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具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困惑
世界市场经济已经运行了二、三百年,而中国企业进入市场经济仅仅十年左右。但这十年却经历了外部宏观经济环境最剧烈的变化,很长时期都是在国家经济紧缩的艰难中度过的。从新世纪开始,随着国家经济的新一轮腾飞,工具行业的各企业才先后走出低谷,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旺盛需求的推动下,全行业生产规模翻了一番。按过去的经验,工具行业各企业肯定是机械工业的利税大户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广大工具企业。例如:生产大幅度增长了,但效益不尽人意;销售大幅度增长了,但国内市场占有率却逐年下降;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上涨了,但产成品价格却难以同步上调,如此等等。其实,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已经困扰行业多年,只是最近两年,由于上游原材料、能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其暴露得更加尖锐。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愈来愈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对市场经济环境的不适应,或者说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或多或少仍然保留着一些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认识还不够深刻,运作还不够到位。很多企业对宏观经济和微观市场的发展和变化经常不能作出适时的反应;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往往没有十分明确的战略定位;对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预测和预防机制,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考虑等等。客观地说,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广大企业是在没有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被政府“推入”市场的。所以在初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盲目性和种种应对乏术的现象。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迅速发展的形势已经把企业不可逆转地推入了严酷的市场竞争之中,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唯一的出路,就是抓紧学习,缩短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期。不但要把发达国家二、三百年积累的经验教训迅速学到手,而且要结合中国的具体条件,探索出一条发展的新路。这个任务不但十分艰巨,而且不可能蒙混过关。因为我们的考官就是身经百战、各方面都比我们强大的跨国企业。在竞争面前,我们不但应该学会怎么生存,还要学会怎么发展,才算真正通过了考试。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企业家在实践中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并驾驭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时期,必须全神贯注,认真对待。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来自强大的竞争对手跨国企业咄咄逼人的压力,也来自我们行业内部一些不按市场经济规律的思维和行为。例如:一些不按市场规则办事的企业,我行我素,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就不能低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我们的市场秩序还很不规范,法制建设还很不健全。一些企业利用法制不健全的空子,大幅度降低劳动力成本、无节制的浪费原材料和能源、污染环境、大批量生产低价劣质产品,把整个市场秩序搞得混乱不堪。可悲的是,用这种办法居然挣了钱,取得了“成功”。在行业内产生了很坏的“示范”作用。
现代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和微观调节的作用
实行市场经济是否意味着企业为了赚钱,可以不受任何制约为所欲为呢?回顾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二、三百年来绝大多数时间确实是在没有任何人为调控和调节的情况下运行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通过平等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功不可没。但是,实践也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私有化及其对利润的无限追逐同生产社会化之间存在的矛盾,不可避免地造成周期性的投资过热、经济过热、需求高涨,然后转化为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经济萧条的恶性循环。靠市场经济本身的自动运作,是没有办法解决的。1929年开始的那次经济大危机,持续了十年,摧毁了人类50%的生产能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就是传统市场经济的最大缺陷。凯恩斯的现代宏观经济学赋予现代政府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就是实施宏观调控。现在发达国家的政府,无一例外地都是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杠杆,对宏观经济实行调控。实践证明,这种调控对保持经济平稳、健康、持续的发展,减少波动,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国外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波动情况高度关注,因为这是确定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依据。这里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美国量具量仪制造商协会,也就是我们的美国同行,开年会的时候谈论的热点议题是什么?是中国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问题、中国劳工工资过低和社会保障不到位的问题等等。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导致中国企业不正当地大幅度降低成本,损害公平竞争的原则,危害美国企业利益。我们先不去评论他们这样想对不对,但至少由此可见,国外企业领导人对宏观经济变化动态的关注,已成为日常思考的一个部分。相比之下,我们的企业领导人却不是这样。比如,欧盟和美国是我们的最大贸易伙伴,可我们的企业很少对他们的宏观经济发展变化表示过认真的关切,说明企业在对现代市场经济相关因素的认识上和国外是有差距的,更谈不上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了。此外,我国企业在微观层面,即目标市场的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面也十分不够。大多数企业基本上处于一种粗放式经营的状态。这说明:我们虽然进入了市场经济,但是要做到全面、深入地理解市场经济,进而驾驭企业在市场中自如地驰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要走。
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平稳的发展是各行各业得以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前题。但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干扰和破坏宏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投资过热的冲动不断发作,造成经济波动
- 统计表明,我国的投资率(投资额占当年GDP的比重),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35%~40%的高水平,大大高于20%左右的世界平均值。近两年更有迅速上升之势,造成了生产资料和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通过政府的努力调控,2005年投资增长会有所回落。高投资率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带来经济高速增长,也会降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甚至导致经济过热的严重后果。
-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引发国际国内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 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存度已经到达70%。这种高依存度可能造成的巨大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反观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曾经依靠外贸起家。但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外贸依存度降到了20%多,风险大大下降。在过度依靠外贸推动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上,我们工具行业也在片面的依靠廉价劳动力无节制地出口低价工具,已经使我们的行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现在已经到了重新审视和正确选择发展战略的时候了。
- 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已经对经济的继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 我国工具行业这两年面对原材料价格成倍上涨的冲击深有体会,为了更系统地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列出如下一组数据。
-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
- 总量方面:中国石油仅占世界储量的1.8%,天然气0.7%,铁矿石9%,铜5%,铝土矿20%;
- 人均占有量方面:矿产资源人均占有世界平均值的1/2,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的1/4,人均能源是世界人均的1/7(其中石油为世界人均的1/10)。
- 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惊人
- 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长100%,天然气消费增长92%,钢消费增长143%,铜消费增长189%,铝消费增长380%,锌消费增长311%,十种有色金属消费增长276%。有位中科院院士指出,照这样无节制地消耗下去,到2020年三个地球的资源都不够中国消耗。经济活动将难以为继。
-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 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以利用率最高的日本为1,德国为1.5,美国为2.67,而中国则高达11.5。能源利用率差距如此之大,说明挖潜的余地很大。
- 对外资源依赖程度不断增加,使经济发展的风险度上升
- 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可能达60%,铁矿石达57%,铜达到70%,铝达到80%。
-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 中国现在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并且有继续扩大之势。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达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中国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湖泊中有75%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居高不下。
中国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采取的对策
- 通过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将是政府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公共职能
- 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并掌握了通过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鉴于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完善阶段的实际情况,调控的方法和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主要不是通过利率、税收和财政杠杆调节,而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调节。因为在我国当前条件下,地方政府和私人资本相结合的投资冲动,利率杠杆几乎不起作用,有时行政手段是唯一可行的操作方法,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
- 这个标题是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上的一段讲话。虽然是短短的几句,却代表了中国政府面对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的战略性对策。
- 这个战略方针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点:
-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明确宣告不能再继续走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旧式工业化道路,否则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 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要着力改变我国目前那种低水平、数量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努力开拓创新,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
- 经济增长的成果,要以质量和效益来考虑。这一条是特别针对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积弊而言。对官员政绩的考核以GDP增长为指标,不计实际效果,结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必须要尽快加以纠正。
- 这个发展战略虽然是面对全国的,但其中每一点都对工具行业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工具工业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
从全国看,各行各业进入市场经济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产生的原因也基本相同:一方面是国内企业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认识和掌握不够,遇到问题应对办法较少;另一方面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在市场经济中身经百战、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相比之下,我们的企业优势少,劣势多,形势十分严峻。从总体竞争实力来看,跨国集团从资本运作、人才储备、科技开发、企业管理、国际化市场运作等方面,都大大强于我们。据统计,全球6.9万家跨国公司,已占世界贸易的60%以上,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90%,并控制了全球知识产权的70%。有经济学家甚至指出,我国的比较优势仅只有劳动力成本低一项了,只能在产业链低端为对手做一点加工装配,挣辛苦钱。然而,更多的有识之士不同意这种看法,指出:我们固然应该充分认识竞争对手的力量和优势,但这是为了知已知彼,克敌制胜,决不能甘心认输。何况,力量的对比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最好的证明。关键是我们必须随时审时度势,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就工具行业而言,优势不仅仅是劳动力成本低这一项,还有资源优势:工具材料的重要合金元素钨和钼在我国的储量分别居世界1、2位;其次,工具行业作为传统产业,国内外的差距不像IT行业那么大。尽管“三高一专”的现代工具差距较大,但是通用刃具和量具的性价比有很大的优势,只要在品种、外观和质量上继续努力,完全可以进入国际加工业市场。
根据以上各项分析,对工具行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建议:
- 工具行业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发展战略应该是:“节约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推动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
- 上述方针实际上也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工具行业的具体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发挥资源优势,使其成为提高工具行业竞争力的一重要手段
- 目前的状况是,我们非但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反而在浪费和滥用资源的错误方向上愈走愈远。例如:
- 我国钨资源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储量的35.5%。但是无节制开采和低价出口,已经给资源的利用造成了极大地破坏。2004年国外钨需求总量的3.5万吨中,我国出口供应3.03万吨,占总需求的86.6%。权威机构估计:如出口不加节制,我国钨资源只能维持22年,优势将完全丧失。
- 2004年我国高速钢和硬质合金等工具材料的产量均占全球40%。但制成的工具成品,销售收入仅占全球工具销售收入的10%左右。又是一个很大的落差。
- 由此可见,我国从矿产到制成品整个产业链,都在大量浪费国家宝贵的资源,这种状况必须迅速纠正。
- 着力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档次,在增加产品附加值方面狠下功夫
- 工具行业浪费资源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无节制地生产低档产品。如:2004年生产的7.8万吨高速钢中,有近40%是粗制滥造的所谓低合金高速钢;2005年由于原料涨价,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低合金钢有增加的趋势。又如:2004年生产的约25亿件高速钢刀具中,有20亿件是低档家用工具低价出口。长此以往,节约资源无从谈起,企业效益从何而来?当然,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对每个企业要从自身实力和市场需求出发,准确定位,以提高实际效益为前提,不是为高档而高档,下面将作具体讨论。
- 必须把提高效益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目标
-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低效益或无效益企业无法生存,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在我国目前仍然有一批企业继续在低效益或无效益条件下运转。有下面两种情况:
- 极少数国有企业,计划经济时代靠国家吃大锅饭的旧观念没有完全转变,继续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得过且过,不怕亏;
- 一批民营乡镇企业,在早期一些企业靠劣质低价产品盈利的鼓舞下,纷纷加入这个行列,造成低价劣质产品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步步下跌,走上亏损道路是必然后果。
- 上述两种情况,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市场经济日趋规范,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只有转变观念,规范运作,才有生存的希望。
- 落实工具行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 控制低端,发展高端,巩固国内市场
- 当前国内工具市场的凸出问题是“低端混战,高端失守”。所以对应的措施也有两条:
- 制止低端混战局面。首先是有实力的大、中型工具企业,应带头撤出低价混战圈子。这句话有两层意思,首先是你的产品要性能高、质量好,才能和劣质低价产品拉开档次,实施优质优价;其次是企业切不可图一时的销售增长,把好产品也低价卖了,这样不仅损害了行业全局利益,也把自己的发展后路堵死了。在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前题下,维持产品适当的价格和利润空间,完全能做到。但条件是主要企业要对维护市场平衡的重要性取得共识,共同遵守规则,协力完成。
- 逐步收复高端市场。近年来,全球有实力的工具企业,都进入了中国市场,因为随着中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对现代高效刀具的需求潜力巨大,大家看好中国市场,倒是我国企业对制造业的新发展和新需求准备不足,近年来在高端市场上节节退让。目前进口刀具已占我国工具市场总量的1/3。在高端领域,更占有80%的绝对优势。长此下去,我们的生存空间愈来愈小,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所以,必须逐步收复失地,扩大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韩国目前已做到刀具国产化率70%以上(包括合资企业产品),我们也要逐步提高比例。假如国内市场都节节败退,无招架之力,还谈得上什么“走出去”战略。
- 现代刀具技术和传统标准刀具最大的区别是,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刀具,而是一整套为用户解决问题的加工技术。因此,工具企业千万不要认为,引进了一点现代刀具的制造设备,就可以和跨国公司较量了。除了现代化的装备以外,还必须培养一支队伍,从产品开发、制造技术、服务技术、营销技术等各方面配套发展,真正形成为用户解决制造技术问题的综合实力,才有资格进入现代制造业高端技术的大门。当然,企业在开始进入高端领域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确定有限领域,集中兵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 调整国际市场发展战略——控制低端产品数量,重点发展中档优质产品主打出口
- 控制低端产品数量,和国内市场的道理是相同的,是为节约资源,转变增长方式。2004年我国出口19.4亿件刀具,收入3.84亿美元,每件均价仅0.2美元。这种“超大量、超低价”的出口模式,既损害自身利益,也破坏国际市场的平衡,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模式,一定要尽快改变。所以,有实力的企业要积极考虑以中档优质产品主打国际市场。所谓中档优质产品,就是目前发达国家机械工业仍在使用的优质标准刀具(包括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及通用量具。这种刀量具和我国制造业大量使用的传统标准刀量具属于同一范畴,我国工具企业在这个领域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只要在品种、质量和外观上继续努力,和国际接上轨,出口前景十分良好。这种工具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工业领域,除了价格以外,品种、质量是关键竞争要素。这样,就可以和劣质低价的家用工具拉开档次,就可使出口工具产品做到数量大幅减少、效益大幅度上升的双重目标。
- 举一个在这个方向上运作成功的例子。目前韩国排名第三的工具公司YGone。该公司1981年由12人起家,集中精力做优质标准刀具,品种很简单,只有立铣刀、钻头、丝锥、旋转锉(高速钢、硬质合金的都做)等。发展到目前,已有员工1500名(全球),销售收入1.2亿美元,2004年向欧、美、日等70多个国家出口上述优质标准刀具约3000万件,换汇9000万美元。出口价格比日、欧等国同类产品低30%~40%。
- 设想一下,我们国内有实力的工具企业,如果都像YGone这样运作。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必定都会从目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出现全盘皆活的局面,消耗会降下来,效益会提上去。这正是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的目标。
- 我国很多有实力的工具企业,为什么长期跳不出出口低档家用工具的旧格局?没有想到进入更高的领域去试一试?主要是对企业目标市场的研究定位和开拓做得太差,甚至根本没有做。这一方面,国内外企业的差距是很大的。韩国YGone的董事长宋镐根,目前已经事业有成,但致力于市场开拓的精神不减当年,每年仍有2/3的时间深入国际市场调研。国内一些新兴民营企业的主要领导,也已经把市场的研究和开拓放在工作的首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这些事例,希望工具行业更多的企业主要领导能把对国内外市场的研究和分析、定位和开拓,放到自己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因为这项工作是企业正确决策和取得成功的基础。
- 关于中国工具企业走向国际化途径的探讨
- 中国工具产品出口数量很大,但作为低档家用工具,售价很低,效益不高。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韩国YGone,把优质标准工具销到国外工业用户那里去呢?效益不是可以大大提高了吗?回答是暂时做不到,因为渠道不通。长期以来,我国工具产品的出口,都是通过贸易方式进行的,即由中介贸易公司收购转卖,不直接面对用户。这样做的好处是成本低,风险小。缺点是不直接面对最终用户,出口了二十多年,对国际市场的真实情况仍然是知之甚少,被中介贸易商牵着鼻子走,卖了二十多年低档家用工具。现在醒悟过来,想把销售对象转到工业用户,原来的渠道走不通了,就必须开辟新的贸易渠道。至少要找工业用品的中介贸易商做代理,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当然,在国际营销中掌握主导权的最好办法是产、销衔接,在全球建立自己的直接销售网络,像YGone那样。但这样做显然费用很高,并且需要培养一支懂得国际化市场规则和跨国经营的人才队伍。这方面,国内株硬集团已经有了一些探索,在欧洲开始聘用当地专业人才来建立自己的直销网络。据初步反映,效果很好,比通过中介贸易获得的用户需求信息更多,市场扩展更快。
- 此外,通过对名牌产品的“贴牌生产”(OEM),同样也是一个走向国际化的有效途径。虽然不是直接面对最终用户,但是名牌产品的国际水平,使我们通过贴牌过程对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企业管理、员工素质、质量控制等方面逐步和国际接轨,从而在保证质量和建立信誉方面逐渐走向良性发展轨道,为进而打出自己的品牌打下基础。国内一些量具生产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比刃具企业要更好一些。
- 2005年工具分会秘书处也开始做一些工作,试图通过协会渠道,帮助企业增加一些和国际市场沟通的机会。先后同韩国工具工业协同组合和德国VDMA下属的精密工具专业协会进行了接触,彼此都有了进一步合作的愿望。其中韩国的合作进展较快,他们派出了多个代表团访问协会和一些工具企业。我国的成都工具研究所、成量等单位也组团前往韩国,参加了2005年10月25日韩方举办的国际工具展览会。双方都希望通过交往和了解,能够找到一些优势互补的项目,推动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韩方特别提出,该国量具基本依靠进口,大多是日本三丰的产品,质量过硬,但价格很高。但后来发现,一些三丰的优质量具原产地是中国。于是想到为什么不从中国直接进口呢?这样对中、韩双方都有利。目前的问题是,过去通过中间商进入韩国的中国量具,大多价格很低,质量较差,在韩国造成了对中国产品质量、信誉不良的影响。韩方提出:假如双方工具协会能进行这方面地沟通与合作(例如,由协会推荐优秀的生产商,并通过质量认证等措施加以保证等等),也许能把事情办好。我们认为,协会间的这类沟通和接触,至少可以帮助广大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增加一些信息来源和选择余地。今后协会准备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 2005年,工具行业很多企业都加强了国际化的步伐,有些动作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如哈量全资收购了德国Kelch公司,上工齿轮刀具部分和意大利SU公司合资,哈一工齿轮刀具部分和著名的跨国公司Gleason合资等等。
-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的压力迫使每个企业都必须认真研究走向国际化、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有效途径。工具行业的各企业必须加强努力,自主开辟出通向国际市场更加对口和畅通的渠道,为企业的发展打出一片新天地。
|
本文作者: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工具分会秘书长 沈壮行 |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