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领跑者”是光伏革命中的一枚棋子

【编者按】竞争在各行各业都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一剂猛药。光伏同样也不例外


尼采曾说过“杀不死我的,会让我变得更强大”。竞争在各行各业都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一剂猛药。光伏同样也不例外,从欧美“双反”的颓废到今年我国“630”抢装高潮,光伏人似乎一直在大起大落中战战兢兢的前行,优胜劣汰。自领跑者项目推行以来,光伏行业更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频频爆出的低价好似一个接一个的回马枪,打的他们连躲闪的空间都没有。整个光伏圈也从最初此起彼伏的争论,转向了平心静气的理性思考,这接不住的“回马枪”到底蕴藏怎样的深意?

领跑者初衷意义深远

自2015年6月,山西省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推出至今已一年有余。众所周知,“领跑者”计划推出之前,不少投资商通过不断压缩投资、追求低价来获得收益,而这就带来电站质量良莠不齐。据此前,记者发布的报道(参见:“光伏电站长期可靠性隐患重重,多方推动产业升级”)。第三方认证检查机构北京鉴衡在对新疆某8MW光伏电站的抽检中发现,3178块光伏组件中红外成像抽检2856块,其中19%存在虚焊热斑效应;青海某50MW光伏电站,抽检44080块光伏组件,发现29%光伏组件出现明显蠕虫纹隐裂;某国内知名组件厂生产的1.6MW组件到货验收中,抽检中发现10%组件外观故障,20%存在隐裂故障;甘肃某10MW光伏电站,抽检发现高达58%的光伏组件出现功率明显衰减。为此,2015年1月8日发改委等八部门发布的《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所谓“能效领跑者”是指同类可比范围内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产品、企业或单位。发改委将同有关部门制定激励政策,鼓励能效“领跑者”产品的技术研发、宣传和推广。而“光伏领跑者”则是与其并行的一种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

从更深远和广阔的意义来讲,国家制定领跑者计划的初衷就是通过提成产品科研效率,降低度电成本,最终实现平价上网。光伏行业尤其标杆企业通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刷新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来提升量产效率。从首个“领跑者”基地——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的建设情况来看,17%及以上转换效率的组件产品市场份额在大同一期领跑者项目中占比达到了70%。也就是说,光伏产品制造商只有拥有更先进的技术、生产出更高指标的产品,才能在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中参与产品选型竞争。

“领跑”的是品质还是价格?

进入2016年,随着“领跑者”指标高达5.5GW之多,五大四小、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地方龙头为获取竞争性领跑者建设指标,企业频频爆出低价。8月29日,在山西阳泉领跑者中标名单中,协鑫以0.61元/Kwh的价格上榜。同一天,在山西芮城领跑者中标名单中,协鑫又以0.65元/Kwh的价格上榜。无独有偶,在9月5日公示的包头领跑者中标名单中,华电和昌盛以更低的0.52元/Kwh上榜。而在11月25日,乌海市光伏领跑者中标名单中,英利更是以惊人的0.45元/Kwh位居榜首。频频爆低的价格,让整个光伏圈炸开了锅,随之而来的猜测此消彼长。业内人士称,原本应以高品质“领跑”的品质计划,现在却成了企业的“低价肉搏场”。

了解光伏的人都应该知道,领跑者项目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领跑者的开标价格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整个光伏产业现状甚至是未来趋势的风向标,在领跑者项目中报出了低价,那么在其他项目上的价格就不是企业本身能随意决定的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敢报出如此低价的。

猜测一:国家是否通过竞标探底价格倒逼企业报低价?

2016年9月20日,《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意见稿)》中提出:2017年1月1日起,拟对新备案的光伏上网电价三类地区分别从目前的0.98元/Kwh、0.88元/Kwh、0.80元/Kwh下调至0.75元/Kwh、0.65元/Kwh、0.55元/Kwh。这一政策的爆出不仅让人浮想联翩,无论是之前协鑫报出的0.61元/Kwh和0.65元/Kwh,还是华电和昌盛的0.52元/Kwh,似乎都迎合了此次调整的标杆价格。相关人士分析,在各环节利润压缩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按下调后的电价计算,收益率大概在7%-10%之间,但如果将开发费用,二三类地区限电、财务成本、总包利润、土地成本等隐性因素考虑在内,部分地区收益率不足3%。难道企业真能接受这样微小的利润空间?众所周知,光伏平价上网是必然趋势,政府也正加快脚步助推这一目标的实现,而领跑者中标价格作为行业的风向标,此前让人大跌眼镜的价格是否与此通知有某种迷之关联?国家是否想通过竞标的方式通过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来探底价格?我们不得而知。

猜测二:企业报低价是为了炒作?

自从开标价格公示,几位低价竞标的企业几乎个个被骂。目前,光伏圈比较流行的观点有几种:一种认为很多明显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主动出击低价中标,并不是其能很好地控制成本,也不是有足够资金支撑,而且靠爆冷的话题炒作提升曝光率,将项目变成身价百倍的“聚宝盆”,这样的企业通常“捞一票就走人”,反正他已经赚到了,做坏的产业有资本市场和股民兜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中标拿到项目,就可以转身再次招标,风险转接的同时还能赚到“吆喝”;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纯粹搅混水,他吃不到肉也让你喝不到汤”,项目先拿到手里,拖着不开工,也就没有多少投入,拖到最后不了了之。但笔者认为,上述几家企业都是业内龙头、央企等,不在炒作之嫌也不敢炒作。

理性分析:被砍下来的“价”里都有什么?

一、技术的革新。这一原因被广为接受,有专家在采访中说到:就上半年光伏市场来说,用日新月异毫不夸张,技术的发展飞速,各种高效电池发展也很迅猛,不管单晶还是多晶导入产业化的速度都非常快,应用端的创新也非常多,毕竟技术的革新可以不断压低成本。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1500V系统被光伏业界人士频繁提及,部分企业甚至抢先推出了1500V产品。光伏企业深知,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需要不断压低成本,提高发电量,1500V新技术恰好可以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企业之所以能在领跑者项目中敢出低价,正是由于手中握着“技术创新”这张王牌。

二、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整合。很多企业的产业链比较单一,只生产上游的硅片或电池,或者只建电站,这样的成本控制起来压力就会很大,要想让“海绵挤出水”,就需要整合整个产业链,让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都在可控范围内,这样就可以协调各利润空间以实现真正的成本下降。

三、限电与路条。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5年度全国光伏弃光40亿度,占新增光伏装机的三分之一。其中,甘肃限电31%,新疆限电26%。进入冬季以后,新疆限电59%,宁夏限电39%,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当地火电占据大头,而电力消纳能力有限。而领跑者项目中,国家承诺外送通道同期建成,避免了弃光、限电的情况发生,对于竞标者来说,其风险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这也是很多企业在报价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同时,常规的光伏项目,路条似乎成了行业公开的“潜规则”。这笔高额的“买路钱”一直困扰着企业,而在领跑者项目中,地方政府承诺将一路为企业“保驾护航”,省去了这笔钱,企业的成本自然也就相应的下降了。

低价是为了“断奶”更是为了“革命”

新能源尤其是光伏,为什么没能大规模代替传统能源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贵了”。从诞生起到现在,它始终走在了降价、降价、再降价的长征路上,目前也还远没有到头。只是,最近的步伐有些快,很多业内的人有些接受不了了。但不管接受不接受,光伏行业必须要、也必然会降低价格。不然,如何跟火电、煤电竞争,不能总是靠政府的补贴生存,早晚都是要“断奶”的。

对目前的光伏行业来说,推动光伏产品价格下降的,核心因素还是技术进步和创新。如果只有个别企业的爆冷可能是非理性的恶意竞争,但趋势性的下降只有真的是以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把成本降下来,才能有打价格战的底气吧!技术进步或许正在以超越普遍预期的速度向前,突破口正在来临或者是已经来临,只是我们还没敏锐地察觉到!

同时,中国光伏市场的价格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像美国、智利等国家度电成本报价早已达到几美分。如果光伏企业想着拥有稳定、可观的利润,那恐怕要大失所望了,未来,价格战只会越来越猛烈,价格的刀片会将企业的利润削得越来越薄,毕竟光伏的背上还有一项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革命”,革煤炭、火电的命、革传统化石能源的命。

站在光伏新时代的起跑线上,光伏圈的运动健将们,在憧憬终点光伏平价的胜利喜悦之前,先勒紧裤腰带在价格的跑道上撕拼吧!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