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钱学森论坛深度会议聚焦强军富国研讨会暨2018(第五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应用推进大会”今日在北京召开,来自航天航空、高校、企业的多位院士、专家共同聚焦“强军富国”深度研讨。专家表示,我国在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应加速推动航天科技工业的技术转移转化,实现“军民融合发展”。
我国正加速向航天强国迈进 仍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王礼恒院士指出,航天是国家意志和战略利益的重要体现,是大国战略博弈和利益争夺的战略高地。目前,全球47个国家、地区或组织拥有自己的卫星,12个国家或组织具备发射卫星的能力,170多个国家使用空间服务,近30个国家制订了航天法规,航天国际竞争加剧,国际合作也在拓展。总体来看,世界航天已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正迈向更远的深空。
中国航天经历了60多年风雨,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建成了完备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处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航天强国综合指数排名第四,正加速由航天大国向强国迈进。”王礼恒说。
“同时,我国在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仍面临着严峻挑战。”王礼恒表示,这些挑战表现在:我国航天军民融合管理体制正在落实,原创不足,空间应用与空间科学发展相对滞后,军民融合深度不够,国际地位有待提高等方面。
王礼恒建议,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航天管理体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统筹推进长周期项目,做好全国全军的示范作用,并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
航天科技工业迫切需要“军民融合”
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航天管理体系,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作了《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挑战与对策》的主题报告。他表示,航天科技工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科学发现最活跃、尖端技术最集中、工程实践最复杂、产业带动最强劲的领域之一,最有优势、也最为迫切在军民融合发展上走在前列。
“欧美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但是对相关产业带动却高达1:7至1:14。”薛惠锋认为,在执行层面推动融合,还需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的融合。“通过合资、合作、建立联盟等方式,把军工企业‘技术优势、研发优势、集成优势’和非军工企业的‘投资优势、市场优势、专项优势’结合起来,才能打通航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里地。”
薛惠锋表示,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是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平台建设总体单位,近年来,该院以“需求牵引、政府搭台、航天推进、企业唱戏、基金跟随、民众受益”为思路,为航天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同期举行的2018(第五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应用推进大会以“深度融合下军民两用技术应用的新动能新机遇”为主题,通过主题报告、对接洽谈、专题活动、展示/路演、征文等形式,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的交流与合作。数百家企业、800余个军民两用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团队,以及来自投资机构、军民口的技术专家和投融资专家参会。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