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至2006年,德国连续四年保持世界头号商品出口大国的地位。其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汽车及配件,机械设备,化工产品,钢铁及非铁金属产品,发电及输电设备,电信技术,收音机和电视机及元件,医学、测量、控制、调节和光学产品及钟表,食品,其它车辆,橡胶和塑料产品,金属产品,办公和数据处理设备等产品。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化工是德国的四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德可再生资源、纳米技术和环保产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德国优势产业。
一、汽车制造业
德国是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汽车工业是德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是带动出口的驱动器、创新基地和就业保障。在德国,每七个从业人员中就有一个与汽车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德国税收的四分之一来自汽车及相关产业。2006年德国出口贸易额为8936亿欧元,其中汽车出口额约为1700亿欧元,占近20%。
德国汽车工业历史悠长,汽车技术高端先进,德汽车生产商每年申报约3000个专利,使德汽车工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德国汽车工业在中端市场遭遇强大挑战,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劳动力成本过高,触动行业实施战略转移和寻找新的生产基地、建立新研发中心和开拓新的市场。从德国引进汽车制造技术也大有潜力可挖。
二、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是德国产业的另一张王牌,“德国制造”已成为世界市场上“质量与信誉”的代名词。2006年德国机械制造业生产总值达到1584亿欧元,增长7.4%。德国不仅拥有激光技术国际领先的机床生产企业Trumpf,更有众多在某些方面独树一帜的专用机械生产商,且大多为中小企业。为了使德国机械制造业得以持续发展,德国确立了三大发展目标:“绿色制造”、“信息技术”和“极端制造”。所谓“极端制造”指的在极端条件下,制造极端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系统,集中表现在微细制造、超精密制造等方面。
三、化工业
德国是欧盟最大的化学工业国,占欧盟化工市场的26%。德国也是继美、日之后世界第三大化工生产国,化工产品涵盖7万多个种类。德国共有1700多家化工企业,雇员总人数少于500人的中小企业占90%以上,其销售额占化工销售总额的36%。
2006年德国化学工业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了3.5%,销售总额达1620亿欧元,增长6.0%。其中,国外市场销售额接近880亿欧元,增长7.5%,国内市场销售额约为740亿欧元,增长4.5%。
2006年德国无机化学原料类的产量提高较大,增长10.0%,其次依序为精密和特种化学(5%)、医药化学(3.5%)、清洁与保养用品(3%)、石化产品(2%)、聚合物(2%)。农业化学产量比2005年减少了0.5%。
四、可再生能源
德国自然资源匮乏,重视环境保护,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备生产和技术研发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德国可再生能源设备生产总值在164亿欧元左右,预计今后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2006年,风能、水电、太阳能、生物能源以及沼气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在德国能源利用中所占的份额大幅增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000亿千瓦时,约占三分之一。2006年德国可再生能源设备出口额从2000年的5亿欧元增加至60亿欧元,到2010年有望再翻一番,达150亿欧元。目前,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水电设备、近二分之一的风力发电设备和近三分之一的太阳能电池都是德国制造的。德拥有世界第二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Q-Cells公司。德Choren Industries公司发明了生物物质转化新技术,用边角木料、秸秆或稻草为原料生成生物燃料SunFuel。
五、纳米技术
德国是最早开发纳米技术的国家之一。政府高度重视纳米技术的研发,联邦教研部用于纳米技术的专项经费已达1亿多欧元,其中纳米分析、纳米生物技术、纳米结构材料、纳米化学、超薄层、超精度表面、纳米光学、超精密加工、光晶体、分子电子学、二极管激光、系统集成、掩膜技术、生物芯片、磁电技术、功能纳米颗粒等均是重点课题。
德国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和运用的重点是:(1)化学,改变物质化学特性,根据需要让物质从软到硬,从透明到吸附等;(2)光学,用纳米技术赋予电子元器件更多功能;(3)生命科学,研究用于诊断和治疗肿瘤及糖尿病的新方法,如将纳米颗粒注入人体组织来治疗肿瘤;(4)汽车制造,使汽车更环保,驾驶更安全、更舒适;(5)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任何角落均可获得信息,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可实现体积小,信息量大等功能;(6)能源与环境,寻找新的可直接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高效便携式小型燃料电池。
六、环保技术
德国是全球环保技术领先的国家。在德国工商会注册的环保企业达1.1万多家,从业人数超过140万,约占总就业人数的4%。世界市场上近五分之一的环保产品来自德国,德国的环保技术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六分之一,居世界领先地位。德环保产业涉及社会经济的多个方面,如无公害食品行业、废弃物处理和再循环、土地、大气和水污染治理、环保产品和环保生产工艺开发。德国的环保产品中,技术含量高的高端解决方案占主导地位。德国家族企业Kaercher是国际清洁技术市场的领跑者,其清洁器械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汽车制造业
德国是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汽车工业是德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是带动出口的驱动器、创新基地和就业保障。在德国,每七个从业人员中就有一个与汽车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德国税收的四分之一来自汽车及相关产业。2006年德国出口贸易额为8936亿欧元,其中汽车出口额约为1700亿欧元,占近20%。
德国汽车工业历史悠长,汽车技术高端先进,德汽车生产商每年申报约3000个专利,使德汽车工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德国汽车工业在中端市场遭遇强大挑战,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劳动力成本过高,触动行业实施战略转移和寻找新的生产基地、建立新研发中心和开拓新的市场。从德国引进汽车制造技术也大有潜力可挖。
二、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是德国产业的另一张王牌,“德国制造”已成为世界市场上“质量与信誉”的代名词。2006年德国机械制造业生产总值达到1584亿欧元,增长7.4%。德国不仅拥有激光技术国际领先的机床生产企业Trumpf,更有众多在某些方面独树一帜的专用机械生产商,且大多为中小企业。为了使德国机械制造业得以持续发展,德国确立了三大发展目标:“绿色制造”、“信息技术”和“极端制造”。所谓“极端制造”指的在极端条件下,制造极端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系统,集中表现在微细制造、超精密制造等方面。
三、化工业
德国是欧盟最大的化学工业国,占欧盟化工市场的26%。德国也是继美、日之后世界第三大化工生产国,化工产品涵盖7万多个种类。德国共有1700多家化工企业,雇员总人数少于500人的中小企业占90%以上,其销售额占化工销售总额的36%。
2006年德国化学工业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了3.5%,销售总额达1620亿欧元,增长6.0%。其中,国外市场销售额接近880亿欧元,增长7.5%,国内市场销售额约为740亿欧元,增长4.5%。
2006年德国无机化学原料类的产量提高较大,增长10.0%,其次依序为精密和特种化学(5%)、医药化学(3.5%)、清洁与保养用品(3%)、石化产品(2%)、聚合物(2%)。农业化学产量比2005年减少了0.5%。
四、可再生能源
德国自然资源匮乏,重视环境保护,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备生产和技术研发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德国可再生能源设备生产总值在164亿欧元左右,预计今后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2006年,风能、水电、太阳能、生物能源以及沼气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在德国能源利用中所占的份额大幅增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000亿千瓦时,约占三分之一。2006年德国可再生能源设备出口额从2000年的5亿欧元增加至60亿欧元,到2010年有望再翻一番,达150亿欧元。目前,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水电设备、近二分之一的风力发电设备和近三分之一的太阳能电池都是德国制造的。德拥有世界第二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Q-Cells公司。德Choren Industries公司发明了生物物质转化新技术,用边角木料、秸秆或稻草为原料生成生物燃料SunFuel。
五、纳米技术
德国是最早开发纳米技术的国家之一。政府高度重视纳米技术的研发,联邦教研部用于纳米技术的专项经费已达1亿多欧元,其中纳米分析、纳米生物技术、纳米结构材料、纳米化学、超薄层、超精度表面、纳米光学、超精密加工、光晶体、分子电子学、二极管激光、系统集成、掩膜技术、生物芯片、磁电技术、功能纳米颗粒等均是重点课题。
德国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和运用的重点是:(1)化学,改变物质化学特性,根据需要让物质从软到硬,从透明到吸附等;(2)光学,用纳米技术赋予电子元器件更多功能;(3)生命科学,研究用于诊断和治疗肿瘤及糖尿病的新方法,如将纳米颗粒注入人体组织来治疗肿瘤;(4)汽车制造,使汽车更环保,驾驶更安全、更舒适;(5)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任何角落均可获得信息,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可实现体积小,信息量大等功能;(6)能源与环境,寻找新的可直接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高效便携式小型燃料电池。
六、环保技术
德国是全球环保技术领先的国家。在德国工商会注册的环保企业达1.1万多家,从业人数超过140万,约占总就业人数的4%。世界市场上近五分之一的环保产品来自德国,德国的环保技术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六分之一,居世界领先地位。德环保产业涉及社会经济的多个方面,如无公害食品行业、废弃物处理和再循环、土地、大气和水污染治理、环保产品和环保生产工艺开发。德国的环保产品中,技术含量高的高端解决方案占主导地位。德国家族企业Kaercher是国际清洁技术市场的领跑者,其清洁器械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最新反馈
- 暂无反馈
无须注册,轻松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