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车汽车补贴或将按时退出
根据财政部等四部委在2015年4月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内,三种技术路线的新能源汽车都将享受财政补贴。不过,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自2017年开始逐渐退坡,直至2020年退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同样计划于2020年退出,但唯独氢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并未退坡,仍旧保持一贯的补贴力度。
考虑到氢氢燃料电池车汽车补贴将于明年退出,年初“两会”期间,陈虹在提案中建议,在燃料电池汽车购置方面2019年后允许地方补贴继续保持一定比例的配套支持,同时建议财政部在2021年后继续对燃料电池汽车予以补贴。针对上述提案,财政部回应称,在政策设计上,我们认为一方面应当按照既定政策完成补贴退出;另一方面加强新能源汽车免限行、免摇号、通行权便利等非财税政策引导。同时,鼓励地方出台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政策,让消费者“用脚投票”,切实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
氢燃料电池车存在诸多问题
财政部在回复函中称,考虑到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大、产业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在多次政策调整中均保持补贴力度不变,目前在普遍要求取消地方购置补贴的情况下,允许地方继续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予以补贴。但是,长期执行补贴政策也使得部分企业患上“政策依赖症”,难以应对全球市场竞争。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期大力度支持下仍发展缓慢的情况未根本改变。
日前,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宋秋玲曾表示,由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技术尚未突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标准法规缺失,氢气作为能源管理的体系尚未建立等等原因,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条件。
让消费者投票是对氢燃料电池车最大的考验
根据2018年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燃料电池乘用车按搭载的电池额定功率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6000元/kW,上限为20万/辆;客车、货车进行定额补贴,依据车型大小补贴上限为30-50万/辆。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按与国补1:1或者0.5:1发放地方补贴,即一辆氢燃料客车最高可补贴100万元。
在其他新能源技术路线补贴退坡,氢燃料电池仍能获得政策大力扶持的情况下,氢燃料汽车产销规模快速增长。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至8月份,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94辆和1125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0倍和7.3倍,月均产销为99.5辆与93.75辆。燃料电池车中包含甲醇、天然气、乙醇燃料电池汽车,但以氢燃料电池车为主。不过,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并不能代表消费者的认同。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7月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企业实际生产6辆、销售4辆,8月氢燃料电池企业产销量只有8辆和19辆。
退出财政补贴后如何破局
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家先行还是企业先行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如果氢能产业迅猛发展,氢的供应就会迅速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而现有氢供应体系难以满足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发展的需求。
随着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发展,以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为主流的罐氢燃料电池路线的劣势越来越清晰,用氢的安全问题、成本问题及加氢基础设施的投资问题等让蓄势待发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一直未能得到突破性的发展。然而以上海合既得、广东合即得等为首的水氢产业联盟早已把目标锁定在可以解决传统罐氢发展瓶颈的水氢机的研发生产与应用上。水氢机是采用汽化催化重整及纯化多项技术从甲醇水中获得高纯氢,通过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电、热等多种能源的系统装置。该系统利用小型化移动制氢与燃料电池高度集成的方式代替传统大规模制氢再分散利用,巧妙避开氢气使用的压储运瓶颈,实现小型化移动制氢和发电一体化的目标。
在水氢机的技术路线中,甲醇水重整制氢技术与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得到高度集成,高效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氢气的即产即用,并为燃料电池发电提供可靠的高纯氢气。水氢机有效的避开了燃料电池的加氢问题、用氢问题及大规模加氢基础设施的布局问题,为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目前,水氢机的产业化已经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2018年集团依托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鼓励与支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启动了AH7500水氢机的产业化项目,并率先在山东启动10万套AH7500水氢机产业化项目,立足全面提升7.5kW水氢机的研发、生产、检测能力。
AH7500水氢机产业化项目集中优势人才与技术骨干,实现以技术带动产业、产业驱动技术创新,促进水氢机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同时,该项目突破氢燃料电池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问题,快速实现氢燃料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直供电源、备用电源等领域的应用。总而言之,未来不管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是否会退坡,并不会受到影响水氢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不会影响我国氢能的产业化进程。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