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解读我国车联网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车联网被认为是物联网体系中最有产业潜力、市场需求最明确的领域之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具有应用空间广、产业潜力大、社会效益强的特点,对促进汽车和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发展,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车联网成为国内外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必争之地,进入产业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正在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车联网技术向着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演进,车载操作系统、新型汽车电子、车载通信、服务平台、安全等关键技术成为研究热点。车联网产业链条长,角色丰富,跨界融合特征突出。ICT 产业与汽车、交通产业走向深度融合,新型汽车电子产品、车/路通信服务正在形成产业规模,汽车和交通服务创新日趋活跃,全新的产业生态即将构建。

车联网的定义

车联网的定义是: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从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乘感受,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网络连接、汽车智能化、服务新业态是车联网的三个核心。

车联网主要包括人、车、路、通信、服务平台 5 类要素。其中,“人”是道路环境参与者和车联网服务使用者;“车”是车联网的核心,主要涉及车辆联网和智能系统;“路”是车联网业务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主要涉及交通信息化相关设施;“通信”是信息交互的载体,打通车内、车际、车路、车云信息流;“服务平台”是实现车联网服务能力的业务载体、数据载体。

车联网总体技术路线向着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演进,两条路线同步推进并走向融合。车联网各项关键技术中,高性能新型汽车电子技术创新活跃,传感融合、高性能计算芯片、新型人机交互是三大技术热点。车载操作系统从单一功能向支撑智能网联综合业务发展,软件结构呈现层次化、模块化、平台化的特点。

车联网产业发展态势

车联网产业链条长,产业角色丰富,跨越服务业与制造业两大领域,服务业、制造业相互渗透,跨界融合特征突出。“云”、“管”、“端”三个层面构成车联网产业链角色,“云”层面以服务业产业角色为主,包括软件和数据提供商、公共服务和行业服务提供商等;“管”层面,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角色比较均衡,主要包括设备提供商、通信服务商等;“端”层面以制造业产业角色为主,包括整车厂商、汽车电子系统提供商、元器件提供商、车内软件提供商等。

车联网产业创新日趋活跃,处于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国内外纷纷布局争夺产业发展制高点。车联网产业即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产业活跃度越来越高,潜力巨大。我国在车联网服务、联网通信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与国际保持同步,部分创新业务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汽车电子和高端元器件方面国际竞争力相对薄弱。

面临问题和挑战

当前,我国车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技术创新愈加活跃,新型应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跨部门协同需要不断深入。车联网的跨行业、跨领域属性突出,涉及工信、发展改革、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在政策、重大专项、标准制定、试验示范等工作方面需要协同推进。二是核心技术有待突破。高端传感器、新型汽车电子、车载操作系统等产业链高端环节竞争力较弱,技术积累仍需不断加强。三是产业发展面临挑战。ADAS、传感及雷达、车载芯片等产业领域与国外差距过大,需要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缩小差距、提升产业竞争力。四是安全问题存在隐患。车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安全管理制度等尚不完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突出,特别是影响驾驶操控行为的安全保护问题亟需强化研究。

未来发展建议

为了抓住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各部门需协同,从政策到技术全方位促进车联网的快速发展。

发挥国家车联网专委会作用,跨部门协同推动车联网发展。适应车联网跨界融合特点,通过部门间协同,推动车联网产业发展的战略设计、科研计划、重大专项及相关资源的有机互动、协调与配合,形成国家车联网研发及产业化体系的整体效应。2、建立跨行业的标准化体系和合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协调,建立较为完善的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以技术和应用带动产业,在重点标准领域实现突破。3、重点技术领域集中力量突破,推动产业化。通过财政补贴、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推进等方式,强化官产学研协作,在汽车电子、车载通信、自动驾驶、大数据及云平台、安全与能效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大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4、重视车联网信息安全保护。需尽快构建主动安全控制与信息安全协同的安全防护体系,加强数据安全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管理,规范数据有序开放共享。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