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世界上CFB(循环流化床)技术发展了41年,我国用十来年走到了世界前列。但这还远远不够。
2013年,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在燃煤发电领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容量最大的全国首台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四川白马600MWCFB示范工程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在大型超临界CFB机组建设运行及相关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结合我国煤电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CFB机组的重要意义已经开始显现。
燃料范围广
CFB技术利用了流态化现象,即当气体或液体以一定的速度向上流过固体颗粒层时,固体颗粒层呈现出类似液体状态的现象。在这种状态下,锅炉内循环颗粒具有较高热惯性、燃料停留时间长、气固间混合强烈,这些条件使得CFB锅炉的可选燃料范围很大。
“一般来说,普通煤粉炉燃料的选取范围仅局限于无烟煤、烟煤、褐煤,且对热值、硫分、水分等指标均有较高要求。”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毛健雄介绍称,“而CFB锅炉可以使用传统煤粉炉不能充分利用的多种燃料,热值可以低至1500Kcal/kg,可以使用高硫次烟煤、煤矸石、泥煤等煤种,甚至石油焦与生物质。”
相较已有100年历史并已成为煤电主导技术的煤粉燃烧锅炉,CFB锅炉还很年轻。业内专家认为,煤粉炉技术发展已经接近顶峰,而CFB锅炉的流态化燃烧等理论还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其对低质煤的适用性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350MW超临界CFB锅炉在国内的订货量已超过60台,其中多数燃料为低质煤种。未来低质煤发电市场对于CFB锅炉的巨大需求可见一斑。
锅炉内减排
CFB锅炉的流化原理使其可以选择的燃料范围十分宽泛,而相比于煤粉锅炉需要尾部装置进行脱硫脱硝,CFB锅炉的燃烧原理使其得以在锅炉内部实现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据介绍,由于CFB锅炉采用低温燃烧和分级燃烧,燃烧温度控制在800-900摄氏度,较低的温度使得氮氧化物的生成量降低,不需要采用传统烟气催化脱硝的SCR技术就可以较好地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并可通过向锅炉分离器入口喷氨脱硝的SNCR技术简单有效地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我们的机组完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并在取消SCR的基础上,氮氧化物排放仍低于50mg/m3.”江苏华美热电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文强介绍称。
此外,在脱硫方面,CFB锅炉可以在燃烧过程中通过喷入石灰石的方式来经济、有效地进行脱硫,并可采用烟气CFB干法脱硫来进一步降低降低SO2排放。而由于CFB炉内燃料的长燃烧时间和较低含碳量,其CO排放也非常低。
“CFB锅炉本身拥有20%至30%的脱硫能力和60%以上的脱硝能力。即使燃烧劣质燃料,其SO2、氮氧化物等锅炉本体主要污染物排放仍低于燃用优质煤的煤粉锅炉。”国家发改委自主研发超临界600MWCFB锅炉专家组专家卢啸风指出,“随着煤电超低排放改造推行,煤粉炉开始更多地选用优质煤,相应地有更多劣质煤需要处理,CFB锅炉的需求会继续增长。”
混烧生物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15年巴黎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今年9月3日,中国和美国向联合国递交了《巴黎协定》批准文书,向全球做出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庄严承诺。业内人士认为,超低排放改造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燃煤电厂在碳减排方面的压力也将逐渐增大。
我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届时,无论是出于国际舆论影响、国内市场形势还是对自身利益的考量,煤电企业都要想方设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据介绍,由于CFB锅炉中循环物料强烈的湍流混合,理论上可以以任意比例将煤与生物质进行混烧,而燃煤锅炉混烧生物质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措施。掺烧生物质、提高机组参数以及热电联产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将大大提升二氧化碳减排效果。
而对于广为关注的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毛健雄表示:“CCS是二氧化碳减排的最终手段,单靠CCS无法达到《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他认为,机组参数提高、生物质混烧、热电联产等措施是碳减排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配合CCS技术的成熟与完善,才可能最终实现“全球煤电CCS化”。
我国燃煤发电锅炉,包括煤粉炉和CFB炉,无论在参数、效率还是煤耗,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据了解,除了技术上的领先外,截至目前,我国在煤粉炉和CFB锅炉领域拥有的超临界机组数量和容量也均为世界首位。业内人士表示,面对总量控制、污染物控制、温室气体减排等多重压力,未来CFB锅炉及相关技术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