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常态,企业该如何应对?

国际金属加工网 2022年04月20日

不同以往批量生产得天下的局势,现在各行各业市场不断细分,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调基于客户需求的竞争,生产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是必然的选择。因此,如何运用多品种、小批量订货式生产管理的模式,以改善产销活动的瓶颈,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特点

1. 物料需求的多变性

物料需求变化大,对于物料供应的管控难度大。标准化产品的物料供应还好,因为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策略可以利用;而针对非标性产品,物料控制就非常难以把握,就比如说因设计变更而导致物料变化,再比如非标产品的量非常小,导致物料供应困难和不到位,甚至连替代的备用料都没有。

2.生产过程的柔性化

标准化产品和非标准化产品混流生产,就会涉及到大量的生产切换作业。其实就算同样是标准化产品,产品之间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也是多品种的,也会导致大量的生产切换。频繁的生产切换,生产产出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但有时候如果你不做这样的切换,订单的交货期又难以保证,于是陷入两难境地。

3.交货期的不确定性

多品种、小批量混流生产的模式,企业可以操控的余地比较小,生产周期也就无法精准把控。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赶工现象,订单的交货期不确定。

4.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

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使得产品质量的控制难度增大。品种多、生产切换频繁… … 产品的品质就容易出现问题,产品质量不稳定。

现在大多数电子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都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1天要进行多次切换产线工作。而这种生产模式下的产品生命周期短,产品和零部件种类非常多,供应链长且复杂,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企业要付出极高的运行成本。

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在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

1.物料计划不准,物理控制不良造成库存积压。

2.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脱节,销售预测不准以及产能分析不准,计划、生产及物料各环节的进度协调不顺畅,物料脱节,导致停工待料。

3.订单交期难保证,不能向客户准确答复何时能够交货。

4.跨部门协调不顺畅,销售、供应、设计工艺、生产等部门之间协同不畅,导致生产作业管理困难。

5.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混合排产难度较大。

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因生命周期短,更新迭代快,品种间切换过程复杂,而对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究竟如何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电子行业推进精益生产呢?

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电子产品生产线来说,打造出可以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高柔性化生产线,以应对多品种间的频繁生产切换,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在实际生产中,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生产受制于订单、物料、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等诸多约束条件,企业在不同的时间会产生不同的需求。而ERP系统更智能的优化排程,能够满足企业不同时期的实际需求。

一、交期短、时间紧,非标你可以这样解决:

1、通过SRM(供应商管理系统)下发生产订单,并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尽可能减少紧急的订单变更,以免造成过量损耗。

2、梳理设置标准件或通用件,并落实到PLM系统中,提高编制工艺的效率。

3、通过ERP系统和MES系统的集成,实现对生产物料的精准管理,在客户订单发生改变时,以※快的速度调整生产计划,缩短生产周期。

4、销售部门将第三方物流信息打通,有效把控订单交付准时率。

二、改善品种多,排产难问题你可以这样解决:

1、建立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设定标准研发体系,将产品配置、产品结构、装配关系、制造工艺等数据统一管理并呈现、方便随时调取,提高编制工艺的效率。

2、通过MES系统实现车间现场的精准管控,同时梳理并建立通用件,考虑超级BOM组成及实施的可能性,有效缩短生产周期。

3通过ERP系统与MES系统的深度集成,实时监测、控制、统计、分析各个生产环节的全部细节,同时通过车间看板实时展示数据信息,以达到优化产能的目的。

三、设计变更频繁怎么应对?

订单主要为非标设计,生产过程中要经过设计、试制、生产等诸多环节,设计变更多,生产时间紧,准确性无法追溯,报工难,成本无法控制:工时是否有水分,有无浪费?高工时花到了哪些订单上?

善用工具,报工追溯你可以这样解决:

1、通过设备机联网,利用无接触式感知的方式,批量采集车间人、机、料、法、环等信息,避免因人工报工产生的数据误差和成本浪费。

2、如果有条件,可通过对现有生产资源(包括机床、物料、工件等)应用RFID技术,实时反映当前物料状态(闲置、在加工、加工完毕等),为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实时、透明、可靠的信息,精准地核算生产成本。

3、柔性制造是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加工制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必由之路。企业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既需要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自身有强烈的动力;既需要外部服务机构提供支持,也需要匹配业务发展需要。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