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防止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近日同时下发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后者包括鼓励类、允许类和限制类三类目录。
记者日前就这两项产业新政出台的背景以及机械工业的现状和行业协会今后的主要工作等焦点问题采访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
结构矛盾由来已久
蔡惟慈指出,总体上讲,机械工业近几年的超高速发展凸显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紧迫性。我国机械工业在速度和效益、规模和素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矛盾其实并不是新课题,而是由来已久。“机械工业经历了2002年以来连续3年的高速增长,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些矛盾日趋尖锐化。”蔡惟慈说,“2002~2004年,虽然全行业的生产高速增长,但需求增长也比较快,因此市场供求矛盾并不明显;但2004年以来,随着国家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经济增长开始由高速向平稳过渡,需求增速逐渐回落,因此就凸现出业已扩大的产能与增速趋于下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此背景下,国家下发两项产业结构调整新政,对结构调整的原则、方针,指导思想和目标有了清晰的界定,对机械工业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各个行业协会都积极参与了配套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讨论,对本行业鼓励类、淘汰类和限制类的具体目录提出了意见。贯彻这两个文件,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蔡惟慈说。
“划分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类目录,主要从是否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角度考虑。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技术和产品;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技术和产品;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技术和产品。”蔡惟慈向记者解释说。
机械装备优化升级是市场的必然要求从机械行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去年开始,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已经日益尖锐。
数据显示:去年1~11月,机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而利润同比只增长6.08%,低15个百分点。这与前些年的状况形成强烈反差:2002年和2003年,机械工业利润增长速度高于产值,2004年虽然低于产值增速,但也达到15%~16%;而2005年1~9月,机械工业利润一直呈现负增长;10月份才开始略有回升。“这就在传递一个信号:由于市场严重供过于求,恶性的价格竞争现象愈演愈烈,导致了企业效益的大幅下降。与此同时,过度依赖于规模膨胀的粗放增长方式也加剧了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导致机械工业的上游行业不断涨价,从而进一步恶化了机械工业自身的生态环境。”
蔡惟慈指出,机械工业2005年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原材料、能源和运输的全面涨价,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逐渐向上游行业转移;二是行业自身的产能严重过剩进一步加剧了恶性的价格竞争,最终导致了上下游行业的两头挤压。
蔡惟慈表示:“行业发展要讲求效益,只有实现不断的自我积累才能支持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两年间,机械行业经济效益的陡转直下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而产业升级换代也是每个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国家“十一五”规划突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走集约型发展道路的思想,要求以较少的投入产生较大的效益。“在广大用户正在加速生产装备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机械工业自身的优化升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也比过去更高。”蔡惟慈说,“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着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市场份额就会越来越小,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就将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位置,这对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是极端不利的。”
两种力量相结合
蔡惟慈指出,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两种力量共同起作用,即“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颁布产业政策文件表明其态度和取向,并在政府可操作的范围内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进行干预和调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市场的机制和作用。目前,有关部门已在组织研究制定重点耗能产品的能效标准,规定这些重点耗能产品必须达到相关标准后才能面市,通过这些间接的手段,将强化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市场本身调节力量的有机结合会更好地推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蔡惟慈总结说。
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蔡惟慈认为,为配合国家产业新政的有效实施,作为行业协会,应该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结合机械工业的实际,宣传文件精神。各行业协会要积极宣传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的文件精神和国家发改委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引导和号召行业企业学习、理解并贯彻文件精神,把力量集中到自主创新上来,克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外延能力扩张的惯性思维。
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形势。2005年9月,发改委要求对当时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组织专题调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配合开展了发电设备制造业、农用运输车行业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发电设备2006年要交货的合同有1亿多千瓦,但新增订货在急剧下降,尤其是2008年以后的订单很少。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发电设备制造业的稳定发展,也不利于电力建设的健康发展。这些调研情况及时反映到国家发改委以后,引起了决策部门的高度关注。
蔡惟慈建议,各个行业协会应继续密切关注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可能会影响行业稳定及健康发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及时反映,防患于未然,从而保证行业平稳持续发展,避免出现骤热骤冷和大起大落。
引导企业处理好发展中的速度和效益、数量和质量、规模和素质的关系。据悉,在即将举行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在对2005年行业运行的总结和2006年的展望中,也将重点探讨这一问题。
及时反映文件执行过程中的情况,提出对《目录》进行动态调整的建议。“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是长期有效的,但《目录》是要根据各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动态调整的。”蔡惟慈说,“因为各个产业情况异常复杂,同时国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有些当前鼓励发展的今后会成为落后的,也肯定会有些新的需要鼓励的技术和产品要及时补充到《目录》中去,因此《目录》会定期更新,根据行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矛盾,通过调研做出适时调整,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也是国家对经济指导工作日趋成熟的表现。”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有关实施细则的研究。为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关部门将加强对技术、经济、法规等手段的研究,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能效标准、市场准入门槛、专项规划等相关措施的研究工作。行业协会比较了解本行业的具体情况,因此有责任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产业政策的有效落实工作。
< p>
< p>
记者日前就这两项产业新政出台的背景以及机械工业的现状和行业协会今后的主要工作等焦点问题采访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
结构矛盾由来已久
蔡惟慈指出,总体上讲,机械工业近几年的超高速发展凸显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紧迫性。我国机械工业在速度和效益、规模和素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矛盾其实并不是新课题,而是由来已久。“机械工业经历了2002年以来连续3年的高速增长,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些矛盾日趋尖锐化。”蔡惟慈说,“2002~2004年,虽然全行业的生产高速增长,但需求增长也比较快,因此市场供求矛盾并不明显;但2004年以来,随着国家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经济增长开始由高速向平稳过渡,需求增速逐渐回落,因此就凸现出业已扩大的产能与增速趋于下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此背景下,国家下发两项产业结构调整新政,对结构调整的原则、方针,指导思想和目标有了清晰的界定,对机械工业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各个行业协会都积极参与了配套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讨论,对本行业鼓励类、淘汰类和限制类的具体目录提出了意见。贯彻这两个文件,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蔡惟慈说。
“划分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类目录,主要从是否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角度考虑。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技术和产品;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技术和产品;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技术和产品。”蔡惟慈向记者解释说。
机械装备优化升级是市场的必然要求从机械行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去年开始,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已经日益尖锐。
数据显示:去年1~11月,机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而利润同比只增长6.08%,低15个百分点。这与前些年的状况形成强烈反差:2002年和2003年,机械工业利润增长速度高于产值,2004年虽然低于产值增速,但也达到15%~16%;而2005年1~9月,机械工业利润一直呈现负增长;10月份才开始略有回升。“这就在传递一个信号:由于市场严重供过于求,恶性的价格竞争现象愈演愈烈,导致了企业效益的大幅下降。与此同时,过度依赖于规模膨胀的粗放增长方式也加剧了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导致机械工业的上游行业不断涨价,从而进一步恶化了机械工业自身的生态环境。”
蔡惟慈指出,机械工业2005年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原材料、能源和运输的全面涨价,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逐渐向上游行业转移;二是行业自身的产能严重过剩进一步加剧了恶性的价格竞争,最终导致了上下游行业的两头挤压。
蔡惟慈表示:“行业发展要讲求效益,只有实现不断的自我积累才能支持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两年间,机械行业经济效益的陡转直下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而产业升级换代也是每个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国家“十一五”规划突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走集约型发展道路的思想,要求以较少的投入产生较大的效益。“在广大用户正在加速生产装备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机械工业自身的优化升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也比过去更高。”蔡惟慈说,“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着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市场份额就会越来越小,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就将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位置,这对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是极端不利的。”
两种力量相结合
蔡惟慈指出,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两种力量共同起作用,即“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颁布产业政策文件表明其态度和取向,并在政府可操作的范围内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进行干预和调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市场的机制和作用。目前,有关部门已在组织研究制定重点耗能产品的能效标准,规定这些重点耗能产品必须达到相关标准后才能面市,通过这些间接的手段,将强化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市场本身调节力量的有机结合会更好地推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蔡惟慈总结说。
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蔡惟慈认为,为配合国家产业新政的有效实施,作为行业协会,应该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结合机械工业的实际,宣传文件精神。各行业协会要积极宣传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的文件精神和国家发改委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引导和号召行业企业学习、理解并贯彻文件精神,把力量集中到自主创新上来,克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外延能力扩张的惯性思维。
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形势。2005年9月,发改委要求对当时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组织专题调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配合开展了发电设备制造业、农用运输车行业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发电设备2006年要交货的合同有1亿多千瓦,但新增订货在急剧下降,尤其是2008年以后的订单很少。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发电设备制造业的稳定发展,也不利于电力建设的健康发展。这些调研情况及时反映到国家发改委以后,引起了决策部门的高度关注。
蔡惟慈建议,各个行业协会应继续密切关注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可能会影响行业稳定及健康发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及时反映,防患于未然,从而保证行业平稳持续发展,避免出现骤热骤冷和大起大落。
引导企业处理好发展中的速度和效益、数量和质量、规模和素质的关系。据悉,在即将举行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在对2005年行业运行的总结和2006年的展望中,也将重点探讨这一问题。
及时反映文件执行过程中的情况,提出对《目录》进行动态调整的建议。“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是长期有效的,但《目录》是要根据各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动态调整的。”蔡惟慈说,“因为各个产业情况异常复杂,同时国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有些当前鼓励发展的今后会成为落后的,也肯定会有些新的需要鼓励的技术和产品要及时补充到《目录》中去,因此《目录》会定期更新,根据行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矛盾,通过调研做出适时调整,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也是国家对经济指导工作日趋成熟的表现。”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有关实施细则的研究。为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关部门将加强对技术、经济、法规等手段的研究,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能效标准、市场准入门槛、专项规划等相关措施的研究工作。行业协会比较了解本行业的具体情况,因此有责任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产业政策的有效落实工作。
< p>
< p>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最新反馈
- 暂无反馈
无须注册,轻松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