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聊天、玩游戏等。更为重要的给现实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在如今这个社会,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跟互联网打交道。难道有一天各行各业离开它都无法发展了吗?值得思考......
10月26-28日,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暨展览会(2016SAECCE)在上海召开,300余位国内外专家对我国汽车产业转型中面临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凤凰汽车作为本次活动的合作媒体,将在第一时间报道大会精彩内容。
关于互联网汽车如何与传统汽车企业融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程惊雷认为互联网汽车是汽车产业实现物联网最佳的实践,将来没有互联网的汽车产业是不会有未来的。以下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程惊雷演讲实录。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程惊雷
非常高兴能够在这个舞台上跟大家见面。我的演讲题目是“变量@互联网汽车”。我用函数公式来表达智能网联汽车对未来移动生活影响的要素,这个函数是Y=F(X),X代表什么?需要将来的人们不断地迭代发展概念和原理。我们认为汽车历史以来是由需求所驱动的,从过去的蒸汽机,到现在推进的无人驾驶技术,从车载收音机到一直正在推进互联网系统在整个的应用和社会环境的建设。商业模式也随着互联网汽车不断地发展正在逐渐的蜕变。从传统的整车销售4S店模式更多的向将来有共享的租车的模式转移。
我们认为我们如何来看待互联网汽车?互联网汽车不仅仅是在汽车上面加了一个屏,或者加了一个信号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认为互联网汽车是汽车产业实现物联网最佳的实践。从web1.0到2.0主要是从消费物联网到一般物联网的概念。但是从现在最大规模,整个地球上移动的节点将成为物联网环境下最大的数据体系。我们认为未来的互联网汽车会影响到我们的出行,也影响到我们的工作,也影响到我们获取资讯的方式,以及未来所有的支付。
在几年以前我曾经在一个公开场合讲过,如果将来没有互联网的汽车是不会有未来的。我在三年以前在跟同事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他也非常同意我们的观点,汽车加上互联网的结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了。我们看互联网汽车的变量,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增加了驱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要素,我们把它称之为“第二引擎”。
上汽作为参与这一工作的一分子我们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开局,在荣威RX5下线以后一个半月里边获得了百度2.7亿人的关注,我们如何来让互联网汽车成为一种感知的体验?当然我们在传统的使用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抱怨,我们抱怨地图,我们抱怨很多在车上的一心二用,我们也抱怨很多体验,整车全生命周期当中体验的纠结。我们认为互联网汽车最终的目标是能够构成一种生态体系,能够为我们的用户提供关怀性的服务。
我们考虑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认为需要看几个问题:
第一,互联网汽车未来的发展。我们要关注几大问题,一个是我们是不是拥有一个开放的平台;第二个我们是不是拥有一个真正生态的帐号;第三,是不是能够有一个持续的,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操作系统,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和将来智能汽车发展所需要的适应的操作系统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关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未来几年当中能够使得我们的带宽是不是能够更加支持互联网汽车整个产业的运作。
这里边列示了一下看到数据的引擎,我们看要形成一个核心的基础能力来协助系统的功能,并且在硬件和云端服务方面给大家带来一致性的体验。当然开放平台是汽车工业必然的未来,刚才赵教授也讲到了现在整个产业从过去垂直状态到网状状态。而网状状态里边我们可以看到有更多新技术的开发者和新技术的拥有者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生态体系。从这张图上面可以看到我们有很多的变化,我们看到了软件的产业,包括很多信息产业的公司都在进入到汽车领域里边来。
我觉得汽车作为未来移动服务必然是一个开放的实物形态,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体系。在这里边我们会进一步挖掘生态体系当中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合作成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生态的帐号体系。我们关键问题是看我们的生态帐号除了为你的汽车使用过程当中提供专属服务以外,关键问题是看能不能延续,把你的用户习惯,把你所有的需求,把你的喜好,包括你驾驶行为模式持续的优化是不是能够带入到下一辆汽车里边,带入到下一辆租用的汽车里边去,不一定是购车的汽车。而这个习惯会带入到第二代互联网和第三代互联网汽车。
上汽作为参与者,我们只是走了第一小步,虽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果,但是我们认为智能网联这条路非常长,我们不能说目前为止互联网汽车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我相信在全体汽车人共同努力下我们未来给用户提供的将是一辆能够跑在云端上的汽车,而物联网将是整个汽车生命周期当中提供最好关怀、最贴心服务使用体验的一种产品。
刚才赵教授非常激动的把“传统野蛮人”和未来的汽车人结合起来表述。作为开发互联网汽车,我们和我们所有合作伙伴,关键是要坚持这三个观点,第一个保持对制造业的敬畏之心,拥抱互联网的变革之心,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来秉持用户满意的初心。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