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人提出,如果在高速行驶的高铁上建移动风电站,把发电机发的电能和车辆消耗的电能结合在一起,实现自发自用的循环发用电模式,将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高铁与风电有什么关系?
有人提出,如果在高速行驶的高铁上建移动风电站,把发电机发的电能和车辆消耗的电能结合在一起,实现自发自用的循环发用电模式,将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这个大胆的设想是否能够成为现实不得而知,但似乎也预示着高铁与风电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其实,大型风电机组的功率等级和电力机车处于同一水平,电力机车再生制动工况也与风力发电工况相似。而真正将高铁与风电嫁接起来,将高铁的灵感复制到风电中,并将风电推向新境界的,是中国中车。2016年10月19日开幕的“2016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中国中车亮出若干行业领先的风电利器,为风电未来提供若干系统解决方案,呈现“中国高铁般”的风采。
完整产业链优势凸显
曾经有一名来自瑞典的商人,在京沪高铁上立了一枚硬币,这枚硬币在时速300公里时屹立不倒,直到列车进站依然直挺挺地立着。这枚硬币在国内外都是“超级网红”,它形象地诠释了高铁的高速和平稳。
这种高速和平稳正在被中国中车复制到风电产业中。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低风速区域微观选址与优化、山地风电场如何降噪、高海拔发电有何高招、海上风力发电机技术及可靠性探讨……这些前沿的问题,中车都将一一回答。3MW风力发电电机模型、6MW风力发电电机模型、5MW永磁半直驱风力发电机、2MW双馈风力发电机、YJ258C风力发电机、2MW风电齿轮箱、2MW双馈风电变流器……这些影响未来风电的产品竞相亮相。
中国中车不仅是世界高铁巨无霸,也是风电行业“老司机”,已经具备成熟完整、富有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布局,产品涵盖超级电容、风电变流器、风电电机、齿轮箱、风电风片、减振器件、塔筒等全系列配套产品。其中风电叶片、风电塔筒位居国内前三,风电减振占据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核心部件风力发电机更是行业标准制定者。
中国中车有着众多同行不具备的独门绝技。比如,中国中车2015年收购了英国深海机器人公司SMD,可为未来海上风电开发提供强力支撑;中国中车产品已经遍及全球七大洲及国家和地区,这为风电出海奠定了广阔的市场基础;中国中车已经是尽人皆知的品牌,为风电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口碑上的支撑;中国中车拥有国内最顶尖的“大国工匠”,其高端装备所特有的高超精细制造技术复制到风电中,更能制造出质量上乘的产品。
中车风电的卓越根本上来源于其“高铁般”的技术实力。中国中车研制了世界领先的耐高温、高寒、高风沙、高原等高铁列车,这些技术水平和制造经验也成功移植到风电中,也研发了适应高原、高寒、高风沙、山区等区域的风电。比如在富有技术挑战且未来市场广阔的高原风电和山区风电上,中国中车是唯一参与编制行业标准《高海拔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导则》和《低风速发力发电机组选型导则》的整机商。中国中车还拥有完整的陆上风电产品线,可以为客户提供从1.5MW、1.65MW、2MW、2.5MW、3MW各型双馈型风机。
将风电打造为中车新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中国中车风电装备产业蓬勃发展,营业收入由2010年的53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13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2%以上。
站在新的起点,中国中车对于风电产业制定了新的战略规划。中国中车副总裁孙永才表示,中国中车计划将风电产业打造为中车轨道交通以外新的支柱产业,将“中车风电”打造成行业领先的企业。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要理顺产业运营和管理机制,整合中车风电资源,打造中车风电整机产业发展平台;其次,加强技术资源整合和引进,实现风机装备质的提升;第三,强化差异化竞争策略,加快特色风机产品研制步伐;第四,积极开拓风资源、维保、海上风机和国际市场等。”孙永才说。
这种底气来自于中车自身的优势。风电产业是国家支持和大力推进的产业,市场容量和潜力大、技术门槛高、资金实力要求高,与中国中车的技术、试验、制造体系契合度高,与中国中车相关企业的产业链协同性高,且中车两家风电整机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和经营人才,在研发和制造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也获得了国内主流发电商的认可,在行业内已经有良好的知名度,有扎实的市场基础。
凭借在技术、品牌、产业链、全球市场、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未来的中车风电将在风电装备、风资源获取、风电服务、海上风机和国际市场等各方面加速推进,像推动高铁出海一样将风电推向全世界。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预测,全球风电市场年新增装机容量将会以6%-10%的增速持续到2018年。亚洲、欧洲和北美依然是装机主力,南非、印度、拉美市场也在异军突起。这些都是中国中车影响显著的区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