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制造2025》,《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
中国制造业的层次和差异很大,发展非常不平衡,量大面广,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处在“工业2.0”的阶段。所以中国的制造业首先要明确方向,要朝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中国制造2025”提出来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要从目前的水平走向智能制造,这与“工业4.0”不谋而合。
“工业2.0”是电气化,“工业3.0”是自动化、数字化,“工业4.0”是智能化。中国的制造业由于发展不平衡、层次结构差异很大,总的来说要采取并行战略,即2.0补课、3.0普及、4.0示范。如何走到4.0,利用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缩短进程,总的来说有5点方式。
第一点,方向导引。政府首先要有顶层设计,在制度设计和体系设计上设计好,再通过政策引导,提高各行各业企业的积极性。方向导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浙江的“机器换人”,广东的“机器代人”、设备换代,各地都有这样的口号,都付诸行动了,都是政府主导。
第二点,把握市场。在市场经济下,制造业的发展是得市场者得天下。要把握市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把握发展的时序。智能制造目前在浙江、广东等多地都非常热,但国内的产业跟不上。例如机器人产业,国内的机器人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反而国外的机器人销路很好,我国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0%。这就是要把握发展的时序,不能智能制造发展太快,国内的产业发展跟不上,最后得买国外的。国外的买完以后,企业已经用了很久就不再买国内的,阻断了国内产业的发展机会。因此,要把市场把握好,把时序把握好,国内的产业就能很快的发展起来。
第三点,统筹协调。国家的各个部门、地方都有积极性,怎么能够让这些方向都变成一个方向。方向角度的偏差对整个进程会有影响,所以统筹协调是个很大的问题。中国要在比较短的时期内达到“工业4.0”的水平,协调时间太长会错过机遇。在统筹协调方面,政府能做的事情就是把基础打好。在制造业领域,把创新体系建设好,把基础材料、基础研究、基础管理等基础打好,有的企业应用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要统筹协调制度的设计、体系的设计,以及各个部门、各个地方之间的协同工作。
第四点,缩短进程。进程缩短是可行的,因为很多事情本身的发展有一定规律,但“超越发展,弯道超车”要慎用,还是要客观得缩短进程。工业化国家曾经走过这条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都把制造业作为很重要的推动力量。到了工业化后期的时候,制造业发展的速度减慢,但是总量并没有减少。制造业虽然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中减少,但是强度方面增加了。
我们现在正处于向工业化后期推进的阶段。从制造大国走到制造强国,我们要缩短的进程是每一个阶段都缩短,从“工业2.0”到“工业3.0”的时间缩短,从“工业3.0”到“工业4.0”的时间缩短,每一个阶段都经历,每一个阶段都缩短,最后就有可能实现超越。
第五点,跟随发力。我国毕竟是处于稍微落后一点的位置,所以是跟随状态。但是要始终盯着第一,要跟随发力,跟随到一定的时候,到了快要冲刺的时候,实现超越。
如果能够做到这几点,再加上政府发挥的指导作用,我国实现“工业4.0”是指日可待的。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