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制造企业紧紧抓住全球轨道交通产业持续发展和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把“创新、品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中国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制造水平迈向世界先进水平。
“十二五”期间,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中国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制造企业紧紧抓住全球轨道交通产业持续发展和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把“创新、品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中国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制造水平迈向世界先进水平。
2015年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5年6月1日,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合并,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正式成立;
2015年6月8日,南车和北车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复牌上市;
2015年8月,中国南车集团、中国北车集团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完成合并重组。
中国中车成全球巨无霸
重组合并后的中国中车,继承了原中国北车、中国南车的全部业务和资产,实现了双方的技术、研发以及各项资源的融合,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经营规模跻身世界500强行列。
按照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金融和服务业、其他新产业六大产业布局;
中国中车以铁路装备、城市轨道交通及基础设施、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为四大经营板块;
打造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跨国经营、全球领先的大型综合性产业集团。
中国机车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中车以中国标准研制成功的动车组,成为突破动车组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战略体现。相继构建了以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为主体的创新平台。
牵引变流技术、微机网络技术、制动技术等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和产业垄断;
开发研制了以高铁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具有价格优势的各类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实现了从“引进技术”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装备的创新平台、产品开发平台和生产制造平台;
设立了中车研究院和10个海外研发中心;
建设完成5个国家重点/构成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5个省级研发机构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初步搭建了支撑产品研发设计的试验验证平台和协同仿真平台;
构建了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包括2名工程院士、65名首席专家、392名资深专家、1511名专家等核心人才和领军人物在内的23000名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二五”期间,中国中车累计授权专利13292件,其中发明专利2075件、国际专利115件;
主导起草行业技术标准691项、国家标准174项,主持起草国际标准56项,实现国际标准起草“零”的突破。
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
中国中车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难得机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中车现已拥有58家境外子公司,分布于六大洲21个国家,其中包括通过海外并购、投资近30亿元收购的以英国丹尼克斯和德国博戈为代表的5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外企业。
中国中车产品已出口全球六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签约额从2011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68亿美元,年均增长53%;
出口产品实现从中低端到高端的升级,出口市场实现从亚非拉市场到欧美市场的飞跃,出口形式实现从产品出口到产品、资本、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组合出口;
出口巴西的地铁车辆成为巴西世界杯一道夺目的中国元素;
出口南非机车,一举打破了欧美企业长达60年垄断南非机车市场的局面;
向美国波士顿出口284辆地铁车,不仅是中国轨道交通整车产品首次登陆美国市场,也是中国高端装备企业首次进入美国跨国投资/经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强劲的品牌辐射效应;
在南非、马来西亚、土耳其、美国和伊朗设立了本地化生产基地;
在美国、德国、英国、捷克、瑞士等国家相继组建了10个海外研发中心,其中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的东盟制造中心,成为中马产能合作的典范。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