为加工装备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

    最明显的例子是风电产业的发展对于风电整机及其零部件的需求和对风电加工装备的带动发展。可以预见,五大行业必将带动未来大规模的新产业集群,谁拥有了该产业的核心技术,谁就能统领全局,也就抢占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制高点。那么,对于众多机床工具厂商而言,也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在新兴领域赢得机会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