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在互联网和“双创”的推动下,快速发展的这么多年,虽然行业绝大部分的领域其实并未发生太大的实质性改变,但是整个竞争格局却是越来越清晰。即便如此,我们依旧有理由来重新审视这个市场规模日益增长,且是弱经济周期的行业。
首先,纵观汽车后市场中的企业主要围绕在汽车配件、维修保养、汽车保险以及二手车流通这几个领域,而绝大部分的企业主要是以维保和配件相关为切入点,也是市场份额中比重最大的领域,所以配件和维保一定程度上就是代表了当前的汽车后市场。
而汽车维修保养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完全有别于其他两者。维修保养是一个具备技术门槛,用户自主消费困难的服务行业。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劳动力是技师,劳动工具是配件和汽修工具,劳动对象是车主,所以维保业务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技师和配件,以上门服务为切入点的o2o上门保养,就是抓住了维保领域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模式上最精简的典型代表。
其次汽车后市场创业的核心要素,得从汽车后市场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第一阶段
“门店触网”:即门店与互联网开始结合,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中的分类信息网站、搜索引擎、地图导航、团购网站将消费者导入线下服务实体;另一种是为门店提供信息化的管理工具,提升企业内部信息化和营运效率,基本停留在信息化层面,可以定义成汽车后市场的初级阶段,即“门店信息化”。
第二阶段
汽车后市场创业爆发的阶段,是借互联网和电商的普及与渗透进行汽配商品的流通,以及大量的o2o创业公司开始崭露头角。这个阶段的特征主要是供应链开始触网。虽然配件的生产制造企业依旧很难平衡已有的传统渠道和电商渠道之间的矛盾,但是配件在线销售已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逆的事实。这个阶段中,既得利益者可能并不是后市场企业,也不见得是生产制造业,很难有定论。
在这个发展阶段中,也有昙花一现,那便是上门类的项目。虽然没法成王败寇成为成功案例,但是从模式的角度上而言,笔者认为是最为接近本质和效率的,只是最后因为运营手段不足无法控制成本,末了成了众矢之的。同时也是第一次尝试将门店技师推至业务前台,以“人”的形式来切入市场。
在这个阶段,配件与互联网开始结合,“重视服务”甚至是回归行业的本质,从上门类的项目来看已经开始受到关注。
第三阶段
从不少后市场企业开始下沉以收购、托管、加盟的形式开始建“门店”不难看出,后市场需要落地,无论是出于发展的无奈还是需要,落地是必然的。
这个阶段与上个阶段最大的不同,在与过去那些互联网的后市场创业者们不再高高在上的分点“安装费“或是”施工费“来打发门店了,因为显而易见的是,门店对于刨去商品利润后的残羹冷炙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没有理由也没有义务成为后市场电商的服务配套商,更没有理由和义务将自己的用户和落入自己口袋的钱交给互联网企业。
而他们面临的竞争本身来自同质化竞争,而非来自互联网企业。所以对于门店而言,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短期利益分配不均为,长期利益不明显,单纯的线上倒流式的合作是无法保证服务的。
而互联网的后市场创业者们,为了切入体量最大的维保业务,纵然手上有擅长的配件电商业务,但是没有落地载体也是枉然,所以不得不下沉建设门店。这对于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件不擅长的事情,但是服务环节如果依旧不可控,那么相当于依旧被人捏住了命根。
与此同时,传统连锁品牌们也是在加大力度开拓门店,同时也有不少独立门店开始结盟抱团。这个阶段依旧还在进行中,但是不难看出,门店的服务环节已经收到关注,并且开始与互联网、供应链三者结合,用户在消费过程中的整个服务链路已经初见雏形。
从维保业务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汽车后市场的要素有互联网(信息化)、供应链、服务链,三者缺一不可。再回到行业的生产要素配件和技师,是整个服务链路建设中的必要环节,是需要终端来承载的,而承载的方式就是门店。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