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成本压力为国内外汽车厂商研发合作提供机遇

  为应对材料、能源等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全球汽车工业控制成本方面的研发越来越受关注,研发中心向低成本国家转移已成趋势,这为国内的汽车厂商与国外研发机构合作开发创造了机会。

     调查显示,预计到2015年,新汽车平均价格增长幅度较小,大多数创新大大增加了汽车制造的成本。而为了使每辆新汽车实现5%的利润,整车厂商和供应商需要削减1500欧元的成本。因此,控制成本对汽车行业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如今,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很多成本优势慢慢降低了,在材料、能源(油动力)等方面的成本创新成为关乎汽车厂商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为了降低研发成本,汽车成熟市场的众多研发中心开始向研发成本较低的国家迁移。调查结果显示,到2015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业务,离岸工程开发项目将从6亿欧元增长至45亿欧元,研发中心将向中国、印度和东欧国家等地迁移。

     奥纬咨询公司亚洲汽车和制造业务负责人曾伟民说,在成本的压力下,国外一些大型汽车厂商准备在未来十年,把很多研发创新工作外派到离岸国家,比如在中国、印度、东欧国家等,因为这些国家拥有成本相对比较低的研发人员,可以帮助这些公司大大降低研发成本。其中,中国汽车产品制造业成熟、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较为显著,是研发中心迁移的重要选择地。

     过去几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了不少,但跟欧洲国家和美国相比,中国研发人员成本仍然非常低。除了成本或者是人力资源的考虑外,中国的吸引力还在于中国本身是一个庞大的汽车市场。很多汽车生产商希望把与中国市场关系紧密的技术研发中心设在中国,便于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

  40%的创新研发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因此,创新要针对客户群所在的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进行差异化的研发。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汽车大市场,更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创新。

     2004年至2006年,中国在汽车方面的研发投入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在全球范围内是相对比较高的增长率。2007年至2009年,中国的几家龙头汽车制造商继续增加了研发开支,希望在未来5-10年里,重点研发自主品牌汽车。

     曾伟民认为,国外研发中心与国内汽车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合作具有可行性,尤其是一些国外的零配件供应商和国内OEM的合作更合理。目前,国内具有强大研发实力的一级供应商非常少,多数一级供应商比较零散、规模比较小,研发能力较弱。相比之下,OEM比较多,并且较为成熟。而国外的一级供应商拥有更多的汽车技术。因此,国外零配件供应商与国内OEM的合作将会实现优势互补。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