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截至11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00万辆大关,分别累计完成105.4万辆和10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3.6%和68%。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开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市场”强有力的双引擎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实现了由导入期到市场发展期的过渡,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规模引领全球,具备了完善的政策标准行业管理体系、技术创新开发体系,以及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从跟跑、并跑到引领,取得了全球瞩目的发展成就。

“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的一片热土。”李开国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独具特色的创新体系,是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创新”等全链条的创新举措支撑起来的,是“政企学研用”各方主体协同创新的结果。从技术创新体系来看,围绕“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总成、电动汽车智能化技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和纯电动力系统”等6个创新链进行顶层设计布局,通过对各阶段制约产业自主发展的应用技术进行攻关,目前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重大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

据介绍,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全新纯电动底盘平台的汽车设计、开发和产业化、市场化推广,产品能够实现正常的商业化销售。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节能型电动空调系统、无线充电系统、电池成组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充分支撑了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和产业化。在产品竞争力上,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实现了百公里电耗15kWh、纯电续驶里程300km、最高车速150km/h的水平,形成了层次丰富、满足市场需求的纯电动汽车产品。在纯电动客车方面,我国自主化程度较高,综合技术水平成熟,解决了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集成化程度低、成本高等难题,重点产品出口多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受制于发动机控制技术、自动变速箱开发技术,我国在专用型混动系统的产品竞争力还不强,但经过行业多年坚持基础技术投入,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产品方案。燃料电池汽车则正从样车进入小批量量产车阶段,整车设计开发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对于大众较为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李开国介绍,汽车标准体系和测试评价能力是新能源汽车技术提升和安全保障的基础。截止目前,行业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现行有效标准126项,其中车辆86项、充电基础设施标准40项,涵盖了电动汽车基础通用、电动汽车整车、关键系统及零部件、充电系统及接口全部四大领域的九个细分领域。

中国汽研的检测数据表明,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测试方面,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在设计开发时,采用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安全标准,90%以上车型可以一次通过检测。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车型开发只依据传统被动安全设计理念,而忽略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在碰撞过程中的特殊防护要求等问题,近年来几乎很少发生,车辆碰撞安全测试表现效果明显提升。

在主动安全和智能化方面,新能源汽车也开始大量搭载驾驶辅助系统,由于国家的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体系尚未健全,车企在产品设计时均按照与传统车完全一致的安全指标约束。

在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测试方面,通过2018年开展的覆盖国内80%以上电池品牌的测试结果来看,目前单个产品检测通过率超过95%,以电池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具备较好的安全和可靠性。

“对于消费者特别担心的新能源车高电压大电流的电器设备对健康的影响,我们的测试显示,在行业普遍关注的频段内,电动汽车并不会持续在车内产生远高于燃油车的电磁辐射。通过2018年60个左右样本跟踪,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电磁兼容水平大幅提升,车企通过开发周期内的电磁兼容性能管控技术,形成了有效的设计规避和摸底排查手段,能充分保证车辆品质和安全。”李开国说。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