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制造业遭遇产业升级瓶颈

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四的中国,在素有“国民经济发动机”之称的装备制造业方面却处于落后于消费品制造业。有关专家指出,优势品牌缺乏保护,企业自身升级不足,自主创新意识差是主要原因。

创立自主品牌是出路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一份研究报告中看到,我国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品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对设备投资大量增加,形成对装备工业的巨大需求。

据来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国制造业已占据世界第4位,包括能源、化工、建材、纺织、家电等十几个行业的百余种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但与以上数据极不相称的是,世界100个著名品牌中,美国、日本、德国占2/3,而叫得响的中国名牌屈指可数。尤其是在有着“国民经济发动机”之称的装备制造业上,中国只能称得上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制造业具有相当雄厚的基础,但计划经济的条块分割造成了装备制造业品牌的缺乏。在解决怎么适应市场竞争、怎么使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的问题上,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有所滞后。由此造成了很多企业虽有相当的规模,也有加工能力,但产品不被市场认同,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面对虎视眈眈的欧美日品牌寡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品牌之路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高峰论坛上分析,加入WTO之后,我国市场开放,原来政府有很强的控制力,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这个市场,转变为竞争激烈的市场。2006年上半年我国机床进口仍然高达33.61亿美元,出口高速增长也仅仅为5.11亿。这在开放市场上,自主品牌有很大的压力。

中国输变电行业的龙头企业特变电工(17.8,0.21,1.19%)董事长张新强调,中国装备制造业必须有自己的东西,走国产化的道路。张新表示,国产化是指内资控股的企业,通过国家实施“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参与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二次开发,从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全面掌握重大技术装备从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及安装维护全过程的主动权。

中国市场学会会长俞晓松也认为,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其重要性正日益提升,一台机床的价格可能是几十万元,也可能是几百万元,品牌竞争已给中国90%以上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形成压力。中国的装备制造业需要自己的品牌,不能外面是“madeinChina”标识,里面却是外国芯。

品牌营销专家郑新安认为,我国制造业企业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要走出制造业不需要品牌的误区。


null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