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汽车能不能成为治理雾霾的先锋,显然不是一两个环节可以解决得了的。而是需要汽车在技术上寻求改变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这才是解决污染问题从每一个人做起的关键步骤。而具体到像雾霾的治理问题。
这几天的北方城市,可以说一直被雾霾所困扰。虽然,坊间的空气颗粒物数值、已经大到一两千,但从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仍停留在每平方米五百左右。尽管如此,这已经是前一段雾霾天的一两倍。以北京的雾霾污染为例,雾霾已经是人们不敢出屋,而在高峰时段的堵车方面,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拥堵了。如果高峰时段道路上有五分之一的车辆在行驶的话,那么,一遇到巨大的拥堵,其造成排放污染、就很可能达到千万辆车的排放辆次,这恐怕才是空气越污染、排放就越添乱的感觉。
对于抗击雾霾的问题,很显然,现在的汽车排放已经达到了很突出的程度,如果按照国际发达国家的计算,汽车在污染的问题上仅占到百分之四左右。而对于制造与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内市场,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这个比率,根据国内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国内的相应排放、已经占到近百分之三十,可想而知,汽车排放已经成了雾霾天的最大贡献者。尽管,从政府管理部门、到普通的百姓,几乎都知道汽车排放与雾霾的关联,但就是由于管理上跟不上变化以及理性消费的严重不足,这就使得雾霾的肆虐变得难以阻挡!甚至,人们祈盼北风的到来、已经远远大于对治理的期待,这不能不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管理方面,很显然对这一次长时间的雾霾有些估计不足、更有些应对不利。这不仅仅是因为,北京早已经出台了应对污染的相应举措,但就是在雾霾不断加剧的时候,似乎很难进行类似于单双号限行的举措,甚至,在网传雾霾达到数值爆表的情况下,还总是以自身的数据为主,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虽然普通百姓对官方的数字信任度较大,但如果这么严重的雾霾,都不能及时的在控车上应对,只是从几天前的黄色警告、变成了橙色警告,这难免不让消费者产生更多的失望。
按理说,面对着这么大的雾霾,既然早就公认了汽车的问题最大,就应该在限行的问题上,少一些妥协、多一些严厉,这才是对社会最负责的表现。谁都知道,堵车情况下,汽车的排放要比行驶情况下高出数倍,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动用行政手段加以限制,显然是无法从根本上减缓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的。哪怕这样的限制,仅限于早高峰与晚高峰的各三个小时、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减缓城市空气承受力。所以,要想治理好雾霾,就需要在执行层面先解决好不作为问题,这才能给社会百姓起到真正的表率作用。
其实,既然雾霾的肆虐离不开汽车的巨大排放,那么,如何治理好汽车技术层面的排放以及如何在消费层面解决问题,这都是刻不容缓需要改变的新观念。随着国六标准的出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汽车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考虑到,在市场销售方面的弄虚作假现象严重,像有些环节,用国一的车辆稍改头换面就可以当国三、国四销售,这不能不说,是存在着巨大排放隐患的根源。如果,政府在这一点上都不能够解决问题的话,纵然就是实施了国六,又能有什么用呢?!所以,现在的治理污染,绝不是头痛医头式的治理、而是整体上杜绝一切污染源的形成,这才是比什么都更加重要的。
具体到观念的转变,恐怕没有什么比消费本身的改变更重要了。像北京汽车保有量将近六百万辆,一旦在雾霾天更多的车型上路,显然就会对雾霾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在政府推进雾霾限行规定的情况下,消费者理应做好减少出行的准备,这才是全社会共同抗击雾霾的重要手段。而从现实的状况来看,政府对雾霾天气的应对方式,显然是需要进一步改变与完善的。就拿油价窗口打开一事来说,在雾霾最重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还要降低油价,这不是从另一个侧面鼓励汽车消费吗?尽管油价降低与雾霾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如果明智的选择,完全可以将成品油降价向后顺延,或者将降价的时间冻结起来,待以后天气改观了再按周期降价也不迟。所以,在抗击雾霾的过程中,就应集中全社会的智慧、鼓励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是不让雾霾肆虐的关键所在。
客观地讲,汽车能不能成为治理雾霾的先锋,显然不是一两个环节可以解决得了的。而是需要汽车在技术上寻求改变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这才是解决污染问题从每一个人做起的关键步骤。而具体到像雾霾的治理问题,更应该让消费者意识到,少开一天车对减少污染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治理雾霾做出每个人的贡献。否则,无论是管理者的犹豫不决、还是消费者的事不关己,都可能对污染形成无形的放任,这才是最不应该发生的问题!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