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起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开路先锋重任
由大转强,新能源车引领当仁不让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中国汽车产业,中国已经连续9年位居世界汽车产销第一位,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但众所周知,中国汽车产业目前还大而不强,急需转型升级。那么,突破口或发力点在哪里?最近在2018中国汽车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中外车企等嘉宾展开热烈探讨,全球汽车业在“新四化”潮流下的新能源汽车,成为讨论热点。
基于中国新能源市场在全球车市的特殊地位,以及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政府意志与社会响应,新能源汽车很可能在汽车产业由大转强中起到引擎作用,实现突破。
市场规模与保有量将长期雄立潮头
目前,我国新能源车年产销量,近3年来已经连续位居全球第一,并且从今年看,销量领先与全球的对比仍在拉大。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车的销量,从2015年至2017年,销量分别为47万、51万和79万辆,市场表现十分优异。此外,2018年1季度,我国新能源市场也喜迎“开门红”,产销量分别为15万辆和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54%。
那么,迅猛发展的中国新能源车对全球意味着什么?以2017年为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总量达到142万辆,中国占比超过一半;从保有量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达到340万辆,中国为160多万辆,中国占比也达到50%。毫无疑问,面对节能减排与减少碳排放的人类共同呼声,中国汽车业为国人增光添彩,引领了全球同行和市场。
从发展趍势看,在新能源汽车上,中国汽车产业优先开放了对外合作(顺序依次为新能源车、商用车、乘用车),股比开放更加宽松,使全球汽车业巨头已经纷纷与国内车企合作。如此一来,中国新能源车不仅在固有的市场规模上将继续高歌猛进,并且在核心技术上加速与世界同步,使中国新能源 汽车全面占领这一面向未来的制高点的机遇大增。
事实上,新能源车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对此,从顶层设计上,中国已抢占了先机:新能源汽车被多次写进我国重大政策方针中。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要求,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200万辆,保有量超过500万辆。
不仅如此,相关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包括企业的准入管理,补贴机制,车辆安全监管,充电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策划等,涵盖的范围之广,政策出台的密集度之频、扶持的力度之大,均在全球首屈一指。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所以,客观而言,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现实与未来潜力,放眼世界,也是”风景这边独好”。因此,寄望新能源汽车的先锋,为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开山辟路,很可能是“牵住了牛鼻子”。
尽快突破新能源车发展瓶颈
不过,“从现在的销售势头来看,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可达到100万辆,要达到‘2020年200万辆的产能’标准,还需要在今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在2018中国汽车论坛上指出。
按照此时间表,如今仅剩下一年半的时间,能否按时达到目标,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除了数量上的突破,更备受关注的是那些作为“障碍”存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短板。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驱动系统,面对更加严苛的排放标准,降耗减碳和转型发展这些要求。”万钢表示,“纯电动汽车,现在发展很快,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短板,还不能全部满足于汽车市场的要求,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新的方向和新的策略。”
从约束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现实而观,许多车企已经认识到以下问题较为突出和迫切。
一是核心技术未获突破,动力电池产业整个创新能力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真正意义上的纯电驱动平台尚未形成量产,已经量产的新能源车型,都是基于传统车改造而来。
二是虽然汽车车型很多,但是适合与受消费者欢迎的却不多,质量可靠性问题不少,同时补贴后的价格竞争力差强人意,用户的体验度不佳。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不强,投资热情虽然高涨,但创新能力弱,产业化、高端化尚不适应社会需求。
四是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同的体系之间质保的内容差别很大,售后服务体系有待改善,二手车评估标准缺失,车辆保值率低,影响整车销量。
第五是退出压力,随着国补和地补的退出,新能源车在售价上处于劣势。
而从宏观层面,万钢特别强调了标准对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万钢指出,未来要创新地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战略。在标准方面,要制定好技术标准,支撑转型,加强标准研究制定及供给。着眼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升级,研究制定有关新能源的综合能效和超低排放的技术标准;制定汽车新标准时,要扩大新能源汽车专家参与,听取新能源汽车优势企业意见,协同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传统汽车的转型升级。
“我们欢迎外国企业来中国共同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各大企业在技术上各有所长,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世界汽车的共同方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利用中国市场共同发展,也是中国的大国担当。”
显然,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一大问题,与传统车一样,也体现在核心技术。在加速发展新能源车的全球共识下,中外联手,共同追求绿色出行,这给中国新能源车的未来蓝图赋予了分外美好的畅想。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