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2021:光伏新纪元

光伏行业瞬息万变:年中还有业内人士感慨,产业的繁荣更像是业内人士的虚假自嗨;年尾就迎来了最好的发展良机。

高层鼎力支持 上层政策无忧

作为新兴产业,中国光伏行业一直深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无论是2009年的“金太阳工程”还是2017年的《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每一次利好政策的出台,都让光伏产业大幅跃升甚至完全蜕变。相比往年,2020年的光伏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关注,正在迎来发展新纪元。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我国向世纪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12日23:17,新华网发布“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讲话再次强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有媒体统计,从2020年9月到12月,三个月内,最高领导人7次谈到新能源发展。

最高层作出指示后的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重申,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中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努力推动本国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与各国一道寻求加快推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新道路。

12月22日,202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着力提高能源供给水平,加快风电光伏发展,稳步推进水电核电建设,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储存能力,深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进一步优化完善电网建设。

有了高层和中央定调,从11月份开始,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也陆续出台分布式光伏地方补贴政策,最高补贴光伏0.4元/度,光储1元/度。

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近段时间以来,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为代表的顶级媒体,也多次聚焦新能源发展并制作相关专题。

最高领导三个月内七次表态,从中央会议到地方政策,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全心全意发展新能源。对于近些年因为政策变动而历经沉浮的光伏产业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即便是业内公认的发展最好的2017、2018年,光伏行业也从未得到过如此高的礼遇。

政策层面的担心解除了,对于光伏从业者来说,下一步就是如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啦!

资本纷纷进驻 行业竞争力更强

资本市场向来对政策极为敏感。这股自上而下的光伏热,不但让2020年的中国光伏上市企业创造了737个涨停板,也让更多的资本开始关注并进入光伏行业。

12月18日,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宣布,投资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局光伏发电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12月20日晚间,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李春安与高瓴资本于12月19日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李春安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高瓴资本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2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00%。转让完成后,高瓴资本成为隆基股份第二大股东。

而就在隆基发布上述公告前十天,通威股份披露60亿定增发行情况,报告书显示,总计16家公司获配定增项目,其中包括知名公募易方达、睿远、朱雀、大成等7家基金公司,还包括高瓴资本、迎水投资等私募机构。

据统计,截止2020年9月末,仅在内地上市的光伏企业十大股东中,就有上百位顶级投资者,这100多位顶级投资者合计持有光伏公司523827万股股份,以9月末收盘股价计算,股份价值1114亿元。

行业欣欣向荣 产业链竞争加剧

资本的进入,让光伏企业更有竞争力的同时,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

在硅片领域,此前一直以隆基、中环两大龙头企业为主,今年,则杀进了多位新玩家。

12月23日,京运通发布公告称,与包头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新潮光伏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分别签署3年单晶硅片、硅棒长单。

12月2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与包头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单晶方锭”的销售签订合同。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包头阿特斯总计向弘元包头采购20,000吨单晶方锭,按照当前市场价格,预计销售金额总计34.92亿元(含税)。该合同为长单销售合同,具体销售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

12月10日,在珠海举行的澳珠企业家峰会上,珠海市国资委与广东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大尺寸硅片及硅棒研发制造业务,总投资强度约为170亿元。

据了解,除了以上3家,晶科、通威等在今年也开始了硅片业务。随着这些新玩家加入,硅片市场的竞争无疑更加激烈。

电池片领域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多种技术路线的选择上。

在光伏行业,光伏技术的革新往往带来产业格局的变迁。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多次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目前市场上主流的PREC电池,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在效率上再次实现重大突破,这也是很多电池企业通过扩大尺寸来提高发电效率的原因。

PREC电池的局限,给了HJT、钙钛矿等新电池技术发展空间,特别是HJT电池,因其具备转换效率高、提效潜力高、降本空间大、工艺流程短等多重优势,成为行业公认的未来电池技术终极解决方案之一,并一度被业内称为是下一代商业光伏生产的候选技术。

2020年,也被业内称为HJT产业化元年。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宣布新建的HJT电池产能规划为27.75GW。加上之前已有产能及之前宣布的产能规划,HJT电池的总规划产能已经超过52GW。

在规划产能极速膨胀之前,HJT电池产量占光伏电池总产量的比重刚超过1%。此前HJT电池的产线均为1GW以下的中试产线,达到或超过1GW的产线被认为是大规模商业化量产的标志。IHS Markit高级分析师胡丹表示,HJT电池在2020年到2022年之间的年产量增长预计将达到40%-50%。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布局异质结技术的企业已有十余家,包括晋能科技、爱康科技、东方日升、通威股份、钧石能源、山煤国际、天合光能、中利集团、阿特斯、国电投、中智、汉能、比太科技等。

在组件领域,竞争主要体现在18X和210的大尺寸之争。

2020年6月24日,隆基、晶科、晶澳等七家光伏企业发布联合倡议称,为了改变各企业采用硅片尺寸不统一的现状,促进行业高效规范发展,呼吁建立统一的M10硅片尺寸标准,即182mm×182mm的规格。业内将这七家企业称为“M10联盟”。

半个月后的7月9日,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下称“600W+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由光伏产业链里的39家企业组成,包括硅片、电池、组件、跟踪支架、逆变器、材料及设备制造商。600W+是指发电功率在600瓦特以上的光伏组件。目前的光电转换效率下,600W+组件必须使用210mm硅片封装。因此,600W+联盟基本代表了210mm尺寸硅片的联盟。

表面上看,两者并无冲突,前者旨在推动建立统一的硅片尺寸标准;后者旨在推动600W以上的大功率组件发展,但从两大阵营的名单里看,除了晶澳科技和润阳科技有重叠,其他企业均是“独家”站队。

究竟是选择18X还是选择210,这样的争论持续了一整年,但最终也没有任何一方占据绝对优势。业内人士表示,选择哪个尺寸没有对错,但两大阵营都有头部光伏企业坐镇,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还是会对上下游产业链,甚至二线组件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光伏新纪元正在开启。2021 静待好戏!

(中国能源网)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