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2008年我国假冒刀具生存空间统计排查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其网站公布的惟一一则刀具打假方面的消息,相比而言,作为主要当事方的上海工具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工”)则显得相当积极,记者查阅了近几年各媒体对刀具打假的报道,虽然总数不多,但上工却频频出现在各地的打假行动中,记者了解到,上工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法律部,可见作为老牌的工具企业,其维护自身品牌的意识。

 

     记者近日联系到了上工法律部负责人,该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上述常州打假行动的具体情况。据称,此前上工根据公司销售人员反馈的相关信息分析当地市场状况时,发现当地极可能大量存在假冒产品,而且上工在当地市场的销售也略显困难;于是,相关人员对当地市场进行了细致的摸底调查,最终协助有关部门对常州金桥市场的重点目标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中发现有15家摊位正在销售假冒“上工”牌工具,执法人员对所有假冒“上工”牌工具进行了异地扣押,并对这15家摊位进行了相应的处罚。该负责人称,之后在继续寻找制假源头上却未能有很大进展。

 

     无独有偶,杭州一家媒体也报道了当地工商部门查处假冒刀具的事件:萧山区工商分局在对该区商业城内机电市场进行检查时,发现一家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经销的“六六”牌44个品种、3712支刀具涉嫌假冒,案值近6万元,“六六”牌注册商标所有权属于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记者联系到了萧山区工商分局以及商业城工商所,该所王晓焱所长介绍说,当时并不是常规检查,而是杭机集团方面在了解到相关情况之后,主动与工商部门联系的,属于双方联合打假。

 

     当记者问及对于刀具等工业品如何打假时,王晓焱称,“工业品不像日常消费品会有很多消费者举报,目前主要是靠产品遭仿冒的生产厂家举报或售假者内部、同行举报。现在不法分子造假的能力也提高了,而且对于工业品我们一般很难分辨真假的,很多时候可能还要靠质检部门进行一些检测,厂家有可能出于一些原因也不愿意告诉我们到底如何区分。”

 

     这是一个与上工在常州打假雷同的案例,不过一个是异地打假,一个是在本地,两个案例却都未能查出制假窝点。王晓焱坦承,“我们的权限也只能是控制辖区内的流通领域,现在经营户也都有反侦探的能力,很难追查,所以大多都是厂家有目标地来打假。”就在记者采访当天,杭州机床集团方面再次联系了萧山区商业城工商所。

 

     记者查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有关专项行动的内容,并没有发现任何与刀具相关的部分,随即联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想就此问题进行采访,而该局新闻宣传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有关业务部门的确没有授权发布有关这方面的专项行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执法督察司也承担着质量打假的职能,但其所列的专项打假整治行动,也只有食品、化妆品、农资、能源产品、建材产品、汽车配件等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几大方面,并没有刀具等方面的专项行动。

 

     很多人都知道,在工业品的商业流通领域里,假冒伪劣现象其实十分严重,甚至到了每个名牌产品都有人在“仿”、都有人在“冒”的程度。尽管媒体报道不多,但记者从相关方面了解到目前刀具假冒伪劣的情况并不少见,各刀具厂家也都在不断奔赴各地打假。企业之所以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到各地打假,正是因为假冒刀具不仅挤占了正规厂家的市场,侵犯了其商标权,更严重的是假冒者正在摧毁正规厂家多年积累的品牌。但另一方面,由于打假本身会给企业增加一定的成本,一些企业可能因此而放弃打假的诉求。

 

     同时,对刀具使用者而言,假冒刀具带来的问题也不可谓不严重。假冒的刀具质量无法保证,寿命短,一些劣质品一旦切削速度高起来很容易断刀。上工在对一些仿冒产品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后发现多数仿冒品都是采用低合金高速钢,“而我们所生产的高速钢产品都是完全符合相关标准的标准高速钢。这些劣质仿冒品如果用于木工加工可能还能胜任,但是正常的金属切削生产加工根本无法满足。”

 

     国内某内燃机企业一次性购进的4000多个可转位刀片中,竟有90%存在内部裂纹,使用时刀片极易破碎,导致生产根本无法进行,但这些刀片无论是外包装还是外观,都和正规厂家的没有区别。

 

     西安黄河挖掘机厂生产部负责人同样认为国内假刀具太多,他们以前在零星采购时经常会发现假冒刀具,有时遇到仿冒比较像的,采购人员都难以辨认,但在使用时会发现刀具寿命、断口情况都存在问题,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为尽量减少类似的零星采购以避免假冒刀具进入生产,他们如今都是直接与厂家签订全年合同。

 

     如此种种,但刀具打假却并没有引起有关各方的足够重视。到底是什么使得“打假”始终不见大的成效?

 

  根据上工法律部掌握的证据,仿冒上工品牌的制假基地多集中在浙江温岭和江苏丹阳等地,假货会被批往全国。上工也曾经联合有关部门端掉了几个制假窝点,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近年来制假售假的水平也在提高,一方面,不再是从生产到贴签到销售整条线作业,甚至是由国内一些稍有名气的工具企业生产一些无牌的产品,然后交由经销商进行各种品牌的包装、贴签,而这一关键环节很多时候可能是在民房里进行,周期短,流动性强,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执法难度;另一方面,仿冒刀具从外形上的确越做越像,从产品外观和包装上一般很难识别,记者了解到,目前甚至出现专门从事这方面标签印制的大量企业,连防伪标识都与真的没有区别,防伪电话号码都可以花钱买到。

 

  加之政府有关部门多采取被动打假的态度,不举报不查,无证据不查,甚至出现官商勾结、地方保护主义,这一层的打假难度无疑又增大了。

 

     那么,识别假货的难度真的很大吗?上工法律部负责人称,“其实最直接的识别方式就是价格,稍有经验的人就应该知道,正品的价钱不可能那么便宜。”

 

     打假的一大难点就在于用户很少会举报,甚至一些企业似乎并不反对假冒刀具,不仅知假用假,还会默许这样的情况长期存在。

  

     国内总体水平并不高的制造业的确对中、低档刀具有着很大的需求,但低档并不意味着假冒伪劣,无论如何,假冒伪劣不会有长久的市场,终究会害人害己。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