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行将结束,我国光伏行业以雄健的笔风书写了关于一个新能源的故事,在这一年,光伏产业就像它依存的太阳一般,光芒万丈。但与此同时,在平价上网前夕,光伏市场竞争正在加剧,行业整合正在进行,企业面临生死挑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在这煦烂的2017年,关于光伏的故事有很多,既有跌宕起伏,也有一路高歌;既有危机四伏,也有联合新生;既有滑稽闹剧,也有厚积薄发。
一、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下发未来四年光伏电站计划指标
2017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与意见一同下发的还有具体到各省的十三五期间的光伏电站计划指标。
根据意见,从2017年至2020年,光伏电站的新增计划装机规模为5450万千瓦,领跑技术基地新增规模为3200万千瓦,两者合计的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将超过21GW。
就指导意见来看,上述新增规模对应的仅是地面电站的计划指标,并不包括不限建设规模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村级扶贫电站以及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配套建设的光伏电站。
另外,北京、天津、上海、福建、重庆、西藏、海南等7个省(区、市),可以自行管理本区域“十三五”时期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根据本地区能源规划、市场消纳等条件有序建设,也并不受上述规划规模限制。而甘肃、新疆(含兵团)、宁夏目前弃光限电严重,暂不安排2017-2020年新增建设规模,待弃光限电情况明显好转后另行研究确定。
意见还要求,各省(区、市)2017年度新增建设规模优先建设光伏扶贫电站,不再单独下达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规模;河北、山东、河南、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等提前使用2017年建设规模超过50万的省份新增建设规模全部用于建设光伏扶贫电站。
编辑点评:
尽管每年可用建设规模高达21GW,但无论是对于各省还是各个光伏企业而言,在补贴以及限电两大瓶颈制约下,能否按规划行事,一切都是未知数。通过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所传递的信息,不难发现,对于今后地面电站指标的分配,主要有两大主导原则:一是电力消纳;二是补贴。对于前者,电力系统消纳能力将作为年度规模确定及分配项目的依据和前提;对于后者,则主要通过项目竞标的方式来体现。另外,指标的分配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分布式光伏以及光伏扶扶贫的发展。
二、绿证交易启动:有望缓解补贴压力
2017年7月1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自愿认购启动仪式。在绿证自愿认购正式启动的当天,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以及财政部三部委率先表态购买绿证,20余家企业宣布达成绿证认购意向,合计绿证意向购买数量近2万个,相当于20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与会专家认为,此次“绿证”的落地实施,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步建立了依靠市场的机制,缓解了可再生能源补贴压力。
所谓绿证,即绿色电力证书,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
一个符合资格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原则上其每发1MWh电量,就能获得一个绿证。而发放的绿色电力证书归属权为发电项目对应的发电企业。然后获得绿证并通过资格审核的发电企业,可申请在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平台上开户,并出售证书。
由于绿证的价格不能高于该部分清洁电量应获得的国家补贴。按照目前光伏及风电的补贴水平,光伏绿证的价格在700-800元左右,风电绿证的价格在180-200元左右。
虽然绿证自愿认购的启动轰动了整个新能源界,但却并不意味着它获得了成功。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9月11日,绿证售卖了近21000个,其中企业买家共有43家,购买绿证数量为18950个;个人购买绿证人数为1357人,购买数量达到1787个。截至10月31日,绿证的认购者共有1576名,共认购21257个绿证。
由数据可以发现,除开在绿证自愿认购正式启动当天达成的近2万个绿证的购买意向,此后绿证的售卖可谓“叫好不叫座”。企业及民众对绿证的购买意向都不够强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断增加的挂牌待交易绿证个数。截至10月底,已有800多万个绿证被核发,然而却只有2万多个绿证被购买。
编辑点评:
目前新能源补贴的缺口正在极剧增大,已经成为了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大问题。由于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出售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后,相应的电量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补贴,所以绿证的售卖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面临的补贴拖欠压力。问题在于绿证面临卖不出去的局面,这也有望在2018年得以解决,因为根据政策,国家能源局或将自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如果2018年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那对于苦等补贴、挣扎在资金短缺困境的企业来说,出售绿证将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三、保利协鑫与中环股份:单晶、多晶巨头之间跨时代的联合
自光伏行业发展以来,关于单晶与多晶两条技术路线的争议便一直是行业中的热点。近年来,单晶技术得到了突破式的发展,成本得到了空前的降低,部分业内人士一度认为单晶将取代多晶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然而多晶技术的发展也不遑多让,金刚线切割技术的普及让多晶产业的成本取得进一步的下降。今年以来,先有隆基向行业公开其全球领先的单晶低衰减技术,后又有保利协鑫宣布无偿转让TS产品成熟的黑硅制绒技术,单晶、多晶的发展可谓齐头并进,难分先后。与往年多晶一家独大的情势不同的是,目前单晶多晶两条技术路线均在飞速发展之中,谁也无法确定未来到底是单晶的天下还是多晶的天下。
在此情况之下,原先各自为政、甚至常常互怼的单晶、多晶企业悄然转变了态度。协鑫系布局光伏全产业链,其中包括了单晶产业;中环股份也开始投资多晶硅产业。2017年8月11日,多晶龙头保利协鑫与单晶龙头中环股份签订合作协议的消息一经爆出,便震惊了整个光伏行业。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多个方面进行合作。其中,在多晶硅生产制造环节,中环股份将对保利协鑫在建的新疆多晶硅项目进行增资;在单晶硅棒生产制造环节,保利协鑫将参股中环股份在建的中环光伏四期单晶硅棒项目的部分股权,同时后续双方约定择机共同出资建设新的单晶硅棒项目;在单晶硅片加工环节,中环股份将视单晶硅片加工产能需求情况,参股保利协鑫的标的切片工厂,由保利协鑫以股权转让方式出让部分股权给中环股份,共同寻求双方在单晶硅棒生产制造环节和单晶硅片加工环节的产能匹配。此外,双方将在以上股权合作基础上,在光伏电站开发以及光伏产业相关的管理、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交流合作。
根据协议内容可知,保利协鑫与中环股份此次合作内容包括项目增资、参股、产能匹配等等多个方面,不难发现此次保利协鑫与中环股份之间的合作绝不仅仅只是战略上的合作,而是牵扯技术、资本、股权等多方面的深层次合作。而各自作为多晶和单晶领域龙头的协鑫和中环,双方的业务、技术以及产业布局都极具互补性。
今年10月,两大巨头的合作正式拉开帷幕。中环股份子公司与保利协鑫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内蒙古中环协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简称“中环协鑫”)。
根据资料,中环协鑫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资本组成为:中环股份出资150万元,持股比例15%;中环光伏出资550万元,持股比例55%;苏州协鑫出资300万元,持股比例30%。
事实上协鑫与中环的牵手早已初见端倪,在今年6月30日,天津中环已经宣布1.5亿元参股新疆协鑫,股权比例为10%。而直到8月11日两家公司才正式“联姻”。
11月28日晚,保利协鑫和中环股份同时公告称,天津中环继1.5亿投资新疆协鑫多晶硅项目后,再度增资3亿元,累计投资4.5亿元,股份转让完成后,保利协鑫和天津中环将分别持有新疆协鑫已发行股本的70%及30%。同时,保利协鑫、天津中环、内蒙古中环共同增资内蒙古中环协鑫29.9亿元。增资完成后,内蒙古中环协鑫注册资本将由1000万元增加至30亿元,股权比例不变。
协鑫与中环的合作在2017年只是一个开始,如果一切顺利,未来他们双方将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编辑点评:
正如中环股份在公告中表示的那样,协鑫与中环的牵手标志着全球光伏行业的商业化进程已经从青春期走向成熟期。本次保利协鑫与中环股份看似震惊四座的合作,却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离光伏上网貌似只差“临门一脚”,但其实还存在着一段不小的距离。而实现平价上网绝不是光靠装机量就能达到的,更需要的是光伏整条产业链的技术优化、产业升级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电池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而从产业技术这一方面来说,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正面临瓶颈。
任何单独的一项技术优势都难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将多项先进技术联合在一起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光伏市场的飞速发展之下,拥有技术、产业优势的企业也必将展开合作,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共同分羹巨大的光伏市场。
四、汉能复牌终获进展 李河君领8年禁令
2017年9月4日,汉能薄膜发布复牌进展最新公告。根据公告,此前证监会对汉能股票复牌提出的两个必要条件,汉能已经完成其一,复牌获得进展。根据公告,李河君不得再担任任何香港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的董事或参与任何管理工作,取消资格为期8年。
在2017年8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原讼法庭对于是否要取消汉能薄膜发电前主席李河君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董事资格的聆讯中,香港证监会代表律师在庭上要求取消李河君的董事资格,并对李河君实施长达12年的禁令。
在此之前,证监会对汉能提出复牌的两个必要条件:
第一,李河君及四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赵岚、王同渤、徐征及王文静),同意在证监会展开证券及期货条例(第571章)第214条之民事程序(「第214条程序」)中不抗辩责任和证监会寻求的法院命令;
第二,汉能需要发报一份披露文件,对公司的活动、业务、资产、负债、财务绩效和前景等资料作出详细披露。
目前,证监会提出的第一个复牌必要条件已经完成,而李河君面临8年的禁令。此外,汉能在公告中表示将继续竭尽所能,努力达成披露文件之第二个复牌必要条件。
编辑点评:
尽管汉能薄膜在去年扭亏为盈之后,牵手摩拜、奥迪,发布各类产品,近日还“联姻”北汽新能源,可谓风光不断,但是复牌事宜依然是汉能薄膜重返巅峰的关键。香港证监会强硬的态度一度使得汉能的复牌事宜陷入僵局,事实上关于停牌与复牌,证监会调查的重点一直是汉能薄膜在财务、关联交易等方面。汉能薄膜以及李河君如果没有违反相关规定,那证监会调查清楚之后,汉能薄膜将迅速复牌并迎来爆发。
五、隆基股份单晶PERC电池效率连续突破
近年来,在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引导之下,我国光伏市场向高效化转变的趋势明显。各种高效组件以优异的性能获得了市场青睐,占有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以PERC组件最为火爆。目前,隆基、协鑫、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等国内一线厂商都在积极扩产,PERC组件大有引领2018年光伏市场之势。
2017年10月17日,隆基股份宣布,经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 CalLab)测试认证,其单晶PERC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2.71%,创下新的PERC电池世界纪录。
短短十天之后,也就是10月27日,隆基再次宣布将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刷新为23.26%。
在此之前,行业普遍认为PERC电池可量产效率极限在23%以内,而之后的发展似乎也验证了这一说法,PERC电池效率纪录很长一段时间始终没有突破23%。所以隆基23.26%的效率不仅仅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而且突破了所谓的效率极限,让人们看到了PERC技术对电池效率的巨大提升潜力。
在连续刷新世界纪录之后,隆基适时公布了扩产计划,表示将现有的5GW单晶组件产能在2018年二季度全部转为PERC产线。据了解,隆基计划在今年底将22%效率水平的PERC电池技术导入生产基地,预计2018年叠加组件新型技术,实现340W-345W的组件功率。
编辑点评:
专家预测,单晶PERC组件的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可以提高到24%。而多晶PERC也不逞多让,目前协鑫集成宣布已有效解决了多晶PERC电池的衰退问题,其高效多晶黑硅PERC电池量产产能突破1GW,预计年底将达2GW,而且量产效率突破到了20.5%。因此无论是单晶还是多晶都在加紧PERC产线的扩张,2017年底PERC产能将达到20GW,而到2020年,PERC产能将达到65 GW,出货量将占整个光伏市场的50%。总体而言,PERC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成为光伏市场的主流。
六、海润闹剧:光伏“老兵”命途多舛
作为一家老牌光伏企业,海润光伏由光伏教父“杨怀进”创立,与光伏产业一起经历了十多年的沉浮,可谓是光伏界的“老兵”。按理来说,经历光伏行业的低谷之后仍然屹立不倒的企业都是大牛,在如今行业爆发的年代,大多经历了光伏寒冬期而不死的企业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多数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但是海润光伏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短短三年时间,海润光伏已经两次“披星戴帽”。
2017年,海润光伏独立董事“罢免孟广宝董事职务”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后前董事孟广宝又对海润反咬一口,让人直叫看不懂,而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从海润近年来的发展细细道来。
由于经营状况屡出问题,海润光伏一直在积极寻找战投,以期渡过难关。而在这个过程中,华君电力的主动合作给了海润一根救命稻草,当时的风评是海润光伏终于遇见了自己的“白马骑士”。资料显示,华君电力在此之前已经拥有了一家可出产光伏组件的子公司,而且和江苏多家光伏企业有过接触,并购横跨光伏产业的上、中、下游,其母公司为华君控股,实际控制人为孟广宝,而孟广宝就是今年引发海润闹剧的主角。
2016年3月21日,海润光伏发布定增预案,募集资金总额约20亿元。定增完成后,“华君系”借此成为海润新晋入主的第一大股东。此后海润光伏在2016年6月聘任孟广宝先生为公司总裁。2017年1月,海润光伏发布定增预案(修订稿),华君电力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后,持股比例将达到10.44%,华君电力实控人孟广宝连同其配偶所能够控制的股权比例为10.54%,可以支配海润光伏重大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正式成为海润光伏的实际控制人。在此之后“华君系”高管全面入驻海润光伏董事会,5个非独立董事席位中的4席被“华君系”所占据,孟广宝开始掌握海润光伏的绝对控制权。
海润光伏本期望在孟广宝的带领之下实现千亿市值光伏企业的梦想,谁知事与愿违,孟广宝的带领似乎有点“跑偏”。
资料显示,2016年下半年,光伏企业海润在新任董事长孟广宝的带领下,居然大举投资房地产业务,并成立了不少房地产公司。而且大量的投资给海润光伏带来了巨额债务,据统计,2015年海润光伏的短期借款仅为8亿元,到了2016年这一数字飙升为32亿元,仅仅2016年下半年海润光伏的短期借款就增加了22亿元。
2017年4月,海润光伏发布2016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16年度海润光伏巨亏近12亿元,联系其2016上半年的净利增长,全年出现如此巨额的亏损实在令人咂舌。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被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刚刚“摘帽”的海润光伏再次“戴帽”。
业绩下滑、内控缺失、债台高筑、大肆投资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房地产,这些都是“华君系”入驻之后海润光伏发生的变化。
截止2017年4月28日收盘,海润光伏的总市值跌破100亿元。而5月3日复牌开始,披星戴帽的股票*ST海润连续出现五个“一”字跌停,成为“1元股”。
2017年7月10日,海润光伏独立董事徐小平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要求罢免董事长孟广宝。7月12日晚间,海润发布公告称,公司于7月12日召开的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解除孟广宝总裁、董事长、董事职务的三项议案,且三项议案均以6票赞成、1票反对获得通过。值得一提的是,三项议案获得的唯一反对票,均由孟广宝本人投出。
此后,*ST海润召回“老臣”,聘任邱新为公司总裁、李延人为公司董事长。关于*ST海润的罢免董事风波终于落下帷幕。
“华君系”被迫退出海润光伏之后,被罢免的孟广宝并不甘心,面对通过海润向“华君系”旗下公司输送利益的质疑,他表示否定,并表示为海润光伏提供了多笔担保,称仍被海润欠款。海润在之后的公告中对于孟广宝的说法进行了否定,并不再回应孟广宝的发声。
编辑点评:
一直以来,海润所持有的技术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出现的问题更多的是在决策及管理层方面。在经历动荡不安的一年之后,海润光伏终于在一帮老臣的带领之下走上了正轨。在光伏行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海润光伏依然有机会重整旗鼓,实现最初“千亿市值”的梦想。展望未来,海润光伏应当紧抓行业趋势,研发高效的优势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海润光伏亟需引入强有力的战略投资,以盘活资金流转,让企业能够在分布式光伏的风口之下有所作为。相信在未来的2018年,海润光伏这一“老兵”能够精神抖擞,一往而前。
七、绿能宝现兑付危机:未来难寻出路
作为光伏行业第一家登陆纽约纳斯达克市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2016年登录纳斯达克之初,绿能宝承载了业内人士不少的期望。而绿能宝的宣传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开创先河的“互联网金融+光伏”理念、钢琴家郎朗的代言、史玉柱、许家印等资本界大鳄的投资,一时之间,公交、地铁站都能看到绿能宝的广告。绿能宝也不负众望,初期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是好景不长,之后不久绿能宝就因为存在“自融”嫌疑而备受质疑。
2017年4月17日,绿能宝发布联合声明,称由于光伏补贴延迟等原因,致使平台提现出现逾期现象。并承诺最长将在180日内按照T+30日通过平台向投资人进行兑付向投资人进行兑付,并做相应补偿。
但是在这场兑付危机之中,绿能宝一次又一次的食言激起了投资者的愤怒。首先,绿能宝的兑付速度一慢再慢。据统计,绿能宝逾期兑付金额累计超过2.2亿元,涉及线上投资人5746人,按照承诺,绿能宝需要在180日内完成对这些投资人的兑付,然而截止6月21日,绿能宝兑付的投资人仅为206名,兑付金额总金额327万元;7月份之后绿能宝兑付速度突然减缓。眼看无法完成承诺,绿能宝相关负责人甚至破罐子破摔的传出“最慢30年完成兑付”的言论,彻底让投资者出离了愤怒。其次,绿能宝不但兑付速度慢,而且兑付金额很低,一直到所谓的180日内的兑付期限快到的时候,绿能宝兑付的金额才几百万而已,相对于2.2亿的逾期兑付总金额简直杯水车薪。
绿能宝兑付危机爆发之后,不少感觉被骗的投资者跑到原先疑似为绿能宝站台的史玉柱微博低下留言:还钱!资本大鳄史玉柱不堪其扰,最终发微博否认自己是绿能宝的股东,并再三强调,自己与SPI绿能宝的唯一关系就是SPI欠他钱。史玉柱最后还表示,已经转告SPI创始人彭晓峰,督促其还款。
而让人觉得蹊跷的是,面对危机,绿能宝内部也出现了大问题。自兑付危机爆发之后,绿能宝在上海、北京各地的办事处人走楼空,“创始人彭晓峰已跑路”等流言四起。面对投资者的质疑,绿能宝兑付负责人毛毅峰曾承诺绿能宝绝不跑路,并保证每周兑付不低于1次,最慢30年完成兑付。“最慢30年”这一超长的兑付期限引来业界一片哗然,但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作出此承诺的毛毅峰在12天之后向绿能宝提出辞职。据爆料,毛毅峰的辞职信中提到,其2016年后半段被绿能宝集团以绩效名义扣去20%工资未补发,已被欠薪三个月。之前振振有词的负责人转眼辞职,辞职之后还倒打一耙,绿能宝的内部互掐那叫一个精彩!
另一方面,有关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工业园区分局或已对绿能宝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的消息开始疯传。绿能宝立时成了过街老鼠,最惨的是投资者,在毛毅峰辞职之后,连“最慢30年”的兑付都不可靠了,他们的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回来。彼时媒体戏称:说好的30年兑付呢?
内外忧患之中,绿能宝的母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刚上市一年多的SPI正面临退市风险。从SPI上市首日到绿能宝兑付危机爆发,其股价从18.9美元/股跌到1美元/股,暴跌95%。根据纳斯达克的退市标准,股价若长期低于“1美元”,有可能被强行退市。此外财报显示,SPI自2015年开始便一路亏损,而且亏损幅度正在不断扩大。
在此情况下,SPI于6月30日收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退市裁定。好在SPI抓住了一根临时救命草,及时向纳斯达克申请了听证会。按照相关规定,纳斯达克交易所暂停了对SPI暂停了退市程序,SPI于7月12号得以正常开盘。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一旦SPI无法履行听证会提出的各种要求,SPI的股票依然有可能在纳斯达克被终止交易。
目前,这场由逾期兑付引发的危机远远没有结束,但让投资者稍感安慰的是,在沉寂了几个月之后,绿能宝在10月12日终于发布了最新公告。公告显示,最新逾期总额为63,113.49万元(包括申请提现逾期48,771.10万元,未到期项目投资14,342.39万元),涉及线上投资人11,064人。截止10月11日,绿能宝成功兑付1,313人,总额10,214,281元;尚余9,751人有待兑付。
从2.2亿到6.3亿,几个月时间绿能宝的逾期金额近乎涨了三倍,可见申请提现的投资人越来越多,几乎增加了一倍。好消息是绿能宝已经自10月16日起开始了相对稳定的兑付,从绿能宝官网公布的兑付信息可以发现,10月16日至12月8日,绿能宝每周都会向投资者兑付4-5次,每次的兑付金额为26万元,每次兑付的人数大概为50人左右。近日,绿能宝发布关于暂时调整兑付方案的说明,称由于近期电费收入困难等原因,每日兑付金额暂时由26万/日调整为13万/日。绿能宝还表示,预计年底前可回款5000万元左右,该笔资金到位后,将加大兑付力度。
编辑点评:
相对于6.3亿的逾期兑付金额,一千多万的兑付金额显得九牛一毛。绿能宝的兑付危机远未散去,而SPI的依然难以摆脱退市阴影。如此看来,逾期兑付事件的解决对于绿能宝来说是一场持久战,他们能否挺过兑付危机尚未可知,2018年的绿能宝依然生死难测。
八、行业聚焦:领跑者基地落地
2017年9月22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推进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实施和2017年领跑基地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根据通知,本期拟建设不超过10个应用领跑基地和3个技术领跑基地,其中应用领跑基地和技术领跑基地规模分别不超过650万千瓦和150万千瓦。随着通知的下发,各大省市地区对第三批领跑者基地的角逐也拉开了帷幕。第三批光伏“领跑者”计划拟建设不超过10个应用领跑基地和3个技术领跑基地,由地方自愿申报,通过竞争方式优选产生。
2017年11月22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公布了2017年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和技术领跑基地拟入选名单,根据公告,第三批光伏“领跑者”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优选了十个应用领跑基地,三个技术领跑基地。
应用领跑基地优选公示信息表
技术领跑基地优选公示信息表
与前两批“光伏领跑者”基地相比,第三批“光伏领跑者”基地有几点不同的地方。第一,新增的技术领跑基地主要采用的是自主研发、市场尚未应用的前沿技术或突破性技术产品,以推动尚未建成生产线、形成产能的前沿产品为目的。第二,健全了工作激励惩戒等制度,根据规划,每期领跑基地控制规模为800万千瓦。而13个领跑者基地共650万千瓦,预留的150万千瓦规模,将视情对建设速度快、并网消纳落实、实施效果好的应用领跑基地所在地给予增加等量建设规模等方式予以鼓励。第三,对采用的组件效率提高要求。本期应用领跑基地采用的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应分别达到17%和17.8%以上;技术领跑基地采用的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应分别达到18%和18.9%以上。
据了解,应用领跑基地将于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竞争优选,6月30日前全部开工建设,12月31日前全部容量建成并网;技术领跑基地将于2018年4月30日前完成竞争优选,2019年3月31日前全部开工建设,6月30日前全部容量建成并网。
编辑点评:
“光伏领跑者”项目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与其说“光伏领跑者”项目代表了我国光伏行业最先进的产品及技术,不如说“光伏领跑者”项目是我国光伏发电成本水平的“风向标”。近年来,“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实施不但加速了光伏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推广,而且在推进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电价降低等方面功不可没。
九、央企规模最大重组落定: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公司诞生
11月28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家能源集团”)在北京正式成立,被称为央企最大规模的重组终于尘埃落定。
国家能源集团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神华集团”)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下称“国电集团”)合并重组而成,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拥有33万名员工、8家科研院所、6家科技企业,成为仅次于国家电网、两大油企之后中国最大的能源企业之一。
国家能源集团创了四个“全球之最”。分别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公司、世界最大的火电公司、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公司和世界最大的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至此,长久以来关于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的“绯闻”终于落地,国电集团是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之一,风电总装机居世界第一;神华集团是以煤为基础,煤、电、路、港、航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性能源集团,这两家企业合为一体,今后该如何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乔保平表示,集团将聚焦煤炭、发电主业,大力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化解产能过剩,优化布局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内部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走出去”力度,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能源集团。
虽然国家能源集团成立之后,未见什么大动作,但是在新能源大势之下,作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必然会在新能源发电领域有布局。
而在重组之前,神华集团曾表示,已经编制了新能源发电装机千万千瓦路线图,计划到2018年集团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重点在新能源发电消纳较好的中部、东部区域建设新增项目。而在此之前,国电集团已经是风电总装机居世界第一的企业。新成立的国家能源集团或将延续两家企业对新能源的发展模式,着力布局风电及太阳能发电。
编辑点评:
国家能源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公司的诞生。近年,以光伏、风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的高速发展与煤炭业的日薄西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神华集团在合并前夕对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布局彰显了神华集团对新能源发展的重视,这也说明了能源清洁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为顺应行业趋势,新集团或将加强新能源版块的布局,并对新能源行业起到积极的影响。在这雾霾漫天的时代,业内人士都希望新的集团能够对我国的新能源发展作出良好的示范及推进作用。
十、沸沸扬扬:美国启动“201调查”
2017年4月27日,美国太阳能公司Suniva提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要求运用“201条款”,对非美国制造的所有太阳能光伏产品实施贸易救济,设立最低进口价格。随后一个月,ITC发布公告,称应国内光伏企业Suniva申请,对全球光伏电池及组件发起保障措施调查(“201”调查)。
而根据ITC公告,由于案情复杂,“201”调查将延期至30天至9月22日做出损害认定,并在11月22日前向总统提交调查报告。
美国时间9月22日(北京时间9月23日凌晨),ITC就5月17日立案的光伏电池及组件“201调查”作出损害裁决,认定进口产品对美国内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下一步将研究对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
目前,ITC已经向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了3份不同的贸易救济措施建议,其主旨是通过配额、关税以及许可证等形式来限制光伏产品进口。是否采取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具体采用何种贸易救济措施,最终将由特朗普作出决定,并于2018年1月12日起采取保护措施。
对于闹得沸沸扬扬的“201”调查,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表示,美国此举不仅增加光伏产品全球正常贸易的不确定性,也无助于美国内光伏产业整体健康、均衡发展。
如果Suniva公司的这一申请如果通过,全球光伏贸易战将全面升级。鉴于此,国内包括协鑫、隆基、阿特斯、晶科、晶澳、天合光能等十多家巨头企业曾公开发布声明反对美国“201”贸易调查。
事实上,不止我国光伏界对美国“201”贸易调查强烈不满,美国国内的反对声也是此起彼伏。据了解,ITC作出损害裁决之后,美国有16名参议员和53个众议院联名起来反对“201调查”,而且有来自内华达州、科罗拉多州、马萨诸塞州、北卡罗来纳州的四位州长向ITC递交了联名信,认为 “201调查”将对其所在州的太阳能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导致空前的失业。
而对美国“201调查”反应最激烈的貌似是韩国,据报道,针对美国“201调查”,韩国贸易、工业及能源部可能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
编辑点评:
从欧盟的双反到美国的“201调查”、“301调查”,再到印度的双反,我国光伏产业貌似受到了全球主要光伏市场的“围攻”。为什么欧盟、美国、印度这些光伏产业发展相对较好的国家都对中国光伏进行贸易管制?所谓“双反”及“201调查”,都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反倾销的手段,这些国家不断的贸易管制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光伏的强大。近年来,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光伏企业一个接一个的倒下,相反中国的光伏企业却个个蒸蒸日上,现在的中国光伏在多个产业链占到了80%左右的市场份额,已经开始向全球扩散自己的影响力。在此情况之下,这些国家对中国进行“围攻”似乎也情有可原了,目前来看,无论是欧盟、印度的双反,还是美国的“201调查”,都无法阻挡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