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页岩革命”的影响下,世界主要资源国均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对本国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力度。在这些资源国中,中国无疑属于最积极的国家之一。从2010年第一口页岩气井——威201井开始投产到2015年全年页岩气产量达到45亿立方米,在美国以外的众多页岩气资源国中,中国的页岩气开发速度无疑是非常快的。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目前已成为北美洲之外第一个页岩气资源实现规模化商业开发的国家。
为了更为有效地推进页岩气开发,国家能源局在9月14日印发《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十三五”规划)。根据规划,2020年页岩气产量目标为300亿立方米,2030年为800亿至1000亿立方米。宏伟的发展目标,无疑为未来我国页岩气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与机遇相伴的,则是页岩气开发面临的诸多挑战。笔者认为,在中长期内,影响页岩气规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技术、经济和环境。为什么是这三个方面而非大家所熟知的技术或技术与经济呢?
首先看下美国页岩气的开发历程。外界将美国“页岩革命”成功归因于技术因素,但事实上,页岩气开发所依赖的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早在上个世纪就在美国实现突破。但美国“页岩革命”的出现并非上世纪,而是在2005年之后。原因在于技术问题解决之后,还存在经济和环境上的制约。而这两个制约因素正是在2005年后被消除的。
经济方面,2003年后,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增长,天然气价格随之增长,且与石油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即此时页岩气开发已变得具有经济性。在环境方面,由于页岩气开发所依赖的水力压裂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对水资源产生污染的风险,因此,在美国联邦政府及很多州政府当时的环境法案下,此类技术是无法规模应用的。然而,2005年,美国政府通过《能源政策法案》,人为将水力压裂技术从许多联邦环境保护法中去除,如《安全饮用水法》,这项免除条款被称为“哈里伯顿漏洞”。可以说,正是由于经济和环境约束的消除,才最终导致了后来的“页岩气革命”。
然而,美国《能源政策法案》虽然在法律上为页岩气开发消除了环境约束,但本质上并没有解决页岩气的环境约束。随着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美国社会各界对其环境影响的担忧也开始出现。2008年以后,陆续有机构和学者发布公开报告和文章来论述页岩气的环境影响,这使得美国政府开始真正着实解决这些开发环境问题,而非回避。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在页岩气开发的环评中开始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并且美国环保署也于2011年8月提议针对非常规油气开采的特定过程或设备建立新排放源性能标准(NSPS)和国家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NESHAP),并将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甲烷减排技术和方案纳入到其“天然气之星”计划当中。
因此,对页岩气开发而言,技术突破是前提、经济可行是基础、环境友好是关键。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能源局四部委联合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简称“十二五”规划)中就强调,资源评价与科技攻关是两个重点工作任务;而在“十三五”规划中科技攻关仍然位列四大重点任务之首。目前,我国形成了适用于四川盆地的涪陵等3500米以浅海相区块页岩气开发的相关技术,对于更深层页岩气及其他构造差异的区块,仍缺乏相关技术,且涪陵等区块所采用的技术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气井水平段钻进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井采用的是污染风险相对较大、成本较高的油基钻井液,而美国则多采用水基钻井液。因此,仅技术这一项挑战,值得我们更加重视。
“十三五”规划正式提及了经济与环境挑战,例如,“十三五”规划指出页岩气开发面临市场开拓难度较大的挑战,认为天然气相对于煤炭和石油竞争力的下降、国外天然气的引进及常规天然气的低成本都对页岩气开发构成挑战;同时在环境评估部分,“十三五”规划谈到了页岩气在开发过程也存在一些环境影响。但从论述的深度和强调的程度来看,还没有将其提高到与技术相等同的高度。当然,技术、经济、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的,技术的突破有可能带来经济的改善和环境制约的消除,但这之间并非是直接相连的。
由此可见,我国页岩气开发还应将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对经济和环境因素的解决上。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当前的补贴并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在“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提出,补贴虽然仍将继续,但额度将在未来不断减少;环境方面,国内也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页岩气开发的环境问题,并且“十三五”规划也首次提到页岩气开发的环境问题。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页岩气环境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相应的页岩气开发的环境监管也将趋于严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中国页岩气行业而言,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而“十三五”规划中对页岩气开发目标的实现难度,也是异常巨大,特别是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和环境因素凸显的情况下。
但是,正如任何事物发展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一样,上述挑战主要存在于页岩气发展的早中期阶段。对挑战的充分理解并不是要阻止页岩气的开发,相反,认识挑战是为了页岩气产业的更好发展。对于页岩气政策的制定者而言,认识挑战有利于更好地制定政策;而对于页岩气行业从业者来说,认识挑战有利于提前谋划发展策略。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