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大连:隆起中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黄金海岸”

  大连装备制造业,已经站在新跨越的起点之上。

  数字显示:自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大连装备制造业产值年均递增29%,利税递增28%。作为国内石化“第一城”,如今,装备制造业规模已取代石化产业成为这个城市最大的支柱产业。数字不断跃升的背后,更彰显出大连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的能力和自信——在国家“十一五”提出的装备制造业攻关的16个重大项目中,大连占了8个,其中6项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走近大连,我们感受到这里装备制造业“日出江花红胜火”般的盛景:重型装备“凭海临风”迅速崛起;汽车整车配套体系日见“羽翼丰满”;船舶工业引领世界造船风潮;数控机床面向高端、面向世界,不断开疆拓土……

  书写大连装备制造业“春天的故事”的,除了有改革的推动,有创新的引领,更重要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对产业布局所进行的深度变革。这种变革在充分发挥大连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优势的同时,结合这里开放和临港临海优势,构建起沿海岸线呈“V”字形的“两区一带”临海临港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从而走上一条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科学道路。

  深入采访,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大连装备制造业勃发壮大的深层律动——

  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站在新跨越起点上的大连装备制造业面临着新的历史重任。

  2007年4月2日至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就我省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到大连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他特别强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一个标志。种种情况表明,辽宁已经具备了实现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应该在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力争走在全国前列。他明确指出,大连要充分利用渤海、黄海岸线资源,进一步搞好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打造临港临海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一是依托大窑湾港口和保税功能,建设以发展汽车整体配套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二是依托大连湾北岸深水海岸,建设以发展大型装备及部件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三是依托渤海深水岸线,建设以发展造船业为重点的船舶和海洋工程及配套产业带;形成“两区一带”的新格局,不断提升“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整体产业布局水平。

  省长张文岳多次强调,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要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对外开放步伐,用开放促进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加大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力度,用改革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和战略性改组;要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基点,产业升级换代、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自主创新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促使装备制造业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要扶持具有优势、配套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省委、省政府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的战略部署,令走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道路上的大连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紧随其后,大连市委召开常委会,传达贯彻李克强来连调研重要讲话精神,谋划装备制造业“两区一带”的未来发展和规划。

  这次会议,将加快建设临港临海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放在了一个首要的位置上。

  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张成寅在这次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搞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临港临海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在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我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大连市长夏德仁要求,要突出大连的优势和特色,既要充分发挥产业的既有优势,又要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支持集群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资源和高端要素向 “两区一带”集聚。

  与此同时,大连市委、市政府已确定,要在充分发挥利用“两区一带”临港临海资源优势和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围绕国家提出重点发展的16大类重大技术装备中的8个领域展开“主攻”,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一批成套和配套园区。目标是到201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100亿元和57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1%。

  确定的8大主攻产业分别是,船舶造修及配套产业、重大装备制造业、石化和煤化工设备制造业、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制造业、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制造业、机车车辆制造业、汽车及整车配套业、轴承制造业。

  这8大产业最终将成为支撑大连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中流砥柱”。

  产业布局做足沿海大文章

  惊回眸,大连作为建国以来国家精心打造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也曾经像所有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在步入市场经济后,表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一大批国有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步履艰难。

  大连重新审视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定位。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后,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将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重点。

  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措施,使振兴途中的大连,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大连的装备制造业也由此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第一缕曙光的来临源于大连市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破题之作——大规模的企业搬迁重组、改造提升,并利用这一契机破解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全面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布局水平。

  如何重新布局,考验着大连市领导者的智慧。经过反复的论证,大连市委、市政府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结合自身的情况,并借鉴了我国东南沿海发展的经验,确立了装备制造业布局调整的重点是向港口、向海岸,向开放先导区“靠拢”的思路。

  大连市委、市政府认为,和东北及省内其他城市比,大连有自己的优势,大连的优势在于它的高开放度和临港临海,所以在新一轮的布局调整中,大连重点构建了临海临港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为此,大连市不惜将最好的地段划给有发展前途的装备制造业。

  于是,在这场奔向海岸线的搬迁改造中,大连市一大批企业实现了重组、升级,进行了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同时,利用开放和临海临港所带来的物流优势,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春日的早晨,位于大连湾的重工·起重集团泉水制造基地5000吨自用码头上显得格外忙碌,该公司研制的巨型“岸桥”正在整体装运上船,在霞光的映射下,这座高达80多米、重1600吨的大家伙显得格外壮观,不久之后,它将漂洋过海并伫立于韩国的光阳港。而在重工·起重人的眼里,生产这种级别的“岸桥”早已驾轻就熟,如今,他们正在忙于创造一项世界工程技术的纪录——制造一台提升重量最高、技术含量最高的两万吨桥式起重机,它的提升高度将达118米,能将3座埃菲尔铁塔提升到23层高的楼上。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全面振兴

  “这要放在从前位于市内解放广场附近的老厂区,想也不敢想,就是2000吨恐怕也不行,因为根本就运不出去。没有临海产业基地前,我们要运一个大件,都要后半夜装车拉运,而且还要跟一群清理各种障碍物的人。但现在不同了,造好了,这里直接下海运走。”谈及企业所发生的变化,重工·起重集团党委副书记梁景义感慨不已。

  如今,重工·起重集团在临海临港地区已拥有四大现代化制造基地,广阔天地间,企业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上开始大展拳脚,实现了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手握大量订单的重工·起重集团,今年的销售收入更有望达到百亿元,这与6年前相比几乎翻了10倍。

  重工·起重集团发生的巨变,充分演绎了将产业优势和地域优势结合放大所产生的“1+1大于2”的效果,而这只是大连装备制造业通过布局调整实现大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天,俯瞰大连市的经济版图,在具备大型装备直接下海的大连湾临海区,已集中了重工·起重、一重大连加氢反应器、日立等几十家大企业;在大小窑湾的临港区,紧临大窑湾港区和保税区,则集中了诸如大连机床、大众发动机、道依茨发动机等出口导向型和对物流要求较高的企业。曾经荒烟蔓草的滩涂海岸,如今已隐然有装备制造业“黄金海岸”的万千气象。

  产业集群引发集聚强效应

  在企业实施搬迁改造的同时提升布局水平,这只是大连全面优化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的一种手段。而大连装备制造业要实现向更高水平发展,仅靠盘活自己的几家企业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一种战略的思维。

  作为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大连的装备制造业门类可以用“大而全”来形容,单个拿出某一个装备制造业企业,都比较大,但却都没有形成上下延伸的产业链条,难以形成产业高地。

  于是,同样是依托本地的开放和港口优势,大连市委、市政府富有前瞻性地、高屋建瓴地提出要有意识地引导和打造产业集群,通过集聚效应,拉大产业链条,借此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这是创造出来的优势!

  从世界乃至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靠优惠条件来吸引企业的政策性工业园区目前已经不能适应我们的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的则是以集群为特点的专业化工业区,它所能产生的集聚效应对企业来说远比一些优惠政策要更具吸引力。

  大连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再也不能走过去那种“放进筐里都是菜”的老路了。

  在这一战略思维的指引下,那些对地区经济拉动力强、产业水平高的项目成为大连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优先选择。同时,在实施招商过程中,“产业链招商”也成为大连的一大鲜明特色。

  高水平自然有大魅力。汽车产业原本是大连的薄弱一环,但在政府有意识的引导下,如今,这里的汽车整车配套产业可谓“风生水起”,一汽大众30万台汽油发动机、中国一汽解放大柴分公司10万台道依茨发动机项目,这些生产世界级产品的生产线纷纷落户于此,同时,伟世通公司、固特异等近60家汽车零配件企业也纷纷抢滩布局。

  在汽车业业内人士看来,这里整车配套体系的完善程度已不逊于沈阳,承接对地区经济拉动力更强的整车企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事实上,作为精彩大戏上演前的一次预演,不久前,受道依茨发动机项目的吸引,世界500强企业的意大利赛迈股份有限公司便已投资4500万欧元在开放先导区兴建工厂,依靠道依茨发动机为其配套生产高档拖拉机。

  同样精彩的发展也呈现于大连的造船工业。围绕着“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大连着力引导发展船舶制造及其配套产业,已初步形成长兴岛、旅顺、大连市区三大基地,万邦、中远等一大批世界级的造船龙头企业纷纷在此安家。而且随着“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深入,这一热潮继续奔涌,在大孤山船舶配套工业园记者了解到,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里就迎来了4家来自于韩国的船舶配套企业。

  另一方面,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也为本土造船企业带来了竞争力。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记者了解到,如今,为大连船舶重工进行配套的企业已多达270余家,由于配套企业的不断涌现,大连船舶重工一改过去 “自己为自己配套”的经营模式,转而推行 “社会化造船”战略,实施“工序前移”,这样一来,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大大缩短了造船周期,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条巨大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大连造船工业以其跨越式发展正迅速地成为世界船舶制造的中心。

  战略已经明确,蓝图也已展开,人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也就是“十一五”掩卷之时,这里的装备制造业必将是一幅更加壮阔的景色。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