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中国“创造”更待何时?

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期间,会内会外科技界人士议论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是:“创新”。

“中国已是进出口贸易大国,年进出口量达一万多亿美元,但获利甚微,原因是缺乏创新。”

“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但好多知识产权是人家的,我们仅仅是代加工,人家得大头,我们拿小头,等于为人家打工。”

何时我们能将大量出口的机电产品,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我国近年来造船业突飞猛进,船越造越大,越造越多,已居世界第三位。振华港机一机吊两只集装箱的吊机,在国际上声誉鹊起,订单如雪片飞来,可见只要有独特的创新,国际上就承认,就买账,经济效益就可观。可惜独创性的技术寥寥无几。”

“我国农村制备的沼气,属我国自己研发的再生能源,又可消化掉许多秸杆,一举数得,但推广不快。有创新,还得政策配套、技术完善。不要以为土生土长的东西就小瞧它,只要实际有效,就要大力提倡、推广。我国人工制沼气的技术应当在国际上申请专利,获得知识产权,向亚洲、非洲发展中国推广。”

关于科技创新,可谓议论盈庭,如何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笔者提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树立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的观念。唯有创新才能以较少的原材料、较低的能耗获得较大的效益;唯有创新才能充分发挥潜在的能量,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

第二,开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选择全国各地本行业创造卓越成就的先进典型,介绍他们创新过程、创新思维。提倡精益求精、博采众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经常开展表演技能的竞赛,就生产中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等难题张旁公布,广征答案,鼓励设计创新。凡有创新,确有实效的,既有物质奖励,又给精神鼓励。评劳模,首先注重是否有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三,出版发明家、革新家的故事集,拍摄一批反映当今最新科学技术创新的科教片,在大、中、小学及职工技校开展相应的教育,启发和激励青少年的创造欲。

第四,建立审议各种创新方案并促使其投产的专门机构。似可由科委、科技协会牵头,组织一大批自然科学专家和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关的专家,分门别类审议各种创新建议。以满腔热情的态度,公平合理地科学地对待创新建议,经筛选有一定基础的,向相关企业(包括国有和民营企业)推荐介绍,尽可能把它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切实地保护发明人的知识产权。

第五,创办创新杂志,在报纸、电视中设创新专栏。

但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一个善于学习、富于创新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


null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