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中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独特优势和条件

  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已经影响到整个世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继续下滑和衰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显现,我国经济面临严峻形势。但从我国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比较看,我国能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因为我国具有比较早地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独特优势和条件。


     第一,我国政府的应变能力和应对举措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不仅适时,而且有力,中国政府的信心感染和影响着全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举世瞩目。2008年,我国政府紧密追踪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适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年初“两防”: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年中“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9月份之后“一保”:保经济增长。今年2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又提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24字方针。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及时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有效地缓解了经济下行的压力。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迅速出台了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例如,我国推出了以政府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再如,陆续出台了汽车、钢铁、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旨在提高我国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中央财政去年12月份1000亿元的投资从项目到资金已经完全到位。春节以前第二批1300亿元的投资从项目到资金也已经完全到位。我国政府采取的诸多措施,最终目的都是提振信心,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政府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的态度和办法,表现出自信和厚重的国家风范和底蕴,不仅对本国、而且对世界都产生着积极影响,这实际上正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综合表现,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第二,我国受虚拟经济的直接影响不深,当国际上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引发的金融危机骤起或再次爆发时,中国有比较稳固的金融安全防火墙。我国金融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是,我国经济目前基本上以实物经济为主体,虚拟经济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特别是我国没有过度发展金融衍生品,也极少购买世界上的金融衍生品。这次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快、最大的国家,是过度发展虚拟经济、尤其是过度发展或购买金融衍生品的国家。我国金融安全的第二道防火墙是,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外汇储备,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使用更为合理的问题,而不是捉襟见肘、像改革开放初期外汇储备太少受人要挟的问题,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一些国家由于负债大大高于国民生产总值或偿债能力,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而我国在国际上尚可以游刃有余,这也是重要的基础条件。我国金融安全的第三道防火墙是,我们只实行了经常项目下的资本开放,资本项下还没有开放,尽管有外资或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资本市场,但总体看是可控的、少量的、逐步进入的,因此,巨大的外商投资也是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我国的,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生产设备和日常运营资本的投入,外资尚没有能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绝不会出现像墨西哥一夜之间外资撤离爆发金融危机的问题。当然,从长远看,我国还要继续扩大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创新,但是坚持对风险的可控性、设置金融安全的防火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使我们规避了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当前可以专注地研究解决实体经济中的问题,而解决实体经济出现的问题,比解决虚拟经济泡沫破裂的难度要小得多。


     第三,我国有一个13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在国际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撬动国内需求,使国内需求部分替代或大部分替代国际需求,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循环市场,可以有效规避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们主要的出口地是美国、日本、欧盟,这三大经济体占我国出口总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今年1月份日本GDP增长率下降12.7%,欧盟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降,美国经济增长也遭受重创,失业人口高达500万以上。世界三大经济体经济同时下滑,使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大幅度下降,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出口带来极大影响,我国出口已经连续两个月下降,“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挑战。在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扩大我国国内市场需求,形成对国际市场需求的部分或大部分替代,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3000美元左右,居民储蓄余额达21.8万亿元人民币,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潜力仍然非常巨大。特别是,我国农村市场基本上还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冰箱、空调、家用计算机等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率很低,仅为城镇居民的27.5%、8.9%和6.9%。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万亿元,不仅没有下降,还增长21.6%,创1996年以来的新高,扣除价格因素,高于GDP增速5.8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13亿人口的消费意愿和购买力水平将得以释放,最终消费需求被拉动起来产生的巨大国内市场需求,不仅可以抵消外需下降造成的影响,使我国经济最早走出阴霾,而且从长远看,将实现我国经济拉动力的逐步转换和替代,形成更为直接和持续的经济运行动力。


     第四,我国地域广阔、差异性很大,逐步形成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不仅创造着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且给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实行梯度性产业转移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我国已经形成了东南沿海“两个率先”、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最近几年,我国进一步形成了完整的沿海经济带新战略布局。从东南沿海的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海峡西岸经济区,到西南沿海的北部湾经济圈,到东北沿海的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沿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转移从沿海向中西部和东北等地区加快进行,梯度转移的趋势特点非常明显。中部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区域,西部是我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东北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基础最好的区域,这些地区的差异性为我国分散风险、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提供了可能。全新的区域战略布局既有利于形成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知识高地和人才高地,也有利于中西部和东北等地区进行战略性重大经济布局、产业布局和项目布局,实现跨越式发展,给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创造了一个很大的空间。除此之外,内地还出现了一批有相当潜力的城市群、经济圈或经济带,如陕西的“关中——天水”经济带,武汉“1+8”城市群,重庆内陆开放型城市等,成为内地经济发展新的带动力量。腹地广阔、梯度性强、差异性大,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调整和发展的回旋余地。


     第五,我国仍处于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由此正在并将继续产生巨大发展需求,中国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产业基础、科技基础、体制和制度基础,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得力于城市化的超常规发展,目前我国城市集聚经济以乘数效应的速度继续放大,将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长极在城市,现代城市经济逐步带动传统农村经济发展,将成为教育、科技、人才、资金集聚和资源配置的新动力。改革开放30年,中国建立了崭新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发挥了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突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了经济制度的整体变迁。在此基础上,我国建立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产业基础,突破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瓶颈,科技创新正在突破我国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的瓶颈,这是我们战胜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我国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专项,将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竞争提供科技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势没有改变,改变的恰恰是我们原来最薄弱、付出代价和成本最大的矛盾和问题。


     第六,我国微观主体整体再造已经完成,微观主体适应调整变化的能力也在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自增长机制已经形成,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环境,生产力释放产生的集成效应,将使我国能最早走出困境。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就是微观主体再造已经完成,企业摆脱了行政附属物的地位,成为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我发展的经营主体,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种经济的自增长机制,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发动机。过去经济增长的主要引导力量是政府,现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企业。我国企业通过30多年的历练,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开拓能力具备了相当的功力。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衰则经济衰,企业在市场上纵横捭阖,政府保经济增长的压力就会相应降低。政府投资产生最重要的乘数效应,就是创造企业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环境,激发企业投资意愿,拉动社会投资和消费,使微观基础和宏观政策相呼应。这将最终决定我国是否能最早走出国际金融危机。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公开课预告 | 轴类零件加工介绍及其自动化应用
  • 24-11-21
  • 卓越“新乡” 质量先行 | 埃马克中国第七届质量月圆满举行
  • 24-11-21
  • 3轴加工新标杆DMV 60 | DMV 110
  • 24-11-21
  • 新款自走式托盘搬运系统PH-AMR 750/1500
  • 24-11-21
  • 2024印尼塑料和橡胶展 | 力劲高能精密及电动高速薄壁包装注塑解决方案亮相
  • 24-11-21
  • 2024年三季度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 24-11-21
  • 哈斯客户故事——无与伦比的五轴机床
  • 24-11-20
  • 2025武汉自动化邀请函
  • 24-11-19
  • SW 中国公司十周年庆典盛大举行
  • 24-11-19
  • 马扎克技术中心开放日 | 2024年第三站,大连!
  • 24-11-19
  • 美国、日本、意大利三季度机床工具经济运行分析
  • 24-11-18
  • 2024年马扎克上海技术中心开放日活动圆满举行
  • 24-11-18
  • 定制化专家 | 主轴行业细分领域专家即将亮相2024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 24-11-15
  • 力劲集团携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解决方案亮相2024日本压铸展
  • 24-11-15
  • 借助TapX的最新修整系统与声学发射监控系统(AEMS),实现丝锥品质的卓越飞跃
  • 24-11-14
  • 开拓“镁经济”与一体化压铸新篇 | 力劲TPI镁合金半固态成型方案、超万吨双压射技术亮相2024华南压铸产业会议
  • 24-11-13
  • 埃马克高效加工与服务方案,助力电动汽车定子外壳高品质生产
  • 24-11-13
  • 马扎克技术中心开放日 | 2024年第二站,上海!
  • 24-11-12
  • 重磅升级!雅卓·宁波机床展25年焕新亮相
  • 24-11-11
  • 公开课预告 | 车床柔性自动化单元
  • 24-11-08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