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地理的人都知道,东北坐拥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面积全国最大,黑土土壤肥沃,腐殖质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是肥力最高的土壤。俗语说:黑土地不上肥也一样打粮食。正是有了这肥沃广阔的黑土地,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农业区,也成为著名的玉米、大豆、粳稻生产带,并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畅销国内外市场。正所谓,“东北熟,天下足”。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平均粮食商品率已经达到70%以上,粮食外调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北粮南运”格局已经取代传统的“南粮北调”。
但是在价格方面。近年来,东北玉米价格出现腰斩。据2016年10月,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二街村农民赵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玉米潮粮价格为0.43元/斤,按每垧地10吨计算,每吨860元,每垧地可卖8600元,每垧地预计成本为11000元,每垧地亏损2000—3000元。“如侥幸能够拿到补贴,就能少亏点。”赵颖说。
此外,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的粮食生产多年来一直比较稳定,但随着多年粗放式耕种等原因,东北的黑土地正面临日趋板结、可耕性变差等众多问题:在生产方面,农业基础设施欠账多难抗大灾,黑土地有机质含量连年下降;在体制层面,粮食主产区地方财力支持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风险保障水平低,一些政策掣肘粮食生产;在粮食流通方面,由于国际粮食低价冲击和国内托市市场扭曲,东北粮食价格倒挂,地方存储压力增大,未来通过高粮价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难度日益增大。
在东北农业亟待转型的当口,江苏、山东、浙江出现的光伏+农业为东北农业规模化、共享化发展提供了可参考和借鉴的标本,成为东北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开拓了一条新思路。所谓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主要有光伏大棚、光伏养殖、光伏农场等多种形式。
“光伏农场既可种植水稻、麦子、玉米等粮食,又可同时搞中草药、油用牡丹、无土栽培、养猪、羊、鱼、家禽类、花卉、观光旅游等特色种养殖。粮食平均亩产收益可以达到3000元以上,特色种养殖平均亩产收益可以达到8000元以上。”谈起光伏农业,中利腾晖相关负责人以中利“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光伏农场,为例向记者做了详细介绍。
该负责人表示,在光伏农场的模式基础上,还可以延伸发展“村企合作制”农场,实现全村农田农场化种植发展,创新智能光伏+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农民就业的叠加收益,切实可行让农民实现25年的稳定收益。
“建设一个0.4MW的项目,总投入约280万元。按照国家目前光伏上网电价计算,光伏发电(平均)收入约52万元/年。光伏农场约12亩土地的特色农业,种植中草药、中藏药、油用牡丹、无土栽培种植、特种养殖等,能实现特色农业净收益5万元以上/年,累计全年收益约57万元。按15年等额还本、付息计算,每年还本约18万元、支付利息约6万元、运维等管理费用约4万元,全年累计支出约28万元,按不同类别光照地区分别约为24万元~29万元的净收益。而光伏农场可提供农民就业约30人。实施全村土地“村企合作制农场”发展,可提供农民就业(2人/亩)约200人,实现20年农场工资制脱贫致富。”谈到收益,该负责人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
据了解,中利腾晖等企业创新发展的这种光伏农场模式在江苏等地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扶贫促进会、可再生能源学会、江苏省农科院等17个部委办专家组织的论证会上通过部级论证,专家论证组一致认为:中利“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大幅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填补“国内外空白”。创新“光伏农场”实现叠架收益,是一条多方共赢、利国利民的新路径,具备规模推广价值。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