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300万 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国际金属加工网 2021年12月22日

近日,新能源汽车行业传来喜讯。今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取得历史性突破,累计生产突破300万辆,销量接近300万辆。“300万辆”的亮眼成绩不仅代表着“量”的突破,也代表“质”的飞跃。

从2011年的不足1万辆,到2018年首次突破100万辆,再到2021年突破300万辆,每一次突破都标识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其背后是产业体系的全方位进步和发展环境的持续完善。

市场规模再创新高 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各方奋发作为、通力合作,谋发展、推转型、促消费,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行业企业深耕细作、笃行致远,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规模、产业体系、技术水平、品牌向上等方面实现了全面提升。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连续七年稳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市场驱动力也逐步从政策驱动向“市场为主,政策为辅”的新型驱动方式转变,私人消费占比已由2016年的32%跃升至当前的77%,二、三、四线城市及非限购地区的消费需求开始释放。

从产业体系来看,我国已建立起一套结构较完整、自主掌控力较强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成功打通了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关键环节。其中,动力电池领域表现尤为亮眼。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全球装机量占比在47%以上。宁德时代、精进电动等头部企业生产的动力电池及驱动电机也已进入宝马、大众等国际知名整车企业配套体系,产业支撑力大幅增强。

从技术水平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已实现从“赶超”到“领跑”的跨越。我国主流纯电动乘用车电耗水平由2016年的15.7千瓦时/百公里降低至12.5千瓦时/百公里,能效水平显著提升;续驶里程也由2016年的253公里提升至400公里以上,有效缓解了消费者里程焦虑。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在平顺性、驾乘舒适性等方面优势更加明显。

从品牌向上来看,自主品牌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传统汽车企业陆续推出全新电动汽车品牌,全力进击新能源市场,如长城欧拉、广汽埃安等,并成功打造数款“网红车型”;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2021年累计销量均进入全球前二十大名单,超过了一众老牌车企。此外,“中国制造”产品受到国际市场欢迎,上汽、长城、比亚迪、宇通等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

各方积极探索实践 形成宝贵中国经验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绩,源于多方合力、多措并举、开拓创新,同时,我国也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并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一是构建协同机制,保障协调发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发展离不开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政策扶持。2013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我国建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公安部等20个部门参加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工作推进机制,协调高效解决行业堵点、痛点问题,协同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坚定战略定力,优化政策体系。我国抢抓战略机遇,在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先后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持续筑牢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明确产业发展政策支撑,坚定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和信心。各有关部门也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建立了全方位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全球支持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财税政策支持,并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提出“双积分”管理、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等政策法规文件,在规范和引领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三是支撑有效管理,健全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已建立涵盖基础通用、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系统部件、充换电、加氢等领域,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相互配合,全球范围内最为科学、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与国外标准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在数量、质量、成效上具有明显优势,并在部分领域实现领先。同时,我国还基于国内标准法规成果,深入参与国际标准法规制定,成功实现由全球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跟随者”向“主导者”的转变。

坚定信心加速转型 齐心协力继续奋进

经过多年持续不懈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了政策有保障、技术有支撑、企业有活力、市场有需求的良好发展局面,未来发展形势一片大好。据中汽中心预测,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速,新能源汽车有望在2030年前后成为市场主流。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需要全行业进一步坚定信心,合力推进。为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全行业仍需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推动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的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技术与产品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二是持续优化标准体系,以产业规模化发展需求和新技术创新发展为导向,加快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动力电池、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部件标准体系。

三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加快构建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汽车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供给保障体系,提升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测试验证服务能力。

四是贯彻国家“双碳”战略,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强化政策引导,加强低碳、零碳技术研发及应用,推进汽车制造、使用、报废回收等环节全面绿色发展。

(本文作者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