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一列因超载“无力运行”的高铁列车引发热议。技术领先的高铁怎么多拉了几个乘客就跑不动了?背后的原因其实没这么简单。
“本次列车已无力运行,请丹阳北无锡东短途旅客抓紧时间下车。”今年国庆期间,不少网友被这段高铁上拍摄的视频刷屏,10月1日8时17分左右,当G108列车途经常州北站时,车站开启广播,表示复兴号动车组“超载”了,并要求无票旅客下车。
技术先进、时速领先的复兴号动车组竟然因为乘客过多就“无力运行”?近几年高铁上卖站票的情况并不少见,春运期间也出现过过道内站满人的情况,但“无力运行”却是第一次出现。火车是否有超载界限?人数太多对列车运行会有怎样的影响?对此,铁路行业专业人士认为,高速列车与普通列车不同,速度和载重必须有所取舍,高铁“无力运行”的背后,不能忽视的是铁路经营和成本因素等“技术经济学”。
载重和速度要有所取舍
火车速度的提升,除了牵引技术的不断优化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轨道技术的发展进步。
铁轨是列车行驶的基础,轨道承受着多变化的垂直、横向、纵向的静荷载和动荷载,火车比汽车跑的更快更稳,和火车轨道有很大关系。如今的高铁轨道,以混凝土地基取代道渣、枕木及路基,称之为“无砟轨道”,可以降低维修时间,维持良好的质量及行车安全。
而在火车方面,“轴重”指的是每根车轴允许分摊的最大整车重量,也是衡量列车载重标准的重要数据。举个例子来说,一辆重量为120吨的火车,有两个转向架和6个车轴,那么轴重用120除以6就是20吨。在不超出轴重限制条件下,转向架、车体承载能力可满足运用需求。
▲CRH380型旅客列车技术参数表
在高铁时代,由于动车组列车动力分散,并且需要高速平稳运行,因此必须用降低轴重的方式来提升速度。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元华告诉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记者,与普速列车相比,高铁轴重更低,承重水平也相对普速列车低一些。
“但高铁更低的轴重意味着自身更灵活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对钢轨和轨基更小的压力,特别是高速行驶状态下,载重和速度不可兼得,必须要有所取舍。”
▲与运行速度120km/h的25G型列车和运行速度140km/h的25K型列车相比,动车组列车无论从轴重还是载客量上都不占优势,但更低的轴重意味着自身更灵活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对钢轨和轨基更小的压力。图为25B型旅客列车
记者查阅数据发现,无论是最新的“复兴号”列车还是“和谐号”动车组,载客量的确小于100多公里的普速列车;以不允许超员的“复兴号”为例,576座8节编组设计,每节车厢大约为72名乘客,最满的一节车厢仅为90名乘客;而T字打头,最高时速140公里的25K旅客列车,硬座车厢定员118人,硬卧车厢定员66人,仅仅7节硬座车厢就可以乘坐826人,比满载的复兴号列车多了将近30%。
其次,铁轨不是柏油马路,钢轨和钢轨之间是有缝隙的,这种缝隙叫做轨缝,我们坐火车低速时听到“咣当咣当”的响声,就是车轮压过轨缝的声音。高铁铁轨为保证平稳和舒适,使用的都是无砟轨道,要求长轨窄缝,即每段铁轨越长越好,中间的缝隙越小越好;而专门运货的重载铁路则相反,要求短轨大缝,以防相临两条铁轨因为重压相碰。
时速超过250公里的高铁去跑普铁,轻则乘客出现不适,重则列车倾覆;而拿重载货车去跑高铁,铁轨断裂,车翻人亡是抬眼可见的结果。
▲高铁铁轨为保证平稳和舒适,使用的都是无砟轨道,要求长轨窄缝,即每段铁轨越长越好,中间的缝隙越小越好,与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避免了飞溅道砟,平顺性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当然,动车组列车在设计上也考虑了超员的问题,一位火车设计师表示,经核算,“复兴号”动车组超员20%时可正常运行,超过后乘坐舒适性会有所下降,而在超员20%车重基础上,各车还留有一定裕量,设定为超员报警值。换言之,定员72人的列车,理论上只能卖14张站票。
据了解,目前“复兴号”动车组超员报警有两种设置,单车超员报警和整列超员报警。当单车载员超过设定值时,会报警提示,列车员会引导旅客均匀流动;当整列乘客超过荷定20%后,则会自动报警,并提醒乘务员需要疏散旅客。因此,也就出现了国庆期间“无力运行”的尴尬局面。
允许超员20%?
“你是怎么来的?”“别提了,买的站票。”“去北京的车就只有站票了么?”对于不少火车乘车者而言,拥挤的春运、暑运和无座的站票是不少人共同的回忆,尤其是在2010年以前,时速100多公里的普速列车在铁路运力当中占比很大之时,因为运力紧张,“一票难求”之时,不少人迫不得已购买十几个小时或更多时间的长距离站票。
梳理“站票”的历史,不难发现这种特殊的乘车方式其实一直存在,从原铁道部到如今的铁路总公司,关于列车超员卖“站票”的规定也一直在不断变化当中,有时甚至并不完全按照规定执行。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铁道部1994年颁布的118号文件中规定,特快列车、直快列车、双层直快列车始发均不得超员。其中,双优列车始发均不得超员,途中超员率不超过20%。其他直通旅客列车超员率为:始发快速、普快列车不超过20%,途中快速列车不超过40%,普快不超过50%。
也就是说,一列火车上到底卖多少张站票,和车型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和列车等级挂钩,以绿皮车、红皮车为主的普快列车,最多可以超员一半,再加上不少逃票或中途补票乘客,火车变成“公交车车厢”,也就不足为奇了。
▲春运期间拥挤的绿皮车车厢。一列火车上到底卖多少张站票,和车型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和列车等级挂钩
2007年,随着高铁动车组的开行,当时的铁道部曾表示,动车组全面采用航空式服务,每人发送一瓶铁路专供的西藏5100矿泉水。由于动车组运行速度快,出于安全考虑,列车上不允许超员。而这份118文件的补充文件当中也明确的指出“动车组,直达旅客列车全程均不得超员” 。
不过,航空式的动车组服务很快被废止了,因为飞机上是不允许超员的,显然动车组列车并未做到这些。
从2007年5月开始,铁路部门重新作出规定,允许动车组在客流高峰时段最高超员20%,但与普速列车相比,动车组的超员被严格限制:“管内动车组列车二等座车最高超员率为20%,但动车组跨局列车不得超员。”
“动车卖站票”一度在社会上引发了很大争议。在2007年颁布的《动车组旅客列车管理办法》中,记者也找到了对动车组超员做出明确的规定的文字:“车站应采取多点分布和多样化的售票方式,方便旅客购票。动车组直通列车不得超员;铁路局管内短途一等座车不得超员,二等座车最高超员率为20%。”
此外,对于复兴号列车组,铁路总公司后来专门做了规定,不允许超员,也就是不卖站票,就连铁路职工乘坐复兴号列车,都必须签票才能乘坐。
▲尽管可以超员20%,但目前,铁路总公司不允许复兴号列车售卖无座车票
铁路局是中国铁路管理体制的特色产物,是中国铁路三级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目前有18个铁路局。所谓跨局列车,顾名思义就是指跨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铁路局管辖的列车,比如北京到上海的火车就是跨局列车。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一位购票者表示,自己曾经购买过从北京到济南的无座动车票,从路线图上来看,这是一趟典型的从北京铁路局开往济南铁路局的跨局列车。
“技术经济学”制约成本
近年来,随着沪昆高铁、渝万高铁等陆续投入运营,八纵八横的路网初步形成,中国高铁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年底,中国高铁里程数已突破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运送旅客超过30亿人次,平均每个中国人一年都要坐两次高铁,一些热门线路的高铁票在节假日更是一票难求。
但与 “全民坐高铁”热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已经公司化运营的铁路总公司却连年出现亏损。
在网上搜索“铁总负债”“高铁负债”等关键词,从3万亿到5万亿,铁路总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贾元华认为,高铁“无力运行”的背后,既说明供需关系出现了失衡,也是技术经济学原理的体现。
▲高铁造价成本也很高,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首先,高铁不同于普通列车,造价少则一千多万,多则四五千万。以和谐号380A动车组为例来计算,动车的造价是5000万人民币以上,拖车的造价是1000万人民币左右,有的动车一节车厢的造价比普通列车一列都高。此外,高铁铁轨造价成本也很高,每公里有上亿元,后期维护的成本也是一大笔支出。
其次,从技术上看“多拉”和“快跑”本身就相互矛盾,从物理学角度看更不符合牛顿定律。高速铁路追求的是速度,而并非单纯的客流量,如果无限制的增加编组,或者提高载客量,能量消耗等运行成本会增加更多,安全性也没有保障,是一种加剧亏损的行为。“这和大货车是一个道理,拉20吨货物和50吨,在公路上速度一样,50吨的时候肯定更费油,也更不安全。”
贾元华解释说,从客流量上看,高铁一年可以运送几十亿乘客,但实际上与公路、民航的竞争十分激烈。除了京沪、京广等干线高铁,很多线路在平时上座率并不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线路,在客流量上并无优势。
▲耗资1435亿元的兰新高铁(兰州—乌鲁木齐),虽然全线设有39个站,但从兰州到乌鲁木齐人口密度不断递减,从兰州到乌鲁木齐每天仅开行5对动车组的前提下,亏损严重,收回成本“遥遥无期”,但这只是许多中西部高铁亏损的一个缩影
“国外的高铁,很少出现十几节编组的情况。”对于高铁亏损,贾元华说,近几年,铁路施行“政企分开”,目的就是投入市场化,这与铁道部时代绿皮车“多拉快跑”模式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有一定政府公益性,客运市场基本是在“赔本赚吆喝”;而后者是纯市场化运营,需要核算成本,不可能再让绿皮车时代的一些乘车行为延续。
“经济和技术应该有平衡点,公众应该有足够的认识,高铁不是公交车或者地铁,不可能让无票的旅客随便乘坐或者严重超员。”
令人欣慰的是,2017年,铁总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收益能力进一步提高。分析人士认为,这与科学调整运行图以及部分调整客运票价有关。税前利润124亿元,税后利润18亿元也创造了近5年来的新高,负债增幅也在明显减小,中国高铁正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大力发展。
(RT轨道交通)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