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我国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倒计时的开启,北京飞控中心,这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的“神经中枢”,再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新的任务、新的特点,给飞控人带来了新的挑战。
发射前夕,中国航天各路大军汇聚于此,汇聚在中心飞控大厅里,紧张忙碌的等待着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开始。
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中心副主任李剑介绍:与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不同,这次任务中心面临着任务周期更长、在轨试验更多、技术要求更高的形势特点。特别是在关键飞控技术上,面临5大全新挑战——
中长期定轨预报精度要求高。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轨道比天宫一号高出几十公里,需要在飞船发射前20余天实施轨道维持,同时兼顾调相、圆化和轨道高度控制,对长时间轨道预报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接轨道远导控制策略设计与验证。为适应空间站交会对接任务目标飞行器不进行调相的控制需求,神舟十一号飞船需具备在初始相位差、入轨远地点高度的一定范围内进行交会对接的能力。北京飞控中心需重新设计远导控制策略,应急控制策略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短弧段快速测定轨。神舟十一号远距离导引第5次控制与自主导引段第一脉冲控制的时间间隔仅为2圈,定轨时间仅1圈,对短弧段定轨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返回前快速轨道控制。为验证飞船快速轨道控制能力,飞船返回前的轨道维持采用一圈内两次变轨的控制模式。
伴星飞越观测及驻留轨道控制。在组合体运行阶段,中心要控制伴星实现飞越观测组合体等试验;同时还要实现驻留点捕获、驻留点保持、驻留点转移等复杂类型控制,驻留及飞越轨道精度要求高。
技术挑战之外,飞控中心还面临很多潜在的风险:航天员在轨飞行长达33天,要求地面飞控人员长时间值守,飞控软硬件系统高强度不间断工作,地面测控网全时段连续跟踪,对测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各类应急情况下系统综合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飞船太阳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踪太阳功能验证、人机协同在轨维修、伴星释放及飞越探测等崭新的在轨试验对轨道控制精度、系统间协同配合、地面监视判断要求都很高。
面对新的挑战,北京飞控中心从完善方案预案到关键技术攻关,从组织联调演练到强化岗位训练,均已做好万全准备,再征太空。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