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无人仓、无人超市、无人驾驶……自去年起,“无人化”的话题频刷屏,无人车开上五环,无人机冲向天空,日趋成熟的无人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面对“无人时代”各项技术的来势汹汹,专注无人智能控制系统的重庆万里高科技有限公司,能否带领无人船乘风破浪?
无人船控是核心竞争力
无人船,最早出现于二战时期,用于执行战斗任务。那个时候的无人船智能程度很低,仅仅是可以遥控驾驶。近年来,随着自动控制、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船舶有关的环境感知技术、通信导航技术等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智能船/无人船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可行性。
国际上,丹麦启动无人船研发项目,挪威开辟无人船试验区,韩国开发了无人船通用技术平台,荷兰正研发利用“浮动自驾无人船”实现载人和货运……据美国Research and Market预测,到2017年,全球无人船市场规模将达到4.8亿美金,到2023年市场需求将达到约10亿美金。纵观国内外无人船领域相关的企业,大部分仍以整船建造为主,若只研发核心部分,是否会让企业更有竞争力?
“无人船的核心是动力系统和船控系统,动力系统基本是由有人船演变而来,只用加以改进。但控制系统适配度要求高,国内几乎没有专门研发的企业,导致无法完全适应市场。”重庆万里高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兼首席财务官郭启认为,船控是无人船的大脑,是核心竞争力,专注研发船控能提高精准度,也利于市场推广使用。
首个国产无人船控面世
2016年底,万里高公司研发出国内首个领先集成深度学习、惯性导航、定向/定速巡航等多功能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船智能控制系统,开创先河,填补了国内对外商用无人船控制系统的行业空白。
记者了解到,这款叫做“极点Hydra”的无人船产品的控制系统,主要面向小型无人船。采用了公司独创的核心算法,集智能化控制系统与通信系统于一体,具有深度自学习能力、智能航线规划、自主航行、定速巡航、定向巡航、智能避障、惯性导航、智能返航、状态监控、动力定位等控制功能,可实现对无人船的全自动/手动航行的智能控制。
此外,模块化的设计也使得无人船控试用度高。郭启表示,这款无人船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仅需通过简单的参数调测即可快速适配各种船体及动力系统,极大提高了产品的易用性和操控性能。
能“文”能“武”入水闯江湖
“能闯大洋,能游浅水,‘文’能测绘,‘武’能执法。”记者在现场看到,万里高公司生产的无人船体积不大,长约1.2米,重量大约30斤,主要构成部件有玻璃钢船体、气囊、推进器、船控系统、GPS天线、通信装置等,且吃水深度不超过20厘米,水深水浅都适用,自学数据,自主避障、航行,能远程控制,甚至全球远程控制,在用于不同用途时,只需搭载不同设备。
当用于水利监测,就装一台分析水流量的设备,能够将水流速、流量等数据全掌握,为汛期、枯水期做准备,效率远高于曾经人工开船去部分航道监测;当需要流域水文测绘,就安一台测绘设备在无人船上,1周之内能完成以前人工需要耗费1个月的工作量;安防领域,同样可以使用无人船巡航。
在无人船广泛应用的环保检测领域,仅需搭载一台采样机、传感分析器,就能进行实时分析。郭启总结无人船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一是打破传统建设自动监测站密度稀疏、定期监测的局面,无人船应用后,密度增强,采用蓄电池的无人船,可进行5个小时左右的持续航行,实现连续、实时监测数据。二是将监测人员从强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风险系数。三是降低投入资金,不用再修监测自动站。
自去年进入市场以来,万里高的无人船及船控已售出近100套,主要面向环保监测领域。
分析
市场广阔 无人船或乘风破浪
据艾瑞咨询研究报告,到2021年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70.3亿美金,其中行业用无人机、无人船市场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无人航行器的大规模应用,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将是专业化和数据化,不仅提供硬件,也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无人航行器将成为大数据的入口,后端的大数据挖掘、与行业应用的结合将会是无人航行器服务业务的核心。”创业导师、华犇创投合伙人李靖表示,万里高目前的云-网-端布局,以及在智能控制系统和无限距离图像传输系统的市场应用,为后续服务盈利和数据盈利打下基础。
通过公开资料查询得知,目前无人船主要应用于环保、安防和海洋探测领域。全国约250个水环境监测中心,2600个水质监测站,5000个水文站,250个省级环境检测中心,2600多个环境监测站,且数量逐步增加中,若每一个都配备一艘无人船,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在安防领域和海洋探测领域,无人船能有效解决安防执行任务的效率问题,以及为海洋工程平台提供持续的作业、环保、协作、供应等全方位服务保障,其市场需求同样广阔。
中小型企业 关注推广和应用
无人船智控与下游无人船行业的粘合度很高,无人船行业的发展严重影响着智控行业。由于国内无人船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起步较晚,国内具备自有技术的无人船企业不到10家,但经过不断的市场普及辅导,预计无人船市场将成倍增长。
李靖认为,作为中小型团队,解决技术问题之后,更重要的是市场推广和应用,和大型无人船制造企业合作无疑是条借力发展的捷径。无论是联合开发还是非标定制,抑或特殊用途船只控制系统的配套维护,都是技术型团队在这个细分的工业级树立品牌的契机。
从长远来看,工业级无人船的应用将呈几何增长,船控系统必将成为众多技术团队的战场,先行者应从上到下切入市场建立品牌价值,后入者或需更多地从技术领先和特种船控方面入手。从投资角度,无人技术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会是新技术领域的投资热点,控制系统的先行者或将成为抢手的头部标的,将会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
纵深
无人技术领域或存泡沫
近年来,随着无人技术的火热,巨头、创业者、资本不断涌入,无人技术或存在过热。以无人机为例,中国信息产业网数据显示,2013~2015年这三年间,全球消费级、工业级无人机的总销量涨了三倍多:15万架、37.8万架和57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尤其迅猛,市场大小是工业级无人机的两倍左右,并且以每年50%的速度疯长。
到2015年底,全国有300多家无人机制造商,无人机上游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以大疆为主的这些整机制造商已经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占据了全球60%的份额。而在无人驾驶领域更是涌入了非常多的创业者。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文中指出,2016到2017年,人工智能的创业和投资明显存在无序、失衡、过热的情况。人们常常担忧的泡沫现象的确存在,看到人工智能创业机遇的同时,创业者也必须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
就自动驾驶而言,这个行业确实巨大,但可能不是真的需要那么多早期创业团队。当做一个第4级或第5级的自动驾驶,需要投入巨资和最顶尖的研发人才,对初创的自动驾驶团队,可能存活率并不高。
同时,整个人工智能领域存在前沿科研与产业实践尚未紧密衔接、人才缺口巨大、人才结构失衡、数据孤岛化和碎片化问题明显,可复用和标准化的技术框架、平台、工具、服务尚未成熟等局限。
“技术不成熟,监管跟不上,无人技术时代还要等一会。”天使投资人、互联网专家郭涛告诉记者,就算是当下发展较成熟的无人机,距大范围应用还有距离。先要做好无人技术领域的管理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做好行业规范和引导,其次是攻克技术问题。
精细化、协同发展是未来格局
智能时代来临,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向以数据为核心,科技为驱动力的方向转型。人工智能加速进入各个行业,“无人+”出现在各地,未来无人技术的行业格局将是怎么样?
公开资料得知,在无人驾驶领域,行业格局或逐渐清晰,创业公司和老牌公司已经出现协作、投资和并购、垂直整合的形式,协同发展。
如创业公司和大型企业达成了各式各样的合作协议,百度与博世和大陆展开合作,而宝马则与英特尔和Mobileye建立联盟,还将德尔福收纳为联盟成员。跨领域的直接投资数量增加,通用汽车斥资5亿美元少量入股Lyft,Uber也收购了无人驾驶卡车创业公司Otto。少数公司垂直整合,希望完全自主开发电动无人驾驶出租车解决方案。特斯拉希望组建“特斯拉网络”专车服务,Alphabet旗下的Waze在加州推出了拼车服务等。
“整个行业在最后将走向精细化发展,各家公司将擅长的技术整合,以推动无人时代来临。”郭涛认为,若单个企业打造整条产业链,无法发挥最大优势,而如果高度分工,一些企业专注于软件,一些专注于避障,一些注意定位等,再整合起来,定能让无人技术提升。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