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红红火火。产品品质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认可的关键。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红红火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4万多辆,销售33万多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从数据看,产销两旺,供需基本平衡,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片繁荣。但也有产能过剩的隐忧。各地对新能源汽车热情高涨,大大小小的企业纷纷加入角逐,有条件的上项目,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上项目,都在觊觎这块“唐僧肉”;一些地方政府推广新能源汽车可谓力度空前——以去年为例,对续航里程大于25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国家补贴达到每辆5.4万元,北京、广州等地则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按1:1的比例再加以补贴。
在此背景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势头逐渐显现。在不少地方,粗制滥造的新能源汽车充斥市场。有业内人士不客气地指出,有的电动汽车,用肉眼都能看出不怎么样。为了拼低价,有的电动汽车连ABS都不配备,其中还不乏知名产品。这样的汽车怎么能让消费者满意?上路之后安全性到底有几分把握?并非所有戴上“新能源”帽子的汽车都会受到青睐,如果不从供给侧入手,尽早解决安全和质量等问题,最终必然影响需求侧。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涵盖上游的锂矿、中游的动力电池、下游的整车生产,以及充电配套设施等后市场服务。我国是汽车大国,转方式任务繁重而迫切,发展新能源汽车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前几年光伏产业从跑马圈地财富积聚,到泡沫破灭一蹶不振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大干快上不符合市场规律,一味求发展往往容易忽视质量,靠政府补贴过日子也不是长久之计。
新能源汽车产业启动初期,需要“政府之手”“扶上马,送一程”,但持续发展的后劲,则更多需要“市场之手”来推动。汽车不仅仅是能跑起来就大功告成了,更大的考验是如何跑得安全,如何跑得持久。如果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即便是看似“钱途无量”的新能源汽车,也难免陷入产能过剩的危险,失去发展动力,这是值得警惕的。
关于这个话题,张炤虎做出了分析点评:
张炤虎:大家关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问题,其实有很多复杂的背景。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各地的热情之外,还有一个背景就是从2014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逐步出现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预计到2020年,最激进的一种估计是大概有3000万台过剩产能。这些车生产出来了就搁在那儿了。
那么。如何化解这些过剩产能?最直接的一个办法就是转变产品结构,把这些产能转移到新能源汽车上,让新的市场来带动这些产能的消耗。但是这种释放的方式,使得大家急功近利了,大家都去做这件事情,它带来的结果就是一哄而上。实际上,新能源汽车有很多的短板并没有得到解决,包括刚才提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三个主要的零部件的某些方面上我们还存在技术的瓶颈,也包括标准上的不统一,还有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都在客观上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果我们任由这种情况继续蔓延,有可能会加重汽车产能过剩的状况由结构性过剩变成绝对过剩,所以我们对这些问题还不能掉以轻心。
我觉得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靠标准,我们要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要突破技术瓶颈,要把攻破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当中最关键的充电桩问题、小区充电问题,还包括充电桩的兼容等问题。现在虽然有了一些突破,有了一些标准,但还远远不够,只有把这些问题、标准解决掉,我觉得才有可能谈到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我们总是讲,要依靠供给侧的改革,来把产品打造的更完美,让大家愿意消费电动车,敢于消费电动车。实际上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整,包括政策上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允许市场来调配这些要素。但是实际上,现在各地一哄而上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并没有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搞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从“骗补”的这件事情我们反思,政府也要钱,大专院校也分补贴,同一个项目的经销商、零部件厂商、主机厂都去要这个钱,实际上我们看的还是利益,而不是长远来看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产业。如果说原来是大车占用了道路资源,而我们现在还是造大车,只不过把发动机变成电动机,那这种所谓的环保、利用资源体现在哪?我们把废油变成废电,这一样也是没有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统一思想,各地也要提高门槛,把这个问题放长远,只有突破了这些瓶颈,明确了相关的标准,改善了基础设施的环境,我们才能谈到这个行业、这个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