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部新能源弃光限电日益突出,光伏发电逐步向中东部布局,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不少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屋顶”“光伏+农业”“光伏+养殖”等项目。近日在新华网主办的“2017第七届中国能源高层对话”上,由于对我国能源行业的杰出贡献,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荣获“2017中国能源影响力人物”奖。通威集团副总裁胡荣柱表示,“渔光一体”模式在带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亦节约土地资源空间,能够很好的融合现代水产和太阳能光伏两大产业,实现鱼、电、环保三丰收。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荣获“2017中国能源影响力人物”。
助力水产转型升级 实现水产、光伏1+1>2协调效应
“光伏+农、渔业模式”发展至今呈现了良好的态势,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21个省区建立了240个“光伏+农、渔业”项目,江苏、江西、山东、浙江、安徽五省水面光伏的装机容量已超过2.3GW。
2014年我国水产养殖面积超过1.2亿亩,然而养殖户受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影响,只能靠水产品的产出,获得效益并不十分理想。而且传统养殖产业仍以小规模经营与粗放型养殖为主,设施简陋、污染问题严重、效率低下、技术含量不高、养殖过程不可控,水产品安全问题严峻。
业内人士介绍,在利用水面资源养鱼的同时,再利用空间太阳能,将使亩利润比单纯水产养殖大幅提高。
在此次“2017第七届中国能源高层对话”上,由于对我国能源行业健康发展、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的杰出贡献,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荣获“2017中国能源影响力人物”奖。
“通威集团通过30多年深耕农村市场以及在光伏领域的稳扎稳打,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渔光一体”道路。”胡荣柱表示,“渔光一体”的最大突破就是“藻菌调控技术”,它很好的解决了有害藻和有益藻的生长问题。通威渔光一体项目人均管理养殖面积从现有的20-200亩提升至500-1000亩,物联网化的养殖过程管理大幅提升用户体验,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并节约劳动成本,提高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渔光一体”模式还利用技术的创新集成,建设了零污染、零排放的智能渔业养殖园区,实现全程可追溯、可控制,有效解决了食品安全中的源头控制问题,对于传统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通威已经打通了水产养殖和光伏两个产业链的上下游。推进了多年的“渔光一体”模式,正在将通威的两大强势主业相互融合推进。
大力发展和推广“渔光一体”这种清洁、高效、低碳的创新模式,不仅能实现鱼、电、环保的一体化大丰收,还将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绿色发展提供一条全新路径。
光伏渔业市场前景广阔 商业化可期
当前我国光伏行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差异明显,中东部沿海地区具备良好的电力消纳能力,加之丰富的水面资源优势,具备“光伏+渔业”的发展潜力。
“我国渔光一体市场前景广阔,”胡荣柱介绍,我国拥有4500万亩精养鱼塘,若全部建成“渔光一体”电站,发电装机总量将达到1200GW至1500GW,年发电收入高达1.2万亿元至1.5万亿元。
据悉,通威如东“渔光一体”基地是通威首个并网发电的“渔光一体”项目。项目占地面积2720亩,目前开发的第一期共500亩,养殖面积364亩,分为1个蓄水沉淀池、3个养殖池、1个人工湿地,共安装光伏组件40656块。一期建设的10兆瓦光伏电站投入1.1亿元,每年的发电约为1300万度,二期2720亩建成后共计80兆瓦,预计总投入6.5亿元。光照较好时,日发电量能达到7.8万度。该基地于2015年12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一年多来已累计发电1000多万千瓦时,收获水产品30多万斤。
通威多年的实践证明,“渔光一体”投资收益达到甚至超过预期,商业化可行。
行业健康发展仍需标准规范
目前光伏农业在业内仍是一个新生事物,尽管目前光伏渔业项目不在少数,但也出现了一些“重光轻渔”“假渔光”“伪渔光”的苗头。对此宜适当引导和规范,避免行业出现无序发展。
“建议出台标准引导行业健康良性发展,避免行业出现‘泥沙俱下’甚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胡荣柱说。
一位研究光伏农业多年的专家亦表示,光伏农业项目切忌“简单组合”,“这是一条死胡同,‘简单组合’影响农业养殖业生产简单生产,得不偿失”。
总体来看,随着以“渔光一体”为代表的跨界光伏产业在我国的不断复制、推广,不仅能大大提升我国空间、国土资源的复合利用率,实现产业的高效协同发展,而且能使太阳能这种最经济、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真正惠及全中国人民,促进并加快我国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缓解我国愈加沉重的环境、资源压力,解决我国未来的能源供应问题。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