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光伏产业成为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电池片、逆变器到光伏支架等配套产品,我市已经建成了覆盖光伏产业生产各领域的完整产业链;从家庭屋顶电站到渔光互补大型地面电站,我市光伏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从全国最早推进度电补贴到打造智慧能源平台,我市在光伏发展领域不断推出全国首创之举。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合肥形象展示的一张“产业名片”。
发展迅速百户光伏产业链企业齐聚合肥
近年来,通过招大引强和引导培育,我市聚集光伏产业链企业近百户,规上企业26户。
在大企业的带动下,光伏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至2016年分别实现产值142.76亿元、246.81亿元、309.27亿元、399亿元,特别是近三年持续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2016年,全国光伏产业产值规模超3000亿元,我市规上光伏企业实现产值399亿元,占全国的12%。其中,晶澳太阳能产值突破100亿元,阳光电源、通威太阳能产值分别突破60亿元、50亿元;阳光电源连续两年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一;通威合肥基地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十三五”期间,全市还将重点推进光伏重大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124.7亿元。这些项目投产后,我市光伏产能将进一步扩大,向“打造中国光伏第一城”的目标进一步迈进。
创新不止 光伏扶贫模式全国首创
2013年,我市在肥东县长临河镇罗家疃村选择5户农民家庭先行试点“光伏下乡”。自此,合肥拉开光伏扶贫的大幕。这种光伏扶贫的模式在全国还属首创。
从最初的个人光伏电站到村集体光伏电站,我市光伏扶贫的力度不断加大,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全市累计并网户用光伏扶贫电站5649个、贫困村集体电站214个。预计到2020年,全市累计并网扶贫光伏电站可达9700个,受益贫困户约2.6万户、贫困村2602个,给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政策领域,我市也是不断推出创新之举。继在全国率先出台度电补贴政策后,今年我市又出台节能量交易(试行)办法,允许光伏发电自用部分参与交易获取收益,为全国首创。
目前,我市正在打造的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将是我市在光伏领域的又一次突破。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吸引行业领先科研团队,实现智慧能源重点难题攻关、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智慧能源产业聚集发展。
效果凸显 经济生态效益实现共赢
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不仅为我市增添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也获得了更多的生态效益。
“长期以来,我市能源消费品种过度依赖煤炭,占比一度高达70%。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应用,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成效显著。”市经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3年,我市被列入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经过三年发展,2016年,全市清洁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就达到15%,比2010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其中光伏发电作出很大贡献。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光伏电站最大发电出力达70.3万千瓦,占我市夏季最大用电负荷的10.4%,为合肥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据统计,截至9月底,全市光伏累计发电15.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6万吨。光伏电站的大量推广应用,助推我市成功获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低碳城市试点,并获省“节能综合性示范城市”称号。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