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冰上丝路”迎商业航运新时代

日前,习近平主席在与访华的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会面时指出,要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努力推动滨海国际运输走廊等项目落地,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的概念随之进入公众视线。“一带一路”倡议已广为人知,但“冰上丝绸之路”是什么?背后的战略意义又在哪里?
2017年0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这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之一。该公告明确提出,要与各方“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这标志着中国的“一带一路”海上建设,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一直被热议的北极航道。

从科考到航运,中国正深度参与北极圈的“冰上丝路”。北极航线离商业化运营还有多远?北极航道开发的难点有哪些?我国为开通北极航线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度调查,探索“冰上丝路”的航运前景。

新通道前景诱人

“冰”,显然是北冰洋;所谓“冰上”,就是通过北冰洋向欧洲开辟北极航道;而“冰上丝绸之路”,就是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

北极航道一般可分西北、东北和中央航道。其中,东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离岸海域。西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以白令海峡为起点,向东沿美国阿拉斯加北部离岸海域,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直到戴维斯海峡。中央航道位于公海,从白令海峡向北极方向进发,长约2500公里,包含了北极点及其附近的公海海域。即便从地球仪上也能直观地看出,北极航道是穿越北冰洋、连接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最短航路,是东亚地区通往北欧和北美,北美通往北欧的捷径。

数百年来,航海者们一直梦想取道常年冰封的北极航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致北冰洋海冰快速消融,以及航运和破冰技术的进步,北极航道被逐步“唤醒”,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往返北极东北航道的商船呈增多趋势。据俄罗斯北极物流中心数据显示,去年经由北极东北航道航行的船舶共297艘,同比增长35%。相比经过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船舶数量,这一数字可谓微不足道,但业内人士预测,往返东北航道的船舶将会逐年增多。就航道运力而言,据业内人士估计,到2030年东北航道的通航期预计将由目前的3个月左右扩展到半年左右,亚洲和欧洲之间总贸易量的四分之一将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运输。就运输货物而言,全球气候变暖和科技迅猛发展,使探索、开发和利用北极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可能,也为东亚、欧洲和北美洲的货物运输提供了新的机会。对于中国而言,北极航道的开辟具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其经济和战略价值不可估量。

北极航道开辟后,将有利于节省航运费用。据统计,2013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此后连续三年位居榜首,2016年中国货物贸易为3.685万亿美元,其中90%都是通过海上航运来实现。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测算,一旦北极东北航道正式开通,我国沿海诸港到北美东岸的航程,比巴拿马运河传统航线缩短2000到3500海里;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将比传统航线航程短25%—55%,每年可节省533亿到1274亿美元的国际贸易海运成本。

另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化解“马六甲困境”。中国从1993年开始就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自那时起,中国石油净进口量逐年大幅度提升。对外部能源的高度依赖突显了中国能源通道安全的脆弱性。中东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但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必经马六甲海峡,有一部分战略分析人士认为,一旦战事爆发,封锁马六甲海峡很可能成为他国钳制中国的一个致命利器。有鉴于此,寻找新的能源供应地以及开辟新的能源运输通道已经成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刻不容缓的议题。而北极圈以内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被称为“地球最后的宝库”。据测算,北极地区蕴藏着占全球储量25%的石油、天然气,以及丰富的煤、铁、金、银、锌等资源,北极边缘的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和挪威海还是世界海产品的重要供应地。不仅如此,北冰洋半数以上大陆架区的水深都不超过50米,加之受近年来地球变暖的影响,北极资源的开采变得越来越容易。

北极是我国潜在的重要能源资源供应地,未来如果北极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成为可能,北极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供应地,这对补充我国能源资源不足、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此外,北极航道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运输通道,有利于确保海上运输安全。“我国去往欧洲的传统的航运线路,要途经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等区域,这部分地区包含的种族、宗教和文化等问题极其复杂,恐怖主义、极端事件频频发生,海盗猖獗,不稳定因素极多,对航运安全是很大的威胁。”分析人士认为,相较之下,北极航道的沿线国家比较单一,不稳定因素相对减少,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免遭海盗的侵袭,提升航行安全程度。

三大航道“全穿越”

开辟北极航道既能降低成本、提升运输效率,又能规避一定的安全问题,为何至今未大规模开发?沿线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北冰洋常年维持在零下40℃到零下20℃之间,海面长年累月结着冰,一年中只有三个月左右海面冰层能够融化。也就是说,一年12个月,只有三个月左右能够正常航行。从商业的角度看,这显然不够经济。此外,这片水域历来缺乏准确可靠的航行资料,且有大量的浮冰、冰山,都给航行的船舶带来巨大的挑战。自然环境一差,基建的种种问问也接踵而来,东北航道沿途补给点很少、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加之长期得不到开发,沿途的营商环境也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我国开展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探索研究。早在2012年第五次北极科考,“雪龙”号就首次成功穿越了北极东北航道并进行了科学考察,中国至此实现了北极三条航道的穿越和科考的“全覆盖”,获得的相关航道信息和水文洋流等数据对于北极航线的开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中远海运集团所属“永盛”轮作为中国货轮首次航行在这条航道上,开始了探索中国商船北极东北航道的项目化、常态化运行。

今年我国第八次北极科考,完成了首次环北冰洋考察,并在北极地区开展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测量,开辟了我国北极科学考察新领域;“雪龙”号历史性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填补了我国北冰洋中心区大西洋扇区的作业空白;首次成功试航北极西北航道,至此,“雪龙”号已实现北极三大航道的“全穿越”,穿行了所有能通往北极的水路,为将来更多中国船只安全通行各条北极航道开展了有益的“初探索”。

航保能力再提升

除科学考察外,我国关于北极航海的地图集等专业导航资料也日渐丰富起来,北极航海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为北极航道的开通提供了支撑。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牵头编写的《北极航行指南(东北航道)2014》和《北极航行指南(西北航道)2015》,填补了国内航海图书在北极航道的空白,为有志于航行北极航道的中国籍船舶提供一份内容丰富的重要参考资料,至此,我国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北极攻略”。

2015年10月29日,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编制完成的国内首部全面反映北极地区相关航行知识的大型综合性图集——《北极航海地图集》正式出版发行。“这本图集很新很实用,对于我们未来开辟北极新航线有很大的帮助。”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北海航保中心赠送的《图集》时高兴地说。

2015年,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通信中心开展了北极航线船岸短波通信研究,论证了我国与北极进行短波通信的可用频段和天线参数,结合北极极区电离层电磁环境等特性,提出了北极航线与我国海岸电台间船岸短波通信的最佳方案。项目研究成果为我国海岸电台更好地服务北极航线船舶提供了较权威的理论支撑,同时为我国北极航线通信保障设施建设提供了指导方案和技术支持。装备方面,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破冰船“雪龙2”号正在紧锣密鼓的建造中,将于2019年建成,届时将与“雪龙”号破冰船一道,组队助力科考。据悉,该新建极地破冰船船首、船尾均可破冰,尾部破冰可突破极区20米冰脊,满足全球无限航区航行需求。

“冰上丝绸之路”正迎来商业航运新时代,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李振福建议中国更好地利用北极航道,为航运企业提供优惠的融资、贷款政策,以调动企业参与北极航道运营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北极航道进行市场调查,预测供给需求,可以使企业制定合理的计划。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