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中国汽车产业未来五年仍有很大增量空间

“中国汽车市场是超大的市场,而且高度开放,未来五年还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量的空间。”这是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在2018第十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观点。在论坛上他作了主题为“中国汽车产业新特征与变化”的演讲。

作为已经连续第十届举办的民间汽车论坛,以及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以“梦想与焦虑”为主题汇集了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等来自传统汽车公司的精英;也吸引了爱驰、奇点、电咖、合众等13家造车新势力;同时,还有佛吉亚、孚能科技、安波福等国内外零部件公司;博泰、高德、斑马等汽车互联服务企业;曹操专车、华夏出行、环球车享等创新性出行服务公司;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行业协会的嘉宾,论坛参与人数超600人。

中国汽车市场巨大而且开放

徐长明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呈现的第一个新特征与变化就是:中国汽车市场巨大且高度开放,未来五年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他指着图表说,汽车2000年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家庭,随之进入高速发展期。以2016年数据为例,中国汽车销量比排名第2、第3、第4的三个国家的销量总和还大,也比排名第5到第20的国家汽车销量总和还要大。我们的汽车市场占据着全球约30%的份额。

徐长明还指出,在世界主要的五个汽车大国中,日本和韩国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市场,日本市场中本土品牌占90%多,韩国市场中本土品牌占77%,而德国市场中本土品牌占63.7%。最开放的当属中国和美国,美国汽车市场中本土品牌占比达35%,中国市场中本土品牌占41.6%,剩余的都是外来品牌。而且中国市场对于全球各大汽车跨国公司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他仍以2016年为例,大众在全球销售了1010万辆,其中中国403万辆,中国销量占到全球的39.9%;通用在中国的销量则占全球的38.7%。由于各大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都占据着重要份额,因此他们都密切关注中国汽车产业的变化。

谈及今后的发展,徐长明认为,中国汽车市场还有一半左右的增长空间,如果按2016年数据测算,2016年2800万辆,还要增加1400万辆,到达4200万辆规模。如果按2017年的量来算,还能增加1300万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汽车保有量现在还比较低,全世界饱和国家汽车保有量均值(除美国之外)为600辆,我们现在只有千人131辆,如果按千人600辆来测算,上升空间非常大。

另一方面,十九大再次提出要实现共同富裕,这将使得更多的人买得起车。我们的保有量再增加今后主要靠工人阶层、农民阶层,两个阶层的占比合起来为72%,这个市场是一个超大规模、高度开放,而且今后还要继续发展的市场。“如果你超大规模、不开放,外资也没有兴趣;如果你高度开放,但市场很小,他也没兴趣。我们两个放到一起,这就足够引起全球的关注。”徐长明说。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迅猛

徐长明在演讲中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趋势。我国电动汽车已经连续4年实现高速增长,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总销量77.7万辆,同比增长53%,稳居全球第一。他指出,除去总量大增长快,我们汽车的电动化还有一个趋势,就是正由完全的政策推动向消费因素推动在转变,市场因素在加重。他用一张图反映了新能源乘用车跟商用车的比重,已经达到3:4。他肯定地说,一个国家的汽车要发展,必须要靠乘用车,商用车是有限的。第二张图反映的是私人购买的比重,2015年的时候我们的新能源汽车里边大概57.4%是公共部门买去了,而2017年71.4%为私人购买。他指出,在整个新能源车销售量里边我们私人购买的比例在增长,这也是积极的变化。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以前新能源车的销售量主要集中在限购城市,而今年1~2月份非限购城市已经占了60%,限购城市则降到40%。徐长明预计今年全年非限购城市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会占到70%左右,明年开始80%以上的车都会被非限购城市买去。他认为,未来随着电池性能提升、成本下降,会出现更多积极的变化。

再看看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徐长明觉得这个变化比电动车来的还要快。他认为有三股力量在推动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第一个是政府,第二个是厂家,第三个是消费者。他强调,整个产业链都在积极推进智能化和网联化,现在造车新势力在积极推动,还有零部件企业也在做,关联产业,像百度、阿里巴巴,他们也在走智能网联,还有地图,整个产业链非常积极。

徐长明最后指出,智能化和网联化对传统车企来讲挑战比较多,机会也有,但要看你抓住还是抓不住。对造车新势力来讲肯定首先是机会来了,但机会不意味着百分之百的成功,风险和挑战是巨大的。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