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未来中国将形成全球第一大碳交易市场

【编者按】中国碳市场大有希望,但需要在有效性、流动性、稳定性上做一些更有创新性的探索,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碳的定价机制


梅德文是在出席6日在上海举行的“绿色金融国际研讨会”时做上述表述的。在此之前,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透露,中国已经决定在2017年启动全国性的碳市场建设,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碳产品定价的有效性。

据梅德文介绍,2013年中国开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进行试点,已经进行了3个完整的履约期,2015年这7个省市GDP(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的27%,而碳配额竟占全国的40%左右。

“这个占比还是很大的”,梅德文感叹道,“但这7个碳交易试点2015年的交易量大约是3786万吨,交易金额是4.4亿元(人民币,下同),这个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应该都不是特别大”。

究其原因,梅德文分析道,“由于这7个碳交易试点是一个区域分割市场,比如北京的配额只能在北京卖,不可能放到上海卖,上海的配额只能在上海卖,不能拿到北京卖,所以规模很小,对交易量影响不是很大。此外目前中国碳交易试点还是现货交易”。

为了开展统一的碳市场,中国将在电力、石化、化工、建材、航空、造纸等八大行业年排放量超过10000吨标煤,22000吨二氧化碳排放的企业进行强制排放,梅德文表示,“这样中国就会形成全世界第一大碳交易市场,这样的市场建立后,会对中国的节能减排甚至经济转型做出重大贡献”。

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这样一个有效性、流动性、稳定性的碳市场呢?

梅德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在市场的有效性上,还是需要有一个更大规模的交易市场,需要更加多元化和不同类型的交易主体。

其次在市场流动性上,无论欧盟还是美国的碳市场,主要是以金融产品、金融工具为主,未来中国的统一性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在适当的时候也应该研究推出中国碳金融产品,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价格机制。

最后在市场稳定性上,目前中国七个碳交易试点价格并不相同并且价格偏低。应当通过真正的价格来反映市场的稀缺程度,影响市场的结构转型和稳定性。此外强制的碳信息披露,也需要研究更具灵活性的交易规则。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