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企业现在很少有人出来说颠覆传统医疗了,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盈利,如何活下去,度过资本寒冬。 互联网医疗,做的最早的,应该是某某医生,以在线问诊和回答患者问题的模式运营,后面加了挂号等一系列业务。再后来大家都看到了,一大批互联网医疗APP和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又如雨打芭叶般,顷刻间纷纷落马。
互联网医疗公司从诞生那天起,就打着颠覆传统医疗模式,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优质平等的医疗服务。我只能说,愿景很好,能不能实现是另外一回事。
从今年2月,国家禁止在网络售卖专家号后,依靠卖号盈利的公司,又倒了一批。能活下来的,都是资金实力比较强,或者后续资金实力比较强,政府关系维护较好的企业。
互联网医疗企业现在很少有人出来说颠覆传统医疗了,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盈利,如何活下去,度过资本寒冬。
为什么会有资本寒冬,因为生意不好做,VC们已经不是前几年那般容易头昏脑热了。讲个故事给你几千万,讲个情怀给你一个亿。那个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越来越理智和清醒,怎么去用小钱赚大钱,四两拨千斤,他们也越来越专业。
互联网医疗企业如何盈利?
首先要解决的是需求问题?或者大家说烂了的痛点。
专家号卖不成了,网上问诊盈利?你别逗我了。
网上问诊的医生层低较低,一般为住院和主治为主,高年资的医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在网上问诊,另外,高年资的医生在物质方面,也不缺。
你能给高年资医生,也就是副高及医生级别医生带来什么?
钱,对不起,我有。名气,对不起,我也有。
所以,互联网医疗企业目前能做的,不是再开发低年资医生,也不是开发高年资医生。而是怎么解决医生用你的APP和网站的问题,解决他们时间精力有限的问题。
这个矛盾能解决吗?能,退休没有返聘的高年资医生可以作为突破点,另外在医生中寻找医术精湛、但名气不大的年轻医生,以及寻求国家级专家的支持,以医生助手或者经纪人的形式出现,或许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一些。
一句话:重点突破,合力收网。
另一方面是患者或使用者,也叫用户。国人的就医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互联网医疗的主要用户,还是年轻人,也就是16-40之间,会使用互联网,相信互联网医疗的人。请注意,两个字:相信。
人的信任,不是一两天建立起来的,要么从出生起就在用,要么后天培养。互联网医疗,明显属于后者。
目前国人还没有习惯使用互联网就医,互联网医疗也无法满足患者就诊后设备检查的需求和买药的需求。有人说,简单啊,网络视频,完了开药,在买药APP上买药。问题是,网络视频受设备影响太大,开药后,处方药目前大多数还无法在网上买到,药品的质量难以保证。
最重要的是:小病可以上网看,大病慢性病肯定不会在网上看。而小病带来的利润,可想而知。
所以,互联网医疗公司,第二个要解决患者或者用户局限的问题。线上推广明显不是最明智的方式,线下推广,中老年人也不会用。怎么办?
培养年轻人的使用习惯,先抓小病,培养用户。等产业链完善了,再图大病慢病的治疗或者诊断。推广不光要有线上,还得有线下。为何不能做一些公益性的讲座或者联谊活动呢?国人对健康常识,医学知识的严重缺乏,可以作为其中一个突破点。
为什么会有医闹,因为知识或信息不对称,因为患者觉得医生开的药太贵,因为患者必须让医生觉得尊重自己,自己很重要,因为沟通出了问题。
也许互联网医疗公司,在这块,也可以大胆做些尝试。附加值的服务,有时候会带来更多的获益。
解决几个问题
1、医生的精力、时间、利益
2、患者的习惯、体验、买药
3、公司提供的平台、活动、推广、公益
4、资金的充足、政府关系
5、人员专业性和严谨性
6、平台的简便、附加值服务、关怀
7、后续产品是否能弥补之前产品的劣势或不足
8、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永不回头的毅力,以及破釜沉舟的坚决
互联网医疗是好事情,乌镇虚拟医院也上线了,丁香儿科诊所也运营时间不短了。但未来路很长,顺应国家政策,做好壁垒性产品或服务,未来才有市场。同质化,学别人,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更谈不上颠覆了。
愿医疗环境越来越好,我们都能看上病,挂上号,享受优质平等的医疗。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