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工具行业:加快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由于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要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进一步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道路。这是中央给全国各行各业指出的大方向。结合工具行业的情况,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这个大政方针对行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尤其重要。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指导方针,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但在工具行业,这个转变的进展却不够大、不够快。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在工具行业仍占主流,呈现出高档工具上不去,低档工具盲目扩张的现象。

     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发展方式转变缓慢

     目前,我国工具行业面临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劣质低价工具数量恶性膨胀。这不仅浪费宝贵资源,又破坏市场秩序,甚至低利润或无利润可图。然而,由于对地方GDP有贡献,低档工具扩张势头愈演愈烈。尽管在行业里有着为数不多但实力较强的国有控股企业,它们承担着保障制造业需求的重任,同时也最有实力发展现代高效刀具,但实际上这些企业的结构调整升级步履同样艰难。因为来自上级行政主管的GDP增长压力,使它们不得不更多地关注眼前利益,继续维持传统标准刀具大批量生产的格局。

     与此同时,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型民营工具企业,发展势头很好,但也因GDP太小,不受重视和支持,不能很快成长起来。

     分析以上几种现象不难看出,十几年来一直困扰工具行业发展和进步的原因就在于行政权力代替市场配置行业发展资源。

     其深层次原因,就是GDP和各级政府的税收、政绩挂钩。所以,政府官员是否重视某个产业,主要是看GDP大小,而忽略该产业的重要性高低。反观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工具企业结构转型,雷厉风行,迅速实施。原因就在于他们考量的不是GDP,而是制造业的效率和效益,是企业本身的发展前途。一句话,是市场起着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由此看来,解决问题的途径就很清楚: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权力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让市场来配置资源。换句话说,从体制上消除行政权力干预,情况会根本改观。当然,这项改革涉及各方利益的重大调整,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有序、稳步地进行。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在政策环境上给予大力扶植和支持。

     之所以强调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因为与其他行业相比,工具行业的发展受行政的影响更大。工具企业GDP做不大,是由它的产业特点决定的。目前全球切削刀具销售收入仅为200亿美元,而2007年中国600家规模以上工具企业的销售收入刚过210亿元人民币,规模确实不大。但是各国制造业者公认,工具行业在制造业中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它的社会贡献远远超过其自身价值。以美国为例,每年刀具消费约在30亿美元上下,通过发挥其提高加工效率的功能,每年可为美国制造业节约150亿美元的成本,为刀具本身价值的5倍。

     由此可以看出,假如市场化改革到位,各级政府不再控制社会资源的分配,自身利益和GDP脱钩,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管理者。

  它必定会看到现代工具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在各方面给予扶植和支持。
     也不会为了GDP,对粗制滥造、盲目扩张的行为熟视无睹,一个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就会形成,广大工具企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就有了强大的推动力而加速前进。所以深化改革不是一句套话,它是实实在在决定各行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大事。工具行业由于GDP规模不大,在行政权力掌握资源配置的格局下,受到损害更大,更加企盼深化改革带来的发展保障。

     扩大开放吸取发展资源和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各行各业都在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所以国家大力提倡“自主创新”。从科技到管理,方方面面,自主创新成为一种指导思想,就是反对墨守成规,要不断突破自我,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当然,不能片面地认为,自主创新就是闭门造车,不需要吸取外部资源为我所用。引进与创新之间是辨证的关系,以我国高速轮轨列车的发展经验为例,首先,利用我国市场优势,从世界各国引进了当代最先进的高速列车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把各国几十年积累的高速列车运行可靠性———这项最宝贵的关键技术和经验吸收进来(这是我国短期内无法积累和取得的)作为发展基础,然后进一步有所创新、有所前进。2008年8月在京津城际线上试运行的国产高速列车,速度达到392千米/小时,载客量超过国外同类列车的50%,在引进创新的结合上可谓成绩斐然。

     对工具行业广大企业来讲,进一步扩大开放,也将为行业的快速前进带来新的机遇。对此,笔者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第一,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新阶段,从单纯的“引进来”,正在向“走出去”发展,广大企业要把握这个机遇。我国外汇储备今年三季度已达到1.9万亿美元,国家完全有能力拿出一部分资金,以长期低息贷款方式,鼓励企业走出去,通过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扩大、加深和国外同行的合作,对推动企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也是可能实现的。

     经济界人士认为,鼓励广大企业走出去,比让国家投资公司拿了大把美元到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去闯荡,风险要小得多,收效要大得多。这项政策已开始在经济界酝酿,工具企业应该积极争取。

     第二,对外开放合作要选好适当的伙伴。

     在合作伙伴之间必定是双方互有所求,在这个前提下,才会出现优势互补、增强实力,出现合作双赢的结果。

     近几年,一些国内的工具企业和不同的跨国公司接触,得到的却是相同的回音:合作免谈,要么是兼并或控股。它们肯出大价钱收购,目标不是共谋发展,而是减少一个竞争对手。这样的结果可以理解。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完全站稳脚跟,已经没有合作的需要。所以,尽管国内企业很看中跨国公司的实力,很希望与之合作,但成功的可能性极少。反之,国外中小型工具企业成为合作伙伴的可能性较大。它们在技术、管理和成熟的市场经济运作经验方面有优势,但这些企业往往经济实力较差,特别是在全球出现金融危机以后,国外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已经出现了更大的困难。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也许是一个绝好的机遇。可以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达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一方面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巩固原有本国市场,缓解经营危机局面;另一方面又可以回过头来,合作开拓中国工具市场,取得合作共赢的良好结果。
     采取多种形式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是我国工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广大工具企业要扩大视野,不要停留于在国内埋头苦干,要充分关注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认真挖掘和利用好国外的技术和管理资源,帮助我们的事业更顺利的向前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