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郑州超硬材料行业,走向迟暮?

  郑州曾经是中国超硬材料行业的中心,是中国超硬材料的开山之地,然而随着超硬材料全国范围轰轰烈烈的发展,郑州在超硬行业中的地位日渐衰落,似乎已呈日暮之势,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状!然而,这个现状虽然是目前郑州超硬材料的真实情况,却未必是郑州超硬材料行业势力的真实反映。因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超硬材料产业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超硬材料行业协会及检测中心、超硬材料制品方面的高等学府就在我们郑州,因此,仅仅凭借这几个因素我们就不应该走向迟暮,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迟暮现象的出现呢?若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还是要先仔细分析一下郑州超硬材料行业的现状。

一、郑州超硬材料基地的三大隐忧

1.往昔“三大核心”的前景令人担忧。

  郑州是超硬材料的发源地,有着行业内“三大核心”,即国内唯一研究所三磨所,唯一有超硬材料专业的学府河南工业大学,唯一行业内的进出口公司中磨公司。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各企业独自申请进出口权越来越多,中磨公司当年的优势已不复存在。郑州三磨所在国内行业中的核心前景最令人担忧,目前超硬材料研究单位国内主要有3家,分别是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桂林的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郑州三磨所。三磨所曾经是超硬材料的发源地和惟一的核心研究单位,但是现在其余两家都已经成为国家级研究中心,三磨所在行业里的科研领头地位已经不复当年。吉林大学的实验室虽然曾经注重物理理论研究,跟产业化有一段距离,但如今已经开始扭转这种倾向,许多企业争相与它进行联合科研攻关。同样是科研单位的三磨所却没有及时成长为科研产业联合体,虽然后来开发了产业基地,但是为时已晚。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把自我产业作大,在与企业进行联合科研攻关方面,也是进展缓慢,而技术却通过各种途径流出,科研人才也不断流失。仅仅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为三磨所的科研院所体制上,则略显牵强。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工业高专身上。河南工业大学作为开办相关专业16年的学校,对超硬材料行业的研究不能说不深,但是该学校开发超硬材料制品的校办工厂曾经生产出连海外客商都赞不绝口的优质产品,如今却是呼吸孱弱,奄奄一息。而远在湖南的矿冶研究院在研究方向上只和超硬材料“沾点边”,其旗下企业金瑞科技却已经成为超硬材料领域在黄河旋风后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2.郑州在超硬材料的另一个忧患就存在于超硬材料制品领域。

        超硬材料作为一个行业,其最大价值环节不在于金刚石材料、不在于原辅材料,更不是标准检测工具业,而在于价值含量最大的金刚石制品和立方氮化硼制品领域。1克拉人造金刚石和1克拉金刚石制成品如砂轮、钻头等,在国外制品与材料的价值比往往在20∶1左右,在国内也达到5∶1。就在这个市场容量最为巨大的领域内,河南企业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广东、石家庄各有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5亿元以上,江苏也有几家企业在制品出口上风风火火,但是,郑州作为河南超硬材料的心脏,高新区作为超硬材料产业园区,举目四望,制品方面只有不太成气候的小企业,年产值上千万的屈指可数,根本不值一提。这些企业中的绝大部分生产形式落后,技术、管理、营销力量薄弱,面对市场上的激烈竞争,简直不堪一击。
3.缺乏品牌经营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则是郑州超硬材料尤其是超硬材料制品发展的拦路石。

     前面我们提到,郑州超硬材料制品企业多是些不太成气候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不堪一击,但是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不堪一击的根源不是因为这些企业小,而是这些企业品牌经营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太差,不客气的说,大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品牌营销和市场营销的意识。记得2003年,我到广东进行市场调研,当地有多家使用较为先进的金刚石框架锯(排锯)的石材企业,都对郑州一家企业生产的框架锯刀头赞赏有加,称其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进口刀头的水准,而其售价比进口刀头低了1/2~1/4,该产品已在当地市场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但当我们想要获取更进一步的信息时,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品牌、没有生产厂家。这样的结果发人深思啊!“品牌经营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缺乏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石,做好品牌营销是企业作强的必要前提。

  与此同时,行业区域品牌的经营也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高新区还有待加强。我们都知道国内有“中关村制造”、“上海制造”等,在行业内也有“丹阳制造”、“石家庄制造”等,它们是什么?它们是区内企业品牌营销的最佳名片,是敲开市场营销之门的最有效的敲门砖!我认为,高新区完全有能力组织或联合区内相关行业的明星企业,通过一定的政策、技术、资金支持等有效手段,迅速打造出一张咱郑州高新区超硬行业的名片——郑州高新制造。从而为区内超硬材料企业打开品牌营销之门,为高新区超硬材料行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郑州超硬材料行业的优势

     以上是郑州超硬材料行业的现状,但并不是郑州超硬材料行业真正实力的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段材料。河南省在新材料的科技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领域内的许多国家级研究中心设在河南省,如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郑州轻金属研究院、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橡胶塑料模具中心等;河南省及中央驻豫单位共有院士6人,其中从事材料领域研究的有4人。另外,河南省是资源大省,在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上无论是储量还是品种在国内均处于领先的地位,加之材料工业的生产与发展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为河南省发展材料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发展河南省的新材料工业是具有资源、技术及人才的优势在2002年1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建立由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葛金刚石城组成的“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国家基地)。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是国内超硬材料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基地,超硬材料行业的8个国家级中心均设在基地内,国家基地首批骨干企业7家,其中5家在郑州高新区发展。2003年12月科技部又批准建立国家863计划成果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化基地。

        目前,郑州高新区新材料产业现已形成了以超硬材料骨干企业为龙头,大批中小科技型企业聚集的发展群体,并已形成了集教学、科研、信息、装备、原辅材料、材料合成、制品、计量、标准、检测、贸易等门类齐全、配套完善、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超硬材料产业链。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和火炬计划项目数十项,还有四家企业正在进行股份制改制工作。产业园内的郑州新亚复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复合超硬材料生产企业;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立方氮化硼生产基地。以河南远发金刚石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原辅料生产企业、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金刚石材料生产企业、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立方氮化硼企业、郑州新亚复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复合片生产企业、河南卡斯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金刚石工具专用金属结合剂生产企业、郑州金海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超硬材料制品设备生产企业等组成的产业集群,金刚石及原辅材料、金刚石材料、立方氮化硼单晶、金刚石微粉、制品专用设备和标准检测仪器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分别在30%、40%、80%、60%、80%、和90%以上。

     此外,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河南中南机械厂、中国磨料磨具进出口总公司、河南省鸽瑞复合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禹州市银星磨料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已经进入或正在着手进入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产业园正在与高校、科研单位共同兴建或引入工程技术中心及科研开发中心,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设备的优势,在高新区的产业化环境中与企业实施有效的联合,共同建立“实验室试验—中试—产业化—市场”的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瓶颈问题,为河南省在高新技术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探索一条“政、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因此,我们坚信,郑州超硬材料行业的实力远比我们看到的郑州超硬材料企业的现状要乐观得多。那么怎么让我们郑州的超硬材料行业重新崛起,重新成为中国超硬材料的核心呢?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建民的一席话值得我们思考:“比起广州、湖南、江苏等省份,近几年来,其实我们还在退步。郑州这边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消退,郑州作为行业核心地的独特优势在不断面临挑战。不过,我们会充分利用好国家级超硬材料基地这一品牌,整合资源,聚集产业,打出我们的威风。”“打造产业品牌”、“整合优势资源”、“聚集朝阳产业”,这其实就是郑州高新区超硬材料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整合超硬材料行业资源的必要性

     原始积累的脚步永远也追不上资本变心的翅膀。“高新区超硬材料”行业单靠一家家企业独自的原始积累,想完成以上的战略目标几乎不可能。“整合优势资源”说来容易,具体做来难,我们需要找一个背景,用战略策划,用背景转换法创新,一个小企业就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暴长成一个大型企业。因为虽然自己的力量十分有限,但背景的力量有时是无限的,在强大的背景支持下,直接向规模化生产进军,先占有市场,后独享市场。“高新区超硬材料”的行业背景之前,我们己经分析过郑州超硬材料行业的一些现实实力,郑州作为曾经的超硬材料行业中心,已经生成了一付非常完美的骨架结构,这付骨架就是郑州超硬材料行业重新崛起的基础。对郑州超硬材料行业的定位自然要依赖于这付骨架,定位的准确性也取决于对这付骨架的准确分析。在这里,我们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不用翻查郑州超硬材料企业名录,我们就能轻松的说出一堆在行业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明星企业:富耐克(CBN)、华晶(金刚石)、新亚(复合片)、远发(辅材)、亚龙(微粉)、卡斯通(结合剂)、金海威(设备)……对于这些企业,我们稍加分析,便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些企业的产品几乎囊括了所有制造超硬材料及制品所需的原辅材料,而且这些企业在中国都是比较有知名度的。而在国际市场上,我们的原辅料是国际同类产品价格的1/3甚至1/5,但是我们这些极具竞争力的原辅料,却很难打入国际市场。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究其原因有三:

1.在国际行业内知名度低。我们很多企业目光总盯着眼前嘴边上的可怜巴巴的一点肉丁,一天到晚嚷着生意难做钱难赚,没有远虑又怎么能摆脱近忧呢?不在战略策划上想办法,不在品牌经营上下功夫,不走出去又怎么能摆脱近忧呢?(在这点上,富耐克可谓是一枝独秀,在国际CBN行业内知名度很高。)

2.国外制品行业生产所用的设备、工艺以及对安全、环保的要求与我们的原辅料略有不同。例如,目前德国飞羽公司的压结设备占除中国之外绝大多数的市场,其设备有其自己独有的工艺以及对原辅料的要求,与我们国内制品所需原辅料略有不同,比如我们国内对粉末的要求在-200目即可,而国外的工艺要求达到-400目以细。

3.在国际上,超硬材料行业的发展也就20年左右的光景,中国与国外同行业的交往还不频繁、深入,国际同行业对中国的超硬材料行业的采购还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对中国的超硬材料企业的了解,大多数还仅仅是依靠国际性的展会上。

     粗略分析了一下行业背景,抓住这个战略机会,我们就把先前的战略目标明确化、清晰化:打造区域品牌,建立世界最强大的“超硬材料原、辅料基地”,做到货通天下,实现市场全球化。我们的战略手段:建设“联盟平台”。 好的战略机会可以使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享受相当长时期的垄断利益。摆在中国超硬材料行业面前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产品问题,也不是什么市场问题等等,而是不通,没有流通,没有像“国美”、“永乐”一样让家电行业流通的平台,不通则痛。没有流通,我们大多数企业就没法走出去,也不敢走出去,也没实力走出去。因此,卡斯通的想法是大力建设渠道,利用“联盟平台”的战略手段使整个行业流动起来,建成世界最强大的“超硬材料原、辅料基地”,做到货通天下,实现市场全球化的最终梦想。

     我们知道,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有品牌、有营销、有设计、有制造等等,作为创业之初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应该从头做到尾,包打天下,而应该专注做一两个环节。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分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个国家只在商品生产的特定阶段或环节进行专业化生产。这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广泛的行业联盟形式。而眼下的实际情况却是国内的绝大多数处于创业过程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热衷于花大力气构建一条自己的产业价值链。从原辅材料到渠道建设,无不尽心竭力,以为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永久的王朝。然而,沉重的价值链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渴望的竞争力,反而逐渐的变成了牛头马面手中的夺命锁链,紧紧的套住企业发展的脖颈,逃无可逃!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企业,为了生存,费尽心力建设自己的销售网络,为了竞争,又都挖空心思想要保全自己的销售网络,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构建的网络,可能在一夜间就被大浪撕的粉碎,只留下一个守望的落魄身影。是我们的网络不够牢固吗?也未必尽然!主要原因,恐怕是我们的网线过于沉重,沉重到我们自己已经无法负担。倘若我们把各自的网络拿出来共享,不仅会编制出一个比我们原来更大的网,而且可以减轻我们太多的负担,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建设的费用,这样我们不就有更多的精力和金力来改善我们的生产能力、提高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了吗?

     国内超硬材料行业的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为了瓜分一点点国内市场蛋糕的残渣,企业间就可能大打出手,到最后大家都弄的头破血流,伤痕遍体。海外市场虽不及国内激烈,但是在内销受挫时,大家的目光早已不约而同的瞄向海外,价格战的号角已经在海外吹响,国内超硬材料企业不断的被反倾销纠缠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时,我们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华晶困境中挣扎的无奈。客观的讲,华晶有技术有实力生产出一流品质的产品,也绝对有能力为郑州超硬材料行业再撑起一片天,无奈生不逢时,一出生就面临着从别人碗里甚至是嘴里夺食的窘境,叫她如何健康茁壮的成长?行驶在这样的暴风骤雨、大浪滔天中的我们更显得无比渺小。因此,只有我们联合起来,建立小区域的企业联盟,大区域的行业联盟,协同合作,平台共享才有能力共同抵御风暴来袭。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