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论模具业的拿来主意与自主创新

一个实例

  曾经有网友戏称比亚迪是中国汽车产业拿来主义的“鼻祖”,并且还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举证:比亚迪F8“花生”状的前组合大灯,以及发动机盖的肌力线条,中网轮廓,甚至保险杠的造型、进气口、防擦条和雾灯,与奔驰C级车型的前脸极其相似,尾部造型更近乎是雷诺梅甘娜CC的翻版。又如比亚迪F6借鉴了广州本田雅阁,F3借鉴了一汽丰田花冠,F1借鉴了丰田Aygo等。

一些数据

  汽车工业中外合资已经20年,90%的轿车市场已经让给外方,然而,最大的赢家却是合资企业中的外方:德国大众在中国合资生产的产量只占全球的14%,但是其利润80%来自中国。通用汽车公司每辆车在美国国内赚145美元,在中国却赚2400美元。本田公司在广州生产的雅阁牌轿车,售价高出日本国内价格六成左右。但是,令人更难以接受的是,在合资汽车厂中,不但中方,整个合资厂都没有开发、设计权,中国似乎与汽车产业的高利润无缘。

  据专家分析,我国目前每花1元钱引进技术,只用0.07元进行消化吸收,而工业成长时期的日本、韩国,是花1元钱引进技术,但花5~8元钱进行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

  1997年圣诞节前,华为总裁任正非访问了美国休斯公司、IBM公司、贝尔实验室和惠普公司。访问结束后,他写了一篇《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的文章,对比了中美两国高科技公司在技术开发上的本质区别:“IBM每年约投入6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各大公司的研发经费都在销售额的10%左右,以此创造机会。”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75%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50%的企业一年都不开展一次创新活动。另据统计,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而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力。

一则新闻

  年前,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编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其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日前正式发布。该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下面四点不容忽视:第一,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第四,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第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另行制定)的要求。

  科技部调研室副主任胥和平表示,《办法》的及时发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效地引导国内企业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

一点感悟

  不管是古人提倡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是近代人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其本质都是拿来主义,强调的是取别人的长处的同时去掉不好的方面,而非全全接受。“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期间针对当时某些人提出的“全盘西化”而提出来的,当然,这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因时而生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拿来主义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拿来主义也绝不仅仅是拿来,更重要的是拿来后做什么?如何利用拿来的东西?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如何利用拿来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人们提出了自主创新。

  进入百度百科,我们查到了对自主创新的定义: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

  纵观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路径,我们很容易发现一种“三段式”的运行轨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可问题的要害在于,我们总在做第一段,一次又一次引进,而第三段总是遥不可及,也就是我们一次次在履行着拿来主义,却始终无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自主创新,结果是深深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的确,技术引进本无原罪,可问题的核心在于,引进的最终目标是消化吸收与创新。而就是这一清晰的流程,中国企业却并不能完全贯彻到底,当然也包括中国工业之母——模具工业。对中国的模具企业来说,如何在拿来国外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之后进行自主研发、创新才是未来的模具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然之路。

一个延续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2008国际精密模具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二届现代模具杂志(年中)联谊会”将于2008年7月30日、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此次论坛会议的召开旨在讨论国内外模具行业最新的技术、工艺和相关加工设备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高中国精密模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