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李毅中: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李毅中

第十三届中国工业论坛海西分论坛主题讨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工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这个题目内容很广,将有许多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我的发言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有关论述说起,准备了三个问题,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人民的需求变化了,生产力的状况也变化了。就工业经济看,我国已建成了体系完整、实力雄厚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还应当找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原因。事物的发展总是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新的不平衡到新的平衡,螺旋形上升,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我们应认识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差距,更应该是动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跨越,在攻坚克难中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第一,我国经济存在三个重大的结构性失衡。一是实体经济自身失衡。我国的工业可以说是2.0、3.0、4.0并存,我们在谋划4.0、打造3.0、补齐2.0,我们还存在大量落后的小作坊、小矿山等,与德国不同,这正是我们的国情。工业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虽然近几年去产能见到效果,工业产能利用率由72%上升到76.7%,但不少行业仍处于严重过剩,而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只占工业的12.5%。区域发展差异大,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再就是低端产品供大于求,高端产品供不应求,国民每年境外采购竟高达近万亿元。二是实体经济与金融失衡。资金池里“水”不少,M2是GDP的2倍多,贷款余额高达123万亿元,钱流到哪里去了呢?2016年全国贷款余额流向工业的仅占15%,新增贷款流向工业的只有12%。近年来我调研跑了不少省市,了解到的大都是这个状况,流向工业的资金太少了,资金脱实向虚的状况仍然很明显。各种原因造成工业、制造业的利润低下,与金融业形成悬殊反差。国内五百强中制造业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不到金融业的一半。三是实体经济与房地产失衡。全国贷款余额流向房地产的有25%,新增贷款中房地产占45%,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热炒、上涨。正因为资金、人才等资源脱实向虚,推高了成本,尤其是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和土地成本,加重了工业制造业的负担。此外,城乡、行业乃至企业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很明显。

第二,我国工业发展不充分的集中表现是“大而不强”。一是我国实现工业化比发达国家晚了六、七十年。美国是1955年实现工业化的,德国是1965年,日本是1972年,韩国是1995年,我们到2020年才基本实现工业化,专家预测2035年全面工业化。虽然我国工业增加值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工业总体上处在世界价值链的中低端。二是创新能力还不强。大约一半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还没掌握。花钱买不来,让市场也换不来,只有靠自主创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0.94%,远低于发达国家2%~3%的水平,“四基”工作薄弱,相应多数行业的技术经济指标仍有不小差距。三是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不快。单位GDP能耗仍然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倍,是发达国家的4~5倍。虽然COD、氨氮、SO2、氮氧化物排量在减少,但CO2排放量、工业废水及固体废物量持续上升,全球居首,大气、水源、土壤污染仍然严重。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占62%,用量仍在增加,天然气、页岩气开发迟缓;非化石能源只占13.3%,而且分布不合理,资源和市场相距甚远,弃风弃水弃光,利用率不高。四是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不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品牌,产品质量缺乏竞争力,问题产品多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2010年是7.6%,然后逐年下降,2016年5.97%,2017年1~10月份回升到6.24%。工业增加值率在21%左右低位徘徊,发达国家在35%以上,美国为43%。

二、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聚焦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做好经济工作的主线。针对以上问题,中央药方已经开出,对我们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来讲,要对症下药。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要全面领会、全面掌握。但是贯彻的切入点在哪里?十九大报告点了七个战略,加上我们过去已经知道的,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再早一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区域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等。再比如说目标,各个行业都要做优做强,为“强国”出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项重大攻坚任务,提出了八项重点工作,我们都要全面掌握,但是具体做起来,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要结合实际找到切入点。我认为工业战线的切入点,就是要聚焦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其重要性,过去讲过,既是发展战略,同时又是眼前的攻坚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主线,列八项重点工作之首。对于我们工业领域讲,就要把各项任务、各项目标、各项工作聚焦到这个主线上来。

第二,坚持不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要将“三去一降一补”深入融合到相关重点经济工作中去,推进工业经济结构性、实质性的变革,推进发展方式的变革,推进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比如去产能。要淘汰落后,要化解过剩,钢铁、煤炭、水泥等都要做,但是深刻含义是什么?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比如去杠杆,对企业来讲,就是降低资产负债率。企业的杠杆率降低了,地方政府的杠杆率降低了,银行的杠杆率降低了,就控制了金融风险。许多专家都说政府的负债率并不高。老百姓负债率也不高,高就高在企业上,我们对这些话要听得进,要看看自己的负债率是不是高,确实是高。规上工业企业负债率虽然有所降低,还有56%,中央企业66%,个别行业企业就更高了。所以要把去杠杆深化到今后重点攻坚任务的第一项,即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到这个高度来看。再如去库存、降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财务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降低能耗物耗等等,就是要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把它上升到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还要推动税费改革、金融改革、行政体制机制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再加上去杠杆,负债率降低了,资产质量提高了,盈利能力提高了,实现“效率变革”。再比如说补短板,大到国家经济建设,直到社会治理、民生都有短板;至于工业某些突出短板,质量、环保、节能等,我们把环保短板补上去就是第三项重点攻坚任务“治理污染”,我们把质量短板补上来,就是推进了“质量变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进一步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优化存量资源,扩大优质增量,不就是“动力变革”吗?抓住这个主线,可以把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其他任务融合进来,这样工作重点就突出了。也只有抓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夯实基础,基础坚实了,才能进一步跨越,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第三,福建省、厦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由于历史的原因,福建省、厦门市原有工业基础薄弱。得益于改革开放,在台海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发挥后发优势,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福建省、厦门市重视科技创新,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强做大做优工业经济。如今福建省工业增加值在全国排列第七。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为稳定台海局势,加强两岸经济交流创造了条件。

福建工业经济突出的亮点:一是显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与GDP增幅同步,改变了多年落后的状况;二是规上工业企业经营状况趋好,负债率较低;三是投资强度高,尤其是工业投资增幅未减;四是进出口状况稳中有升,外贸依存度高于全国。此外,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消费价格指数(CPI)2017年9月末福建省分别是4.8%、3.8%、1.0%,而全国分别是8.4%、6.5%、1.5%,均明显低于全国,也反映福建省工业行业在调整中相对平衡协调,反差较小。

三、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要抓住智能制造这个主攻方向和关键环节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就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这两个国家战略相结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是必然途径。

第一,借鉴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要从国情出发,并蓄兼收。德国制造业实力雄厚,更重视实体经济的提升,更重视生产线的智能化,以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名品牌占领世界制造业的最高端。美国有技术、资源、金融、网络的优势,更重视工业互联网,在国内充分优化各类社会资源,在国际凭借其独特优势,控制制高点。我国是发展中大国,有后发优势,要扬长补短。我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广阔的发展余地、雄厚的资金积累、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效能将继续释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日见成效。《中国制造2025》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行动路径是“互联网+”,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选择。

第二,深化“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围绕智能制造协力攻关。集中力量攻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新一轮重大研发项目。加快在集成电路、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关键装备。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组织产学研用多方力量,开展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和专用设备研制应用。企业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规模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方面加快培育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模式、新业态。发挥产业联盟作用,交流推广试点企业智能制造成功经验,上升为行业标准规范,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培育形成一批提供科技咨询、人才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为中小企业服务。

第三,智能制造要从打造自动化生产线、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做起。把握好五个切入点:一是数字化研发设计,提升效率和水平。目前全国研发设计数字化工具的使用率已达到63.3%。二是集成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提高设备和产品的质量、功能、附加值,创新品种、创优品牌,特别是提高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的自给率。三是制造装备的数控化,目前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达到46.4%,实现精准制造、敏捷制造。四是制造过程智能化,制造生产线由自动化提升到智能化,本质安全、柔性制造。五是建立一套新的制造服务技术标准规程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作业、流程的科学组织以及对各项要素指标的精准控制。以上打造智能工厂的进程寓于企业以智能、绿色、低碳、优质为重点的新一轮技术改造之中。

第四,构建工业互联网要从企业做起,逐步提升。互联网联通众生万物,挖掘了资源潜力,优化了生产要素,变革了运行方式。打造工业互联网当然要不断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保障,另作别论;这里主要从应用的角度讨论分析,要有总体规划、顶层设计,要从企业互联网做起。

首先是企业内网。用物联网将企业内物理单元联成一体,进一步与传感器、通信设施、控制系统相结合具备了“智能”,从而实现人、机、料、法、环一体化。实现制造业的从研发设计、原料到产品的全过程,质量、能耗、物耗、环保、安全等全要素,人、财、物、信息等全方位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其次是企业外网。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提升完善已建立的供应链和销售网,与包括投资者、服务商、用户等在内的利益相关方通过互联网适时紧密相连,并接入社会公网,创造良好的外部营商环境及和谐的社会生态圈。

充分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创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共享的典型经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行业互联网,制定标准、规范,提高行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还可以由地区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为中心向上下游扩展延伸,形成颇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打造区域经济互联网,而各类园区是有效的可行的抓手。至于全国工业互联网,由于我国经济总量太大,行业门类齐全,似不可一蹴而就。应该在上述企业、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当然不是消极等待,也应当及早总体设计、长远谋划。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